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普遍不高,阅读理解已明显成为学生的弱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对造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关键词:语篇分析分析策略阅读教学
  收稿日期:2008—12—20
  作者简介:喻桢(1973.05—)男湖北省武汉市十六中一级教师
  
  一、引言
  
  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我国举行的高考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例很大,为总分的26.6% 。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通过高考、完成教学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实际阅读能力还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上所花的时间远远超过听、说及写作方面所花的时间,但学生的理解速度及准确率仍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究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主要原因莫过于语言知识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局限。针对这一“耗时低效”的难题,笔者从语篇分析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理论依据
  
  1. 关于语篇分析
  一般认为,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尚未定性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 (见黄国文1988:7) 。美国著名语篇分析学者Schiffrin (1994) 在Approaches to Discourse 一书中介绍了六种可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互动社会语言学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交际文化学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语用学 (Pragmatics)、会话分析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变异分析 (Variation analysis)。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1988)一书中对语篇分析平面列了一个“清单”,从“语音平面”、“书写平面”、“词汇、语义平面”、“句法平面”、“语篇的指向平面”等角度列举了分析要点。不过,这是为在语篇分析方面还没有入门的读者开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分析的“突破口”。他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2001)一书中,专门用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作理论指导,从小句、句际关系、逻辑—语义关系、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篇体裁、语域变体到交际角色,对英文语篇作了多维分析,从而证明他所说的“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他的分析模式虽不是专门为阅读而设,但我们可以借用它对阅读进行描述。
  2. 关于语篇体裁与情景语境
  正如黄国文(2001)所说的,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通常都能看出其交际目的。例如,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他可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而有人听到这些话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在其他一些情况下,有些语篇的使用目的相同,语言行为所需要的步骤也基本上一致;例如到烟酒店买香烟、到邮局买邮票或到市场去买菜,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语言步骤基本上是一样的。这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在语篇分析中称为“语篇体裁”(genre),虽然属于“买卖”这个语篇体裁的语篇会有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每个语篇都可看作是属于特定的语篇体裁。语篇体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一是“体现样式”(realization patterns)。纲要式结构是指有阶段的、有步骤的结构。例如食谱的纲要式结构通常是:名称、简介、原料、配料、烹饪方法。而语篇体裁的体现样式通常是由特定的语言结构充当。例如,当一个英语语篇的正文的第一句是“Once upon a time…”时,便表明这是一则关于童话或神话的叙事;当一则对话的第一句是“Can I help you? ”时,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发生在服务行业中服务人与顾客的对话。有些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并不是十分独特,所以要经过“语域”(register)分析才能确定其语篇类型。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field)、基调(tenor)、方式(mode)。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ables )。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方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基调和方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方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也许可以这样说,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3. 语篇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各个部分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教学模式。
  
  三、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教学模式
  
  一般说来, 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 具体的语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分析和掌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概括起来应包括定中心、分层次和找联络三个环节。
  定中心即确定主题, 首先必须确定中心段落。一般而言, 标题或副标题是寻求主题的重要线索。例如在第二册Unit 1、Para. 2 第一句话“Instead of giving up, Hawking went on with his research, got his PhD and married Jane.” 课文第一段就回答了这一问题, 此段即文章的中心段落。这些是在一般情况下寻找主题思想的线索。
  分层次就是归纳段落, 即在各段意思明确的基础上将段落内容相似的自然段归结为一个整体, 把文章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如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1 NO BOUNDARIES文章便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自然段总体描述了个人对自然和自身的想法, 第二到第六段讲述Hawking的人生故事,第七段讲述人们对Hawking的看法。归纳段落时, 应避免分段绝对化, 它必须是在明确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操作。段落大意除了由每段的小标题表示外, 还常常由段落中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 表示。主题句有时开章明意, 位于句首, 紧接着对主题展开论述、引证, 形成一种演绎式段落。当然, 主题句也会在段落的中间出现, 即先论述, 作初步归纳提出主题, 再进一步论述。所有这些在段落分析时都起着很大作用, 不可忽视。
  找联络, 也就是寻求篇章中句子间、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和段落联系。这种逻辑联系是联句成段、成章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将若干单独、孤立的句子连成一气, 组合在一起前后呼应, 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使作者和读者间的交际更为顺利。段落间的连接是内在的, 但又常常通过一些外部标志表现出来。这些在段落间起着承接转合的词语, 是把握段落联系和篇章的重要线索, 这些词即是联接词(linking words)。这其中表示连续或添加含义的词有besides、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 等。表示相反或对比关系的词有although、however、on the other hand等, 例如在第二册Unit 3、Para. 3 第一句话“While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aterials such as earth, stone, are used, the material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re steel, glass and concrete”。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有because 、since 等。表示结果关系的词有as a result、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等。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过渡段( transitional paragraph) 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同时还有一些如this, that, these, it, they 之类的指代词(referents) , 它们在文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整地理解原文。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例子发展,引伸主题, 让他们重视一些实例符号(exemplificationmarkers) 的使用, 这些符号如: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like, an illustration 等是作者进一步阐述主题, 发展引证主题、组织段落及至连段成章的另一个重要手段。连接语段篇章的语言形式还包括关键词的重复出现, 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等。 能否科学地把握并揭示各段或各义群间的关系, 不仅关系到能否科学正确地划分段落, 而且关系到语篇教学的成败。
  
  四、实例分析
  
  下面以一篇高考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分析。
   “If there is one thing I'm sure about, it is that in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we will still be reading newspapers. It is not that newspapers are a necessity. Even now some people get most of their news from television or radio. Many buy a paper only on Saturday or Sunday. But for most people reading a newspaper has become a habit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nature of what is news may change. What basically makes news is what affects our lives — the big political stories, the coverage of the wars, earthquakes and other disasters, will continue much the same.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coverag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ough. It's already happening in areas that may directly affect our lives, like genetic(基因)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coverage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why we feel as we do — as we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rain operates and what our feelings really are.
  It's quite possible that in the next century newspapers will be transmitted(传送)electronically from Fleet Street and printed out in our own home. In fact, I'm pretty sure that how i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You will probably be able to choose from a menu, making up your own newspaper by picking out the things you want to read — sports and international news, etc.
  1. I think people have got it wrong when they talk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dia(媒体). 2. They actually feed off each other. 3. Some people once foresaw that television would kill off newspapers, but that hasn't happened. 4. What is read on the printed page lasts longer than pictures on a screen or sound lost in the air. 5. And as for the Internet, it's never really pleasant to read something just on a screen.
  按照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中的论述本文为“书写平面”类的文化类阅读。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各个段落之间为总分结构,即第一段与二、三、四段为总分关系。第一自然段讲述作者的观点,即一百年后人们仍要读报,为全文的中心段,第一句(If there is one thing I'm sure about, it is that in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we will still be reading newspapers.)为第一段的中心句。第二自然段中心句为第一句(The nature of what is news may change.),即新闻的本质会改变。第三自然段讲述读者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编辑报纸。第四自然段第一句(I think people have got it wrong when they talk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dia.)为本段的中心句,即人们错误地谈论了媒体间的竞争。找联络, 也就是寻找篇章中句子间、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和段落联系。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连接词有如下几个:第一句中if(假如)表示假设作者有一件确信的事,第三句中Even(即使)强调副词 now(此时),第五句中but(但是)表示转折,前文叙述人们通过电视和收音机获得新闻,只是在周末购买报纸,转而讲述人们读报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会一代接一代继承下去。
  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往往读不出课文的大意,只抓住了某些细节;还有些学生不会读细节,只抓大意。即人们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不见树木,只见森林”。笔者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了学生不了解“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的。在语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整体阅读和细节阅读的能力,即从整体到细节,从全文(中心)——段落(分层)——单句(联络)的理解来分析课文段落中的主旨句和支持细节句,例如: 上文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主旨句,第二句(They actually feed off each other.)讲,各种媒体互相依靠,第三句(Some people once foresaw that television would kill off newspapers, but that hasn't happened.)讲,有些人预测电视会使报纸消失,但是这并没有发生,第四句(What is read on the printed page lasts longer than pictures on a screen or sound lost in the air.)讲,打印的材料比电视上的图片和声音延续的时间要长,第五句(And as for the Internet, it's never really pleasant to read something just on a screen.)讲,至于说到网络,人们不会只满足于阅读屏幕上的材料,还需要看报纸来迎合个人的习惯。因此,后面的四句都是支持细节句,每句都支持本段的主题,与主题密切相关。学习者在阅读中按照这种思路,即定中心、分层次和找联络三个环节进行思维,就能提高阅读速度,获取有用的信息。以下列出本文的阅读题目,如果读者按照本方法来理解文章,那么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Best Way to Get News
  B. The Changes of Media
   C. Make Your Own Newspaper
  D. The Future of Newspaper
  2. In the writer's opinion, in the future,___________.
   A. more big political affairs, wars and disasters will make news
   B. newspapers will not be printed in publishing houses any longer
   C. newspapers will cover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D.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watch TV
  3. What will probably be on in the newspaper made by yourself?
   A. Sports and international news.
  B. A menu of important news.
   C. The most important news.
  D.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___________.
   A. newspapers will win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media
   B. newspapers will stay with us together with other media
   C. television will take the place of newspaper
   D. the writer believe some media will die out
  5. The phrase “feed off”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___.
  A. depend onB. compete with
  C. fight withD. kill off
  (答案: 1. D 2.C 3. D 4. B 5. A)
  五、结束语
  本文以Halliday(1985,1994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语篇分析的角度(黄国文),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全文(中心)——段落(分层)——单句(联络)”的理解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用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是必要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M\].(2001).
  3.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4. Skehan, Peter.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其他文献
阅读小说《名厨》,完成1-3题。(6分)    这一年,黄二喜的日子过得真潇洒,潇洒得叫人嫉妒。这不,刚从黄山旅游回来,又被厂长打发到北戴河疗养了。  黄二喜是厂里的厨子,前年市里举行烹调大赛,他的一盘“霸王战虾将”获得了金牌,从此显山露水,名声大振。  自然,厂里的工人是没这口福的。一盘“霸王战虾将”需半斤重的王八一只,四寸长的对虾两只,谁有这气派掏口袋?吃不到葡萄难免要说葡萄酸。偏黄二喜又不注
期刊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1-4题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 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
期刊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意韵别样的散文。文章以奥尔珂德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话为线索,将一些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经营的不同层面的材料缝合在一起,诠释了“眼因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多种的意蕴,从而展示出人生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纯美   在这一境界中,作者组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   开篇引出奥尔珂德的小说《小妇人》中马区夫人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
期刊
【会晤作者】  丹尼尔·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他经过商,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发表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
期刊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繁简区分  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
期刊
风拂着衣摆,滔滔江水折射着晚霞的绚烂,悦耳的竽声回荡耳边,我抽出宝剑,献上一片飞舞的殷红。   ——题记  这是最后的决战,惊天的呐喊敲碎了我长久的迷梦。望着血流成河的战场,望着辗转于刀枪剑弩之下的我的同胞,我心如刀绞。  “小心,大王!”一位兵士飞扑过来,剑刺中了他的心脏,我被震醒了,双手捧着这颗年轻的生命——我对他充满歉疚。“大王,我……我们一定……定要……胜利!”他的手臂指着北方,然后在半空
期刊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处补写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题1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思想永
期刊
(一)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紫藤花的葱茏枝蔓  微风中揉进淡淡的青草味窗外已然一片灿烂  温暖如昔的心野生长片片可爱的星点草  向着阳光迎着微风茁壮成长     (二)    无数个冗长冗长的夏日  风信子仍在忠贞地铭记昨日的誓言  紫罗兰仍然无怨地散播暮春的思恋  一切很安静只有无垠的空气中渗透着若有若无的焦灼气息     (三)    无风的白天夏日芳晴  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落斑斑点点 
期刊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读了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因为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但只有情而无艺,还不能成为精美的文章。作者归有光的感情能够淋漓尽致地得到宣泄,与他多样而高超的传情艺术分不开。  一、细
期刊
半夜偶醒,想着刚才梦见的明天要串的主持词,拿起压在背下的大本《英语语法》,无意间望见窗外明亮的没有一丝杂质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边,旁依一颗闪亮的守护星。多久不曾看见这美妙的组合,多久不曾看见如此明亮的月,月光下的夜——啊不,是多久不曾去看……  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的句子:“台灯开到最暗,窗户开到最大,我穿着一身飘飘薄薄的睡衣站在窗前,任晚风吹拂起我的头发……”,“远山汹涌如凝练的黑色波涛……”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