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幼儿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从小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科学探究;兴趣;自主;能力
《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幼儿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科学探究氛围,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探究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
1.创设开放式的探究环境
时间上,要保证幼儿在不同时间自由探究与尝试。例如:自主游戏、户外活动、区域游戏时间等,打破以往学科活动或领域活动的时间限制,给幼儿更多自主时间,让幼儿充分发现与体现自我;空间上,要保证幼儿在不同区域、地点都能自由探索。幼儿活动的人数与场地要成正比,开展活动时给予充足空间支持;材料上,要保证随时、随地可以自由选择。
2.创设宽忪、愉悦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造意识。一日生活中,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造成幼儿紧张,使幼儿没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探索环境,在指导幼儿探索活动时,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
二、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1.带幼儿亲近自然,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指南》中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首要目标,并指出亲近自然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主要途径。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随时都会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处处都蕴涵着科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应经常带幼儿亲近自然,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冬天,一场大雪让孩子们欣喜无比,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玩雪时,桐桐惊奇地说:“呀!手一捂雪就化了!怎样让雪化得快些?雪融化后,杯子里会有多少水?”在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仅积累了有关“雪与水”的经验,而且发展了观察、测量、比较、描述、推理等多种能力。
2.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点,保护幼儿好奇心
幼儿的兴趣容易转移,教育的机会稍纵即逝,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轻声的嘟哝,教师如果及时发现了、抓住了、引导了,就如投入水中的石头,激起阵阵涟漪。例如:苗苗拿着一张纸准备做手工时,随口嘟哝了一句:“真奇怪,从纸这边还能看到我的手呢”,听到孩子的疑问我及时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带着问题思考、尝试寻找答案,当他们感到困难时,我让他们背光站立,“现在你们还能看到手吗?”孩子摇着头,我又问:“为什么刚才能看到,现在看不到了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孩子们稍加思考便得出了“这与光有关系吧!”接下来,孩子们对“光的秘密”探究活动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园、水平和兴趣的玩具材料,是激发幼儿园、科学探索的前提,教师中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导他们探索欲望并与实现科学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操作活动在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幼儿一步步主动探索,在探索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在开展沉与浮的科学探究中,我将材料进行分层投放。第一次的材料是很容易确定沉下去和浮上来的物体,如:石子、木制积木等;第二次投放先浮后沉的有变化过程的材料,如各种不同的纸,通过试验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纸沉下去的时间不同;第三次投放的材料是经过操作可以从浮变为沉或从沉变为浮的物体,如:孩子们把浮在水面的空塑料瓶中装上石子或其他重的物体,瓶子沉下去了,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潜水艇的原理。不同层次的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沉和浮是可以变化的,并且将科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机联系在了一起。
四、通过提问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發展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既是贯穿活动的线索,又是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设计来促进幼儿园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实践中,老师的提问大多数集中在低水平认知的层次。这种提问是让幼儿从一大堆给定的选择中挑出一个答案。这种低水平的提问阻止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会变的颜色”中,我们要向幼儿发问:“你在玩颜色时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绿色的?你是怎么做的?”而不是问:“红色和蓝色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总之,在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个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幼儿不仅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体验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兴趣;自主;能力
《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幼儿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科学探究氛围,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探究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
1.创设开放式的探究环境
时间上,要保证幼儿在不同时间自由探究与尝试。例如:自主游戏、户外活动、区域游戏时间等,打破以往学科活动或领域活动的时间限制,给幼儿更多自主时间,让幼儿充分发现与体现自我;空间上,要保证幼儿在不同区域、地点都能自由探索。幼儿活动的人数与场地要成正比,开展活动时给予充足空间支持;材料上,要保证随时、随地可以自由选择。
2.创设宽忪、愉悦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造意识。一日生活中,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造成幼儿紧张,使幼儿没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探索环境,在指导幼儿探索活动时,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
二、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1.带幼儿亲近自然,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指南》中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首要目标,并指出亲近自然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主要途径。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随时都会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处处都蕴涵着科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应经常带幼儿亲近自然,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冬天,一场大雪让孩子们欣喜无比,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玩雪时,桐桐惊奇地说:“呀!手一捂雪就化了!怎样让雪化得快些?雪融化后,杯子里会有多少水?”在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仅积累了有关“雪与水”的经验,而且发展了观察、测量、比较、描述、推理等多种能力。
2.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点,保护幼儿好奇心
幼儿的兴趣容易转移,教育的机会稍纵即逝,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轻声的嘟哝,教师如果及时发现了、抓住了、引导了,就如投入水中的石头,激起阵阵涟漪。例如:苗苗拿着一张纸准备做手工时,随口嘟哝了一句:“真奇怪,从纸这边还能看到我的手呢”,听到孩子的疑问我及时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带着问题思考、尝试寻找答案,当他们感到困难时,我让他们背光站立,“现在你们还能看到手吗?”孩子摇着头,我又问:“为什么刚才能看到,现在看不到了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孩子们稍加思考便得出了“这与光有关系吧!”接下来,孩子们对“光的秘密”探究活动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园、水平和兴趣的玩具材料,是激发幼儿园、科学探索的前提,教师中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导他们探索欲望并与实现科学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操作活动在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幼儿一步步主动探索,在探索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在开展沉与浮的科学探究中,我将材料进行分层投放。第一次的材料是很容易确定沉下去和浮上来的物体,如:石子、木制积木等;第二次投放先浮后沉的有变化过程的材料,如各种不同的纸,通过试验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纸沉下去的时间不同;第三次投放的材料是经过操作可以从浮变为沉或从沉变为浮的物体,如:孩子们把浮在水面的空塑料瓶中装上石子或其他重的物体,瓶子沉下去了,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潜水艇的原理。不同层次的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沉和浮是可以变化的,并且将科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机联系在了一起。
四、通过提问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發展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既是贯穿活动的线索,又是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设计来促进幼儿园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实践中,老师的提问大多数集中在低水平认知的层次。这种提问是让幼儿从一大堆给定的选择中挑出一个答案。这种低水平的提问阻止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会变的颜色”中,我们要向幼儿发问:“你在玩颜色时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绿色的?你是怎么做的?”而不是问:“红色和蓝色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总之,在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个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幼儿不仅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体验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