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庄抗日英雄岳勇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rr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勇

  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侵华战争中,曾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山西省平定县岳家庄村的岳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先后担任平定路北抗日政府一、四区区长,赴汤蹈火,出生人死,除汉奸、斗倭寇,屡建奇功,让敌人闻风丧胆。日本侵略者在阳泉附近各村镇曾多次张贴布告悬赏缉拿岳勇。由于叛徒告密,岳勇不幸落人魔掌。敌人对岳勇使用多种手段进行劝降、诱降、迫降,并施行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岳勇坚决不投降,最终献出40岁的宝贵生命。他的英名传遍太行山的千家万户。1990年,为他树立了“岳勇烈士纪念碑”,永远怀念这位抗日英雄。


  1902年,岳勇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岳家庄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岳勇,原名张步瀛,字仙洲,青少年时代曾读过许多历史演义小说,《说岳全传》中岳飞精忠报国的形象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为了表达对岳飞的敬慕,学习岳飞献身祖国的精神,他参加革命后便改名为岳勇。
  他从小酷爱学习,从六七岁起就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生活,就是下地干活,也要把书带在身边,成为村里出了名的爱學习的人。同龄的、不同辈分的人也都喜欢跟着他学习。岳勇的学习做到了持之以恒,到20岁时,已然成为村里的一位文化人。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知识,更让他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决心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在学干农活的过程中,也深知劳动的艰辛,增强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锻炼了体质,培养了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养成了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
  岳勇有一颗善良的心,特别同情穷人和弱者,愿为劳动人民操心着想。22岁时,他被村里聘为小学教师。他非常同情上不起学的穷孩子,为了让穷孩子上学,他经常到贫苦农民家中访问,动员家长让子女上学。他还写了《敬告村中父老书》,用石印印发给村民。对于到校学习的贫苦学生,他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买书,教孩子们利用细木棍代笔在沙土上练习写字。岳勇还为了大众的利益,敢于和地主村霸作斗争,积极为群众减租减息出谋划策,受到贫雇农的热烈拥护。


岳勇烈士纪念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岳勇眼见国民党军队望风败退,大好河山任日军铁蹄践踏的惨状,心中无比忧愤。当时,城里一些进步青年主张抗日,各种抗日活动风起云涌。这一切,对岳勇影响很大。他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焉能无动于衷!1937年春,为了抗日救国,他说服了父亲,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太原,接受军政训练。七七事变后,随着战火的蔓延,全面抗日的烈火在中华大地燃烧起来了。岳勇返回故乡,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发动群众共同抗日。
  1938年4月24日,岳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岳家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优待抗属、废除苛捐杂税等工作,从而使岳家庄成为全县的抗日模范村。不久,岳勇被调到县里,担任县农会主任。他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小会、大会开个不停。他还积极组织当地群众与恶霸地主展开斗争,整个平定路北的农会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1940年7月,县委派岳勇到一区任区长,进行“百团大战”的战役准备。他二话没说,欣然就任,带领民兵参加了聂荣臻指挥的娘子关战斗。次年,县委调他到形势更为险恶的四区任区长,他仍以革命利益为重,听从组织的安排,一到岗位,就扑下身子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恶劣的环境考验着人的意志,锻炼着英雄的虎胆。岳勇正是在抗日战争这种腥风血雨中成长起来的。他担任一区和四区区长的时候,经常化装成放羊的、赶牲口的,手里扬着鞭子,身上穿着老羊皮袄,深入到各村去建立组织,发展党员,开辟工作。


  1941年12月,敌人已经开始在一、四区进行扫荡,突击包围村庄,抓捕抗日干部,摧毁地下党的基层组织,有些村干部、个别区干部已经被捕,当时一、四区的形势十分严峻。平定县委召开会议,部署反扫荡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民族气节……岳勇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
  “坚决响应县委号召,万一不幸被捕,决不向日寇屈膝投降,说到做到,绝不含糊。”第二天上午,由于叛徒杨茂忠告密,岳勇不幸被捕。
  阳泉宪兵队队长八木、外号“五阎王”,副队长李如新、人称“笑面虎”,翻译王尔兴三人密谋,妄想不等过夜就劝降岳勇。
  岳勇义正词严地说:“在我看来,我们的斗争不但能够胜利,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胜利。至于杨茂忠、魏荣华等人都是些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卖国贼,他们只不过是你们的殉葬品罢了……”
  “笑面虎”见状,连忙抢上一步,搭讪着说:“岳区长,你先别激动,眼下你的处境不容乐观,你可得好好想想啊!”然后他们就把岳勇送回到关押的屋子里。岳勇一进门就觉得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了:炕上铺着毡子、褥子,还有一条崭新的印花布被子;炕中间放了一张小抽屉桌子,桌子上放着纸、墨、笔、砚;往炕下一看,刚生着的煤火,着得正旺。


  敌人为了进一步迫使岳勇投降,第二天一大早,便在汉奸魏荣华的带领下派兵包围了岳勇的家,把岳勇的父亲、岳母、妻子和十岁的二儿子、七岁的小闺女一起抓来劝说岳勇投降。
  岳勇看到他一家七口被敌人抓住六口,自是有些伤感。为了主动向他的家属表明自己的态度,揭露敌人劝降的阴谋,岳勇抢先质问八木:“人常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为什么把我的家人都抓来?”   岳勇的父亲张悖老汉看到岳勇很坚强,赞许地对岳勇说:“孩子,你说得对,就是要一人做事一人当,可不能连累乡亲们哪!”岳勇听到他父亲说得很好,便感慨地说:“对呀,我决不会向强盗投降。”
  “五阎王”看到老汉劝说无效,又逼迫岳勇的妻子去劝说。岳勇的妻子说:“我家这个人,从来不听劝。况且,你们和他的父亲都劝不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敌人又把岳勇的两个孩子拉过来,拔出腰刀威胁说:“跪下给你父亲磕头,叫他投降我们,不然杀了你们!”岳勇的小闺女一见敌人拔刀,“哇”地一声哭了。岳勇便说:“孩子们,不要怕,也不要跪,有爸爸扛着。”
  第三天上午,叛徒段铮领着张瑛、张琇弟兄两个,提着挂面、点心来了。张瑛一见张悖老汉和岳勇就说:“爷爷、叔叔,实在对不起,一步来迟,叫你们一家受惊了。俺俩是你们不出五服的孙子、侄子,在你们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来给你们开导开导,尽尽我们小辈的责任。”张琇阴阳怪气地说:“咱们说是一家,又是两家。按家族看,咱们是不出五服的本家;按党派分,我姓‘日’,你姓‘共’,我家的租子,是叔叔领着穷光蛋们减的,在这一点上,咱们是说不到一起的。不过,大日本皇军把你逮住了,我劝你还是投降了为好。老话说‘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我说这些都是看在老祖宗的份儿上,全是为了你们好哇!叔叔你可不要死按吊二钱吃米……”张琇还想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岳勇立刻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说完了没有?说完你们就走吧!”张瑛、张琇听说让他们走,互相对视一下,便灰溜溜地滚出去了。
  当天下午,杨凯、段铮、魏荣华、杨茂忠等几个叛徒、汉奸、卖国贼,厚颜无耻地来到关押岳勇的地方,妄图劝说岳勇投降,被岳勇淋漓尽致地痛骂了一顿,把他们赶了出来。
  岳勇被捕之后,县委高度关注,曾派县大队、区小队、武工队二百余人,于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实施劫狱行动。部队到了北庄头村口时,突然误炸了一颗手榴弹,被敌人发现,使营救岳勇的计划失败。


  敌人挖空心思对岳勇进行了一个月的劝降、诱降都失败了。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这天,敌人把岳勇收回监狱,把他的一家也关到一个小窑洞里。敌人商量着如何迫使岳勇投降的问题。八木说:“软的不行,就上硬的,不是为了要他死,而是要他投降,只有叫他投降,才是我们的胜利。他就是铁打钢铸的,我们也要把他熔化了。”
  就在这天晚上十点钟左右,十几个日本兵和伪军闯到岳勇住的窑洞,带队的手里拿着“王八盒子”枪,对岳勇说:“队长叫我来问你一次,到底投降不投降,投降就到队部签字,不投降就到三角河口送你回老家。”岳勇毫不犹豫、毫不畏惧地说:“走,到三角河口去。”带队的看到岳勇的态度很强硬,又恶狠狠地说:“到三角河口可不是闹着玩的,枪一响你就完蛋了!”岳勇说:“少哕嗦,要走就走。”带队的看岳勇仍不投降,便命令他的手下人把岳勇捆起来,连推带拖地把岳勇带到巨城的三角河口——日寇的杀人场。
  三角河口那里早有一群敌人围成一个半圆形,圈子里跪着两个被捆得紧紧的人。岳勇被押到刑场后,敌人把那两个人拽起来,一左一右立在岳勇的身边。敌人见岳勇仍无惧色,就“砰”地一枪,把岳勇左边的那个同志打倒了。带队的看到打倒一个人后,岳勇仍面不改色,便走到岳勇身边说:“岳勇,下一个就是你了,真的不怕死吗?人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什么非死不可呢?”岳勇正颜厉色地说:“少说废话,赶快开枪!”带队的又退后几步,“砰”地一声,把岳勇右边的那个同志也打倒了。
  这时,带队的又走到岳勇身边说:“上一枪是打偏了,现在你还有五分钟的机会,是不是还要再考虑一下呀?”岳勇一听此言,义正辞严地说:“要枪毙就赶快开枪!”带队的举起手来,高喊:“预备——放”!砰,砰,砰,一阵排子枪响后,岳勇仍然挺立在那里。那个带队的恶狠狠地对岳勇说:“不是不枪毙你,是队长还有话要问你呢。”说罢又把岳勇押了回来。


岳勇烈士纪念碑


  在敌人的队部里,“五阎王”、李如新、王尔兴等人一听枪响,满以为这下可把岳勇吓倒了,等着岳勇来投降,但万万没有想到,岳勇又迈着不屈的步伐走来了。这时候,已经是夜间十二点多了,“五阎王”亲自督战,命令他的手下人把岳勇的衣服全部脱掉,只剩下半截短裤,头朝下,脚朝上,吊在院子里的梯子上,先是冻,后来又往他的身上泼冷水,使岳勇浑身发抖。这时候“五阎王”拄着腰刀站在岳勇的旁边问:“岳区长,现在是悔改的时候了吧!”岳勇竭尽全力,提高嗓门说:“你们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现在是该你们悔罪的时候了。”
  “五阎王”看到岳勇仍不屈服,命令他的手下人从屋里端出一盆烧得正旺的木炭火,放到岳勇的头下,把岳勇的头发烧焦,把面部烧得渐渐地肿大起来,两只眼睛已无法睁开了。“五阎王”仍不死心,用腰刀捅了捅岳勇问:“岳区长,冷热都有了,该是回心转意的时候了吧!”听不到岳勇的回答,八木才发现岳勇已经昏过去了。他命人将岳勇解下来,抬到屋子里,打了强心针。岳勇刚刚清醒了一点,“五阎王”又问:“现在清醒了,有什么要说的话吗?”岳勇声音虽然微弱,但仍然坚定地说:“任你们的刑罚再多,老子是决不会向你们这群野兽投降的。”“五阎王”听到“野兽”二字,气得暴跳起来,从旁边正在捅火的伪军手中夺过一根烧得通红的火柱,“哧”地一声,从岳勇的左胸部捅進去,岳勇再一次昏死过去。
  等岳勇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已被送回牢房,家人们正围着他哭泣。他紧紧地拉住父亲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今天他们把我拉到三角河口假枪毙,后来又吊在院里的梯子上连冻带烧,最后又用红火柱捅我的胸部,看样子,敌人要下毒手了。如果我死了,一定要把我的情况告诉县里,告诉区里和村上的同志们,叫大家都知道,侵略者是怎样杀害咱们中国人的,坚决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咱们家里,留下老的老的活,留下小的小的长,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和侵略者拼到底!”自从敌人把岳勇的胸部刺伤以后,敌人还没有放弃强迫岳勇投降的妄想,又给岳勇进行了十几天的治疗。岳勇的伤势大大减轻,在农历十二月初一的下午,敌人把岳勇和他的一家从巨城带到三里以外的万子足村。   当天夜里,岳勇和他的一家人正在揣摩着敌人的用意。忽然,一个伪军跑进来说:“八木队长请你们一家谈话。”岳勇一家刚出门,背后又跟上四个端着枪的日本兵。他们一家进了正窑,窑洞正中放了一张八仙桌,正面坐着八木,一边坐着李如新,一边坐着王尔兴。桌子上放着一张早已印好的自首书。窑洞的左右两侧,站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还有三四个彪形大汉。炕沿上放着一扇门板,地上放着两桶冷水和几根半截麻绳,俨然像刑室一般。“五阎王”从桌子后面站起来,指着那些刽子手、刑具和自首书说:“岳勇,今天是你何去何从的时候了,要投降,就在这里签字,不投降,马上动刑。”
  岳勇看了看“五阎王”,又看了看那些刑具,一字一句地说:“死也不投降!”“五阎王”看着岳勇视死如归的样子,“啪”地拍了一下桌子,命令刽子手把岳勇绑起来,气急败坏地喊:“脱掉衣服给我打!”话一出口,五六个刽子手拥上来,撕掉岳勇的上衣,拿着皮鞭、皮带和蘸过水的麻绳,在岳勇身上、脸上乱打起来,一直打到满脸是血,浑身是伤。岳勇的一家,见鬼子行凶,老少五口一齐扑上去保护岳勇。“五阎王”看着打得差不多了,又问:“投降不投降?”岳勇坚定地回答:“坚决不投降!”“五阎王”又命人捏住岳勇的鼻子用茶壶往他的嘴里灌煤油,把岳勇呛得满脸发紫,换不上气来,但岳勇除了大口呕吐之外,还是什么也不说。敌人又给岳勇灌辣椒水,灌了一阵,岳勇还是那句话“不投降”。“五阎王”看不行,又叫人在岳勇腿上放了一根槐木杠子,一边踩上两个人,一上一下来回压,岳勇疼得满头大汗,汗和血流在一起。“五阎王”以为时机到了,又问:“投降不?”岳勇说:“不投降!”
  “五阎王”气得快要发疯了,从桌子后面站起来,声嘶力竭地吼道:“给我往他的手上钉竹签!”敌人每钉一根,就问一声,十个指头钉满了竹签,但岳勇还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五阎王”实在无计可施了,仍机械地问:“投降不投降?”岳勇瞪大眼睛说:“不投降!”“笑面虎”看到所有的刑具都用過了,仍然丝毫动摇不了岳勇坚强的意志,走上前说:“岳区长,你受大罪了,你就是死了,能够救得了中国吗?况且,中国人、日本人都是人,分那么清干什么?”岳勇厌恶地说:“你给我滚开,我是中国人,誓死不当亡国奴,你看日本人好,你跟你的日本祖宗去吧!”
  “五阎王”听了岳勇的话,知道难以征服这位英雄了,便使出最后的一招,叫刽子手把岳勇按在一扇门板上,用一磅重的铁锤和七寸长的大铁钉,把岳勇的双手钉在门板上,仍旧压上杠子。
  岳勇脸上滚出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往下掉,手上淌出的鲜血,把半个门板都染红了……
  “五阎王”又命令一群拿刀子、剪子的刽子手,在岳勇身上乱刺、乱锥,连声逼问:“投降不投降?”回答也只有一句:“坚决不投降!”
  此时,岳勇身上已是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了,然而发了疯的敌人还在这血肉模糊的躯体上乱捅乱刺,有个日本兵一刀割掉了岳勇的左耳朵。血,从每个伤口里涌了出来。
  经过一夜的残酷摧残,“五阎王”看到岳勇的脸色渐渐发白,但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乞求似地问:“现在该投降了吧?”岳勇斩钉截铁地说:“永远不投降!”“五阎王”说:“你真的不怕死吗?”岳勇字字千斤地说:“不怕死!”“五阎王”见此情景,像疯狗一样拿起一把铁锤,狠狠地朝岳勇的头部砸去……


  岳勇的遗体被敌人扔到一口枯井里。岳勇的一家人久久地伫立在冰天雪地的枯井旁。万子足村的群众默默地站在枯井周围,人们的胸中燃起了抗日救国、为先烈报仇的熊熊烈火。
  岳勇,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为了抗击日寇,为了人民的利益,坚贞不屈,英勇牺牲了。岳勇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为民族生存、为抗日战争战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其他文献
1963年9月6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讨论了农村工作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还着重讨论了工业发展的方针问题。会议确定从1963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到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之间的三年过渡阶段中,要求工业各个部门,要认真做好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填平补齐,成龙配套的工作,并要搞好设
期刊
明威远城遗址  本文所述威远城是明大同长城遗址,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明正统三年(1438年)砖建,万历三年(1575年)增修。“本城地势平漫,无险可恃,边外小松山一带,虏酋麦里艮台吉部落住牧。嘉靖九年,虏由黄榆山人,后由腊鸡屯人,直犯怀应地方,大肆抢掠。四十三年大举,参将崔世荣死之。最称冲要,与右卫平虏辅车相依,声势联络,蓄兵储饷,是该城之最急务云”。明代戍边将士的军职中,“参将”是仅位次于
期刊
传播马列主义点燃文明之火  马仲,1906年2月18日出生于山西大同喊内一个回族进步家庭。祖父与父母亲思想开明,乐善好施,与早期的同盟会成员李德懋、王虎臣等私交颇深。曾多次资助过革命党和宋世杰等革命志士,还出资兴建大同清真女寺。马仲自幼刻苦好学,少有大志。考入师范后,得良师授业,成绩年年第一。学习之余,他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种有益活动,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性刚直,重情义,讲原则,为人做事光明磊
期刊
山西介休冀家,系明清两朝山西商帮中最有实力者之一,冀家经商起步于明正德年间,经数代人艰辛努力传承至冀家第十五世冀之瑜时,冀家商业已具规模,到清嘉庆、道光时冀家商业在冀之瑜之孙冀国定手中发展强盛。到清同治、光绪初期,冀以稣将冀氏商业推向鼎盛,光绪末年衰落。  《晋商冀家》作者将冀家经商发展史,用编年体例由远及近分章分篇叙述。文中还收录了《冀氏族谱》《冀以正(贞园)公行状》《冀公达堂(以稣)墓志铭》《
期刊
王通画像  王通是历史文化名人,是隋代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人。这些在我们印象中似乎早有定论,所以在编纂《长治历代文存·沁县卷》时,其著名的《南征歌》也最早被辑录进来。然而在编辑其简介时我们陷入了困境。颠覆认知  最先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沁州》载:“隋王通,龙门人,寓居铜鞮紫金山,有石室。”如果按照这个记载衡量,不仅其撰写的《南征歌》不符合辑录标准,就连一向被县人引以自豪
期刊
四川新津县张商英石像  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历仕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官至尚书右仆射,卒谥文忠。史载张商英“负气俶傥,豪视一世”(《宋史·张商英传》),因直言上疏多次遭贬。神宗时为王安石所荐入朝,却并不赞同王安石变法,更支持文彦博、司马光等人。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友善。徽宗时曾弹劾蔡京,并代蔡京为相,大力改革弊端,
期刊
杨巨奎  给人以终生难忘的印象很不容易,除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大事,或是影响个人前途命运的家事,会给人留下久远的念想。那些人与人之间再平常不过的往事,若是让人“忘不了”,或是常常“萦怀抱”,那么肯定是知人知心“心相印”,时刻不忘手足情。兴业好客人气旺  山西太谷颐圣堂第九代传承人杨巨奎,就是让人“忘不了”的人。一旦说起他来,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扼腕喟叹:他老人家“走”得太匆忙,有恩于我未能报答他
期刊
汉族人“生不改名,死不改姓”之观念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五胡乱华,胡汉杂居,只听说有改汉姓取汉名者,未闻从胡姓跟胡名者。甲午之后,日本人占据朝鲜、台湾,日人深知此华夏情结,自1940年2月起,强迫被征服的百姓“创氏改名”。在朝鲜,除皇家李氏外,百姓一律改姓,比如吴姓便改作了“吴山”,在台湾,则多以地望为姓,如黄姓改为了江夏,陈姓则改为了颖川,以示不忘祖先。李登辉的日名叫岩里政男,其兄李登钦,叫岩里武
期刊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一朵艳丽的鲜花。不少对联容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资料性于一炉,入列名联,其“巧对”令人拍案叫绝,流传久远。  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自2019年11月16日正式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以来,势头强劲。正如其宣传片所言:“这是一场地名知识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场地名高手的巅峰对决。探寻中华地名背后的灵韵
期刊
解放軍太原前线指挥部旧址院门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有个李墕村,曾是被称为“山西西柏坡”美誉的红色革命遗址。这里曾是太原解放战役期间解放军前线指挥部诞生地、山西省三大领导班子的前身——中共太原区(后改为晋中区)党政军三大领导班子的诞生地,还是新华社晋中分社、晋中日报社的诞生地、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等,是以徐向前为代表的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然而,该村这些红色革命遗址,长期以来被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