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禅语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婉的般若堂在北京通惠河南岸的景观商业区——四惠大厦,之所以选在这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是因为小婉喜欢河,“有水的地方,喝茶时感觉更有灵气。”
  大约70平方米的店铺,被素帘隔成一间茶室、一间展厅。踏进店铺,第一眼便看见正前方一排绿意盎然的翠竹,把空间上下相连,给人通透之感。小婉端坐在茶席前,不紧不慢地领着学茶的姑娘观察叶片、品评汤感、分析汤色、记录笔记,投手投足间将中国茶文化极具历史感的美好仪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景迈、易武、冰岛……店铺里,各类茶叶佳品都是小婉亲自挑选运回。春天,跑遍茶山,各个山头的茶都尝遍,每天灰头土脸却又乐此不疲;夏天,她顶着烈日跑家具城、建材市场,完善店面、打造茶空间,事务复杂繁琐,却一丝不苟。几年的时间,茶便不再只是生意,而是连接内在与外界的方式和信念。
  小婉是地道的北方人,也是标准的80后。她接触茶的时间不过3年,但学起茶来却像是中了毒,刚入行就直接开始辨别最有难度、市场环境最复杂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时间之茶”,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变”。随着时间的沉淀,普洱茶会酝酿出不同的茶味,这是最吸引小婉的地方。“日久见茶心,普洱是最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茶,每次品饮,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它和我们一样,在时间的韵律中,打量生命的奇迹。”
  对宗教文化稍有了解之人,只听“般若”两字便知小婉信佛。店铺内,挂着多幅慈目威仪的佛像。佛教讲究禅生活,即将禅的精神、智慧融入生活。正因如此,小婉讲究“生活茶”,不把喝茶当作仪式,而是融入言行举止的生活方式。
  不教茶的周末,小婉会组织一场场精致的手作活动,插花、画画、刺绣,或是欣赏自己收藏的茶器。小婉爱收藏,店铺内左边一面墙的壶、碗、杯、碟,各式茶器被镶嵌在多宝阁内,错落有致。于她而言,此生能够尝玩遍茶,赏千只杯,收百把壶,再幸福不过。
  小婉递上一杯云南勐海的普洱,轻声念起:“无常之变、喝在当下。喝的是茶,修的是禅,一味知般若。茶禅一味,味味一如……”
其他文献
人类并非地球上的唯一生命,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与自然、生物有着一定程度的冲突。沈阳大学的教授解勇心怀动物保护的念头,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用了70多万根钢针,制作完成了“千针万痛”系列作品。  浑身唯一的衣服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的创作,以艺术的方式去回应现实的问题。”解勇在毕业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用艺术创作直面社会问题,他善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媒介充当制作的主要材料。作为亚洲善待动物组织(P
2015年春,东土记茶会在北京平谷郊外举行,来自四方的茶友盘坐在露台上品茶论道。虽有近百人,但现场却井然有序,安静宁然。活动的发起人,东土记的品牌创始人郑强也在其中,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情感,包括用竹作为东土记产品的设计媒介。  竹,为东方独有,是代表植物之一,内含华夏文化的经典传承。家乡一辈辈身怀技艺的老人,用辛勤与智慧书写着竹子的传奇,留下一幅幅让人津津乐道的画卷,也令儿时的郑强为之
一块冰冷的铁板,经过郭海博和郭海龙两兄弟一锤一锤地敲打,竟然变成一幅精美的浮雕作品,铁板浮雕的艺术魅力让人惊叹不已。  在河北石家庄,“铁匠兄弟”郭海博和郭海龙最近成了焦点人物,他们用铁板打出来的浮雕作品不仅征服了国外收藏家挑剔的眼光,还以一幅1万美元的高价被对方买走。铁板浮雕究竟为何物?来到位于石家庄燕赵艺术市场的郭氏兄弟雕塑艺术工作室,只见郭海博和郭海龙正一人拿榔头和錾子,一人扶着铁板,伴随着
手艺:针线、绘画  等级:★★★★★  宝姐姐是旧时闺阁女儿范本,手艺女红,自不在话下。  宝钗第七回出场,在周瑞家眼中的是“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重点是第三十六回。 她来怡红院寻宝玉,可宝玉睡着了,袭人坐床边守着,手里绣一个白绫红里的兜肚。宝钗反应是:好鲜亮的活计!袭人绣得脖子酸,出去走走,宝钗只顾看活计,不留心竟然坐在袭人方才坐的地方,拿起针线,接着绣了起来。宝姐姐多端庄的人啊
参观博物馆,尤其容易被古陶瓷打动,从良渚文化扁足陶鼎到唐三彩彩绘陶仕女俑,从宋汝窑天青釉碗到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从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到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三彩之艳、天青之净、青花之雅、斗彩之逸、粉彩之润……可这些中国历代工匠以毕生心血烧制出来的绝世名瓷,却那么脆弱不堪,几千年来的流离颠沛、磕磕碰碰,要么粉身碎骨,要么残缺不全。  为了还原历史,修复便成为了古陶瓷复原的重头戏。上海博物馆修复中心主
展览时间:4.18~7.28  展览地点:成都浣花南路251号四川博物院  300多件来自卡地亚典藏的古董珍品,以及37份历史文献和早期彩色照片底片,向人们诉说了流传于世的经典奢侈品传奇。作为世界大名鼎鼎的腕表、珠宝翘楚,卡地亚典藏与四川博物院联袂呈献了“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讲述了珍宝背后的动人故事。
回到乡村寻好食材,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5位小伙伴辞去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浅山寻”,开始了云贵川的寻山之旅。“我们发现大山里不仅有好食材,村民们制作菜肴的方法也大有不同,但味道却惊人的好。”在互联网行业浸淫多年的小纪,希望将山里隐藏的特色菜肴与配方食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销售。  于是“味觉方舟”上线了,浅山寻团队在网络上公布大山深处的制作方法,教大家做这些特殊的美味,还从网友中选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这句小时候玩耍时念叨的童谣,就像是海弟生活的真实写照:把自己当做木头人,痴狂地喜欢着木头,并且长时间宅在工作室里,与木头为伴。  见到海弟时,他刚结束在广州的展览,正在整理展览上收回的作品。跟想象中完全一样,瘦高的个子,低缓的声调,内敛的神情。“像我这样长得瘦,说话又慢半拍的人,在老家被称为柴头,也就是木头人的意思。”海弟自嘲着。  保持与木头对话  海弟与木
在2500年历史的姑苏小巷深处,偶然与停云香馆邂逅。暴雨初停,目光掠过一家手工订制旗袍店,只见一面黑檐白墙上几朵浮云悠悠,仿佛暗香萦绕。  踏着青石板进去,入眼即是满壁的木制格子,左边是手工捏制的陶瓷器皿,右边是远道而来的日本和香,以及年代久远的各种香器与茶具。经过插了几支干枯莲蓬的瓷瓶,但见一方长台上,铺就一条来自苏州老刺绣厂的绸布,上面摆放着香炉、沉香木、蟾蜍雕刻、佛珠手钏和一串形似枇杷的玉器
穿过繁华的闹市,拐进一条深幽的小巷,几经周折,终于找到锡包壶艺人陈宝玉的家。这是一处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屋里布置得极其简单,除了那间用来制作和展示锡包壶的“工作室”。陈宝玉说,那是家里的“豪华间”,不布置好一点,会亏待了他的宝贝。  父辈的冷门手艺  今年35岁的陈宝玉有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他们把书包一放就跑到父亲的“工作室”里,围着工作台摆弄闲着的工具和那些刻着各种好看图案的锡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