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永不迷失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厅的灯光柔和地洒落在他身上,衬出少年高挺的鼻梁,英气的肩线。只见他从容自若地站在铁板台前面,手中的料理铲不断翻动,宛若两只灵巧的蝴蝶在蹁跹起舞,一时间,我看得眼花缭乱。
  不一会儿,少年就把一块咖啡色的牛排盛在我眼前,态度熟络,笑容亲和:“你最喜欢牛排七分熟。”
  我一怔,许久都没反应过来。“再不吃就要凉了。”坐在一旁的阿姚轻轻推了我一下,揶揄道:“你该不是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厨师吧?”我尴尬地笑了笑,有点手忙脚乱地切了一小块牛排送入口中。牛排香嫩多汁,口感韧度又恰到好处,味蕾就像是突然间被刺激了一下,瞬间满口醇香。
  “很好吃。”我抬头,看向面前穿白色厨师服的男生,意气风发的样子一如从前。
  宁鑫涛,一个不畏人言,为了夢想勇往直前的少年。

Chapter 1


  等宁鑫涛下班从餐厅出来,已经是晚上11点多。夜色下的A城,马路上的一盏盏路灯就像茫茫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刚刚见到我,是不是很意外?”低沉悦耳的男声在耳边响起,我回过头,此时的宁鑫涛换上了宽松的米色T恤和杏色哈伦裤。我笑了笑,说:“你再配上一串佛珠,就可以出家了。”
  宁鑫涛有点无奈地笑了下:“那我就在寺庙里烧火做饭。”明明是句玩笑话,宁鑫涛却接得异常认真和坚定。
  印象里的宁鑫涛,是在大二的时候突然迷恋上美食的。
  那时候的我们一同加入学校的街舞团,每次排练结束后,宁鑫涛都会从背包里拿出他最新研制的饼干糕点和大家分享,末了还不忘收集大家的品尝回馈。除此之外,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宁鑫涛也不忘拉上几个哥们和我到学校的DIY自助煮食餐厅,我和他的朋友在里头只需当他的顾客,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他择菜洗菜,看他洗锅、倒油、加主料、翻炒、抖锅、加配菜……一系列动作游刃有余。
  于是,树大招风,原本不论专业成绩还是长相或是课余爱好,样样出众的宁鑫涛越来越受大家关注。时间久了,在学校里佩服宁鑫涛厨艺不凡的人有了,私底下说宁鑫涛爱做女生活儿的人也有了。
  面对诸多的风言风语,在一次做饭时,宁鑫涛突然问我:“嘉芸,你知道一个人突然有了自己最热爱的事情,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我当时有点为他气不过,随口回道,“被泼冷水的感觉。”
  “不,是像被雷劈一样,很刺激,整个人充满能量。”宁鑫涛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我和宁鑫涛并肩走在绿化带旁的小径上,因为突如其来的相遇,彼此间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月光透过树上的枝桠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过了好一会儿,是宁鑫涛打破了这沉寂的气氛:“其实……今晚是我一朋友临时有事,我来替场子的。”
  我停下了脚步,大概是因为有灯光的晕染,宁鑫涛的样貌显得更加清俊立体,可他的眼神却始终有点疏离,躲闪不及。“大学毕业一年,你骗过了所有人,包括我。”我会心一笑,又自顾自地走了起来,“替场子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手艺?这水平,都可以踢你朋友的场子了吧?”
  “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宁鑫涛拉着我的胳膊,语气开始严肃起来,“宁嘉芸,我是认真的。”
  一瞬间,我又看到一年前宁鑫涛那熟悉的眼神。我说:“好。”

Chapter 2


  “君子远庖厨”。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这句话至今像枷锁一样,束缚住很多身怀厨艺的年轻人的梦想。尤其在宁家村,这个我和宁鑫涛从小一起长大的地方,不知是何缘由,打自父母那一代开始,厨子,是村里人最瞧不起的职业。
  所以,临近大学毕业那会儿,当宁鑫涛跟家里人说要去当厨师的时候,宁妈妈当场给了宁鑫涛一个巴掌。宁鑫涛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愿改变初衷。当时,正在上高二的妹妹宁莹正好放学回家,还不知家里是怎么一回事,怀里的辅导书和模拟卷全被宁妈妈扔了一地,她几乎是失控地吼着:“还供你们读书有什么用,不还是当个厨子?宁鑫涛你听着,你要是不去银行里找个铁饭碗,妹妹也别想念书了,趁早出来打工!”宁莹只是看了一眼哥哥,然后把地上的书本和卷子一一捡了起来,什么也没说就回了房间。
  “这事跟我妹妹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她一直都那么懂事,不哭也不闹。”当晚,宁鑫涛找我说了很久的话,他说:“我妈在农村活了大半辈子,一向要强,她每次都是说到做到。”
  记忆中的那个晚上,宁家村的月光很亮,亮到宁鑫涛白皙的手背和胳膊上的伤疤都异常醒目。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也许伯母也是为你好,厨师的确是个苦活儿,你看你手上的伤,不都是烧菜时被烫的。”
  宁鑫涛仰望着漫天的星斗,没有说话,许久,他才声音很低很轻地说:“嘉芸,我决定放弃了。”
  那晚,那个说要放弃梦想的少年,眼里尽是对未来的不甘心和对长辈的敬畏,一如今晚。
  “前阵子我回家,还听伯母说起你,说你虽然没经常回家,但是在银行工作工资高,福利好。”完后,我又忍不住添了一句,“看你每次发朋友圈,明明也是银行的工作动态……”
  “那些都是从哥们那里要的。有部门合影聚餐的,是我自己把自己P上去的。”宁鑫涛解释着,自己也笑了,“还有我妈托我给村里谁谁办贷款的事情,我也是请哥们帮忙的。”
  宁鑫涛说着说着就走在了我前面,一阵微风吹来,我闻到了一股很特别的味,猛然间,我突然意识到宁鑫涛这一年来不常回家的原因,他是怕被家里人看出破绽。从宁鑫涛爱上烹饪美食的那天起,他身上的味儿从来不像其他男生,或是运动时的汗臭味,或是闲暇时的清香味,而是洗不掉的油烟味。我走上去拉起宁鑫涛右手,果然,微凸的地方比之前又多了几处。   “你真的不后悔吗?”我问他,“你这样,又能瞒家里多久?”
  “我只是在等一个向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成为自己的事业,成为自己愿意为之倾注毕生的心血,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生命也会因此变得很有意义。”宁鑫涛毫不犹豫地回答。
  爱好要通往辉煌,梦想要成为现实,这注定是一条坎坷的茫茫夜路。

Chapter 3


  那天和宁鑫涛分别以后,我又回到离老家近一点的B城上班,每天虽然朝九晚五,但是会计的工作时间几乎占据了自己全部的生活,疲倦不堪的身体下,是我越来越生硬的舞步。很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丢弃自己最爱的舞蹈,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来换取旁人对自己的认可,这一切又是否值得?
  没过多久,我便找到了答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刚好休假在家,听闻镇上有个大户人家千金出阁,回亲宴将会有重头戏,一向贪吃加好奇心重的我便厚着脸皮求妈妈去的时候顺便带上我,妈妈没有反对。酒席上,我们和附近几个邻居坐一桌,宁妈妈母女也在,宁妈妈逢人便夸自己儿子在银行工作出色,让大家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席间有人问宁妈妈是怎么教出這么个优秀的孩子,宁妈妈压低了声音说:“不瞒大家说,我们家小鑫的名字是算命大师给取的,大师说鑫涛鑫涛,长大后在银行工作,一定会顺风顺水赚大钱……”
  “嘉芸姐……”坐在我旁边的宁莹突然凑在我耳边说,“刚才过来的时候,我好像……看到哥哥了。”我心里一沉,让宁莹带我去看看。
  帐篷下,油烟四起,翻炒、抖锅、调味、洒水……少年辗转于锅灶前干练的动作,彰显着宁鑫涛这两三年来厨艺的沉淀。
  宴席临近尾声,在场的人不仅慨叹大户人家的办喜事排场,更对当天中午的菜肴赞不绝口,不但分量足,口感还鲜美留香。
  “听说咱中午吃的这些,可是他们特地从城里请来的师傅做的,专业着呢。”隔壁桌的大婶,嗓门老大了。我接过那人的话,悄声说:“在城里啊,厨师这个行业很吃香的,餐厅的厨师长可都是上万的收入呢!”
  “厨师长不也是厨子,也没什么稀奇的,咱村做菜的陈师傅,干了十几年了,这活要是给他,不也一样能做出来。”在宁妈妈看来,烧菜做饭只不过是平常事,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好。
  宁妈妈刚说完,身后的服务员就把最后一道甜汤端了上来。
  “小鑫?”宁妈妈失神地看着宁鑫涛。宁鑫涛还没开口说话,宁妈妈就拉着儿子说:“快跟我走,别在这里丢人。”
  “妈。”宁鑫涛缩回了手,不解地反问,“我怎么丢人了?中午所有的大菜都是我掌勺,大家不都说好吃吗?我丢什么人了?”
  “好吃有什么用?你是厨子你就丢人!”宁妈妈吼得很大声,引得周边人纷纷侧目。
  宁鑫涛的眼睛霎那间红了,他苦笑了一声:“我以为你今天会很骄傲。”

Chapter 4


  回家的路上,宁妈妈一直掉眼泪。她说:“嘉芸,咱两家是邻居,你和小鑫又是从小玩到大最好的朋友,你帮我劝劝他……”我面露难色,刚想替宁鑫涛说几句话,妈妈就跟我使了个眼色。
  我去找宁鑫涛时,看见了宁家村做乡菜一把手的陈师傅,他拍了拍宁鑫涛的左肩,大概也是在安慰他。
  “你还没吃吧。”
  “嗯。”宁鑫涛点点头,“我妈,还好吧?”
  “哭得很凶。”
  宁鑫涛站在落地扇前,我才看到他白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过了会儿,他从食材堆里拿出一桶泡面:“做我们这行的,基本是做事在人前,吃饭在人后,那些看似简单的菜系,其实要考虑到味觉和视觉之间的相互平衡,一旦在一个环节上耽误了时间,就无法从另一个环节得到弥补。如果不是喜欢,谁会想做厨师呢?”宁鑫涛摇了摇头,“每天跟着餐厅主厨师傅学做菜,厨房里的夏天,几个炉子全开的话,那是将近50多度的高温,再加上客人催得紧,每天又忙又累,剩下的精力也只够让自己随便吃点东西。所有人都享受到了我们的手艺,除了我们自己。”
  那碗香辣牛肉面,辣出了宁鑫涛的眼泪。
  宁鑫涛是连夜回A城的,原本以为干完活后可以心安理得地回家,却不曾想自己的妈妈始终对厨子存在偏见。那天晚上1点多,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宁鑫涛的动态:我是厨师,我很骄傲。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醒,问我知不知道宁鑫涛工作的地方。我迟疑了下没回答,妈妈说:“鑫涛他妈妈想去看他。”
  “是去叫他回来吗?”我有点紧张。
  “不是,”妈妈笑了一下,“昨天下午,咱村那个做菜的陈师傅去鑫涛家了。说鑫涛为了做好昨天那场酒席,早在两个月前,就去他家找过他,向他请教乡菜的做法,咱这个地方的人最喜欢什么口味什么菜类。这两个月来他城里村里两头跑,陈师傅都被打动了,说鑫涛是块当厨师的好料子。”
  前往A城的路上,大巴车平稳地前行,宁妈妈显得有些坐立不安,我看她反复地浏览着儿子的朋友圈,最后停留在宁鑫涛最新的动态上,末了,她才把手机拿给我说:“小芸,你帮我评论一下,就写……你也是妈妈的骄傲。”宁妈妈不识字,我点头说“好”,然后把手机的键盘模式调成手写键盘,手把手地教宁妈妈,短短不过8个字,里头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宁妈妈从此以后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发出后,她说,以前只想孩子过得体面一点,工作稳定轻松,福利丰厚,当厨师有什么好,又苦又累,还被人看不起。现在想想,或许小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他最体面的生活。

Chapter 5


  两个月后的一个周末,在A城的火车站,宁鑫涛拉着行李箱英姿飒爽地站在秋风中。我看着面前这个高大瘦削的男生,想到他即将出发去一线城市C城继续拜师学艺,心里满满的敬佩。
  进站前,我问他:“如果这次宁妈妈还是不理解你,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那就坚持到她理解我、认可我为止。”宁鑫涛语气坦荡,“厨师,其实是最浪漫的生活家,他对生活中酸甜苦辣咸的所有体会,都可以通过手里的食物得到呈现和分享,虽然这个过程很苦,但是我甘之如饴。”
  我听得有些泪目,宁鑫涛往前走了一步,轻轻地抱着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每份职业,不论贵贱,都值得被尊重,只要你坚持,也都会得到认可和发展。所以,嘉芸,如果喜欢跳舞,那就坚持下去。”
  “嗯……”
  望着宁鑫涛离去的背影,我仿佛开始明白,每个人所向往的远方,原来一直都在自己脚下,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从来都不远。
其他文献
沧州人剽悍尚武。刘福来七八岁时,就跟着村里的武师学功夫,到十几岁时已练得有模有样,师傅已教不了他,把他举荐给著名武师范四成。范四成除了教刘福来硬功夫外,还教他轻功。刘福来天资聪颖,学得极快。  他家日子不宽裕,刘福来这半大小子,得帮着家里种地干活儿,学功夫也是得空去了,演练一番,范老爷子给纠正一下,再教些窍门,回来再苦练,地里的活计是不能耽搁的。  这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刘福来就赶去找范
期刊
清朝道光年间,有“淀粉之王”美誉的热区带物木薯被引进中国,在南方广为栽培。木薯粗生易长,耐贫瘠,产量高。人们吃不完,就用来酿酒,称为木薯酒。  生木薯有毒,但去皮晒干后,它就会自然脱毒。因有这么一个脱毒的过程,用木薯酿出来的酒比无需脱毒的高粱等风味更佳。故而木薯酒十分畅销,人们纷纷酿酒谋利。原先制作豆腐的梁老九,也改行酿造木薯酒。农户们酿出来的酒,都卖给镇上的酒家。  后来酒家发现,在所有釀酒户当
期刊
一大清早,养蟹专业户李伟东的老伴来送早饭的时候,人还没进屋就扯开大嗓门高声喊:“铁拐李,你咋把这么多螃蟹放在大门口了呢?唉呀妈呀,这最少也得10多斤啊,几十块一斤的东西,万一被人偷走,那可是好几百块啊!”  “铁拐李”是李伟东的外号,因为他姓李,而且还瘸着一条腿,常年拄着一根拐杖,就得了这么一个外号。铁拐李是八仙过海中的一个神仙,人们送他这个外号也没有恶意,憨厚的李伟东也就默认了,甚至连老伴都这么
期刊
金槐村这天突然贴出一张告示,村里要招募一名扫大街的环卫工,每月给开1800元的工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全村人的注意。村民李嫂得了信,更是兴冲冲地往村委办公楼赶。李嫂很想干这份工作,她丈夫在城里打工,儿子儿媳都在乡镇企业上班,她每天就是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孙子,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她想,不就是扫大街嘛,年轻那阵子都义务干,现在每月竟给近两千,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好事?  不过,让李嫂想不到的是,等她气喘吁吁
期刊
燕子村的村主任刘大路到山上查看小麦长势,让蛇咬了,幸亏一个上山采药的大夫救了他。大夫叫高平安,城里来的,用自采的草药,治好了刘大路的蛇伤。  当听说高平安要在山里待一段日子暂时还没找到住处时,刘大路把他请进了燕子村,拾掇出一间闲置的村办公室,让他住了下来。  燕子村是个贫困村,连个卫生室都没有,村民生了病如果不是什么大病,都自己死扛。现在听说村里来了个大夫,都跑去找他看病。  高平安来者不拒,凡是
期刊
刘春阳是传染病医院护士长,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2020年春节前夕,医院领导考虑到她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就没安排她春节值班。若是往年,她一定又会主动把值班日串过来,让别人回家去团聚,20多年里她没在家过过一个春节。可今年她却破例地接受了领导的安排,因为今年她家有个“特殊情况”,要满足婆婆的一个愿望——照一张全家福。  谁也没有想到,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扩散开来,来势凶猛,被感
期刊
每年的6月,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是环保局局长李千里最头疼的日子。农民们在收割麦子的同时,对剩下的秸秆大多是一烧了之。为了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国家颁布了“禁烧令”,一律不准焚烧秸秆,违反者不但要罚款,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让今年的禁烧工作更上一层楼,李千里把滨州县各个部门头头们的手机微信整到一起,建立了一个“禁烧”群。  基层部门的头头们,当然理解李千里的一番良苦用心。微信群刚建好,就热闹起来了,
期刊
小區封闭的这几天,可把宋大爷给憋坏了。  这要是放在往常,宋大爷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跟老伴儿出门转一圈买早点,吃过早饭,送孙子上学,然后跟小区里的几个“兄弟会”的老伙计会合。棋局是必修项目,期间谈论国事民情、挖苦斗嘴,很快就能打发掉一上午的时光,中午回家吃饭,午睡到两点左右,再下楼跟兄弟们聚会,然后到点接孙子,回家吃完晚饭看新闻联播,8点左右就上床睡觉了。  这是多么健康有规律又充实的晚年生活
期刊
one  “那就拜托你走的时候关灯锁门哦。”  “好!”  店长太太开车离开后,整个咖啡馆的大厅再次陷入一片昏黄色的沉静中。白棠继续收拾厨房,这些食材要放进冰箱保鲜,那些工具要洗干净后晾干,最后还要清扫一遍地板。约莫20分钟后,她才拉下电闸,将玻璃门锁好,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正好是9点40分,比以往提早了20分钟下班。  于是白棠盘算着去吃点宵夜,她伸了个懒腰,步行几分钟来到附近的商业街,那片区
期刊
01  走着走着,筱千惠突然停下,莫名其妙地哭了,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眼睛里涌出。阿杰转过头,看到她哭成个泪人,站着呆呆地不动。  因为,阿杰懂她。  “阿杰,我们都不再年轻了。”  暮春时节早上7点,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两个已经27岁的大孩子默默地注视着对方。  9年了,也该结束了。9年的爱情长跑,是时候要画上个句号了。02  千惠和阿杰是在17岁那年相遇的,地方就在小区楼下的咖啡厅。  记得那天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