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信息表征,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信息表征,带领学生借助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突破认知障碍,提高他们对数学表征的加工能力,使他们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线段图 变式练习 数量关系 信息表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40
  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教材只安排了“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一类型的题目,如“运动会上,跳绳的有25人,跳绳的人比跑步的人多1 / 4,跑步的人有多少”等。针对这道题,课堂教学中,我将题改变如下:“美术组有学生24人,比舞蹈组的人数少1 / 4,舞蹈组有多少人?”没想到学生解答时却出现了分歧,有的列式计算为24 24×=30(人),有的用方程来解,即设舞蹈组人数为x,列方程为x-1 / 4x=24,解x=32。到底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学生争论不休,却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于是,我追问:“美术组人数比舞蹈组少,能说舞蹈组人数比美术组多吗?”学生认为可以,因为甲比乙少,就是乙比甲多。显然,学生陷入了分率认知的误区。如何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是我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我立足信息表征,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分率的概念。
  一、采用变式练习,解析信息表征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实现思维创新,就必须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分析表征信息的过程。因此,在分率理解的专项练习中,我设计了变式练习,从比较量、标准量和分率三个要素入手设计问题,有意识地进行信息表征的解析,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练习(1):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
  练习(2):一个项目已经完成,包含什么数量关系?剩下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学生认为:练习(1)中,因为女生比男生多1人,所以多的人数是男生的;因为男生比女生少1人,所以少的人数是女生的。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多不能说成男生比女生少,这两者之间是不能互换的。练习(2)中,项目已经完成了1 / 4,这说明还有3 / 4没有完成。也就是说,将整个项目看作标准量,平均分成4份,已经完成其中的一份,剩下的还有3份,即分数为3 / 4。
  上述教学,我改变题型,采用变式设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比较量和标准量,从分率的概念上突破原有的认知,为下一步探究做好了准备。
  二、借用线段图示,呈现信息表征
  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为学生直观呈现数学表征的丰富信息,引导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熟练运用线段图来解决数学问题,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例如,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线段图(如下),弄清线段图中直观呈现的数量关系:“如果以男生人数为标准量,那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的部分怎么表述?如果以女生人数为标准量,那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的部分怎么表述?”这样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比较量不同,标准量不同,分率也会不同”。其次,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后,认为要先找出标准量,确定等分的份数,再找出多出来的份数,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要素决定线段的长度。再次,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如在“舞蹈组人数比美术组多1 / 3”这个条件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标准量和平均分的关键要素,这样学生在遇到含有分率的条件时,就会形成固定的线段图的直观信息表征,从而顺利地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强调数量关系,加工信息表征
  数量关系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数量关系出发,帮助学生找到那些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表征信息的深加工。
  例如,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找出隐含的数量关系式,并将这些数量关系式进行加工,通过加减法的形式进行数学表征:舞蹈组人数比绘画组少1 / 4,就是“绘画组人数-绘画组人数×1 / 4=舞蹈组人数”;第一天修路完成1 / 3,第二天修路完成1 / 4,就是“全长×1 / 3-全长×1 / 4=两天修路的差距”,即“全长×1 / 3 全长×1 / 4=两天共修的总长度”。同时,我又设计了反向的练习:“根据‘绘画组人数-绘画组人数×1 / 4=舞蹈组人数’,你能知道什么?”通过问题,使学生明白舞蹈组人数比绘画组少1 / 4。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信息表征,带领学生借助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突破认知障碍,提高他们对数学表征的加工能力,使他们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课前思考: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表面积计算之后。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何帮助学生建构体积概念呢?在众多的教学设计及课例观摩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倒水、倒沙等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再次进行对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从而建立
教学片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 自主探究:每个人利用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三角尺、直尺等工具,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征。  【说明: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探究目标,或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每节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生只有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才会有深刻的印象。】  2. 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
[摘 要]活力数学追求的是从学生心灵发展出发,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活力数学源于自主,自主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课堂的开放。活力数学贵在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将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活力数学,重在思维,做到把握本质,发展思维;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从
[摘 要]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会表格列举以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其他的列举形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列举 比较 体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25  在策略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对比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将知识逐步内化,
[摘 要]分数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基本都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很多教师都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规定”这个冷峻的外表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温情的一面。  [关键词]转化 验证 经历 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07 
[摘 要]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抽象、概括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比什么,怎么比,怎样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比较策略 教材例题习题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摘 要]由于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导致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认数”不必花过多的工夫进行教学,学生自然就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教学分析,我们认为应通过“重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攻难点,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讲应用,熟练数的组成与分解”“辨数位,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四个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数,因为“小知识里藏大文章”。  [关键词]小学数
[摘 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质疑是儿童满足求知欲的一种表现。作为数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学生疑问中的教学资源,妙用生成,让学生收获更多。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边形 质疑 收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5  “认识多边形”是在学
[摘 要]作为低段的数学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上,而应追根溯源,分析学生错误的缘由,把握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重心,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减法 数量关系 变式 情境 理解 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0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解决问题
有一类蔬菜,因富含许多抗氧化物质、营养素和含硫化合物以及烹饪过程简单而深受各种健康饮食指南的推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类蔬菜的高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这类好吃又营养的蔬菜就是十字花科蔬菜,西蓝花、花椰菜、卷心菜、菜心、萝卜、紫甘蓝、球状甘蓝、芝麻菜、羽衣甘蓝等都是十字花科的“明星”蔬菜。生吃比熟吃更有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C和植物化学物质等,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