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不再是学困生的“难”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及自身需求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对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困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另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这些因素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其实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培育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困生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最显著的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机、意志薄弱、自卑感强等。人本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必须真正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充分发挥主题德育活动及各学科教师的合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被其运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数学活动中的抽象思维活动与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变化。在低年级,数学问题中有较多的“具體形象”的提示;到了高年级,数学问题则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需要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灵活性,有些数学知识对学困生而言往往无法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动手操作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一来,在具体的操作中,不仅降低了教学起点,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手、脑、眼、口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深刻理解知识,达到“以动促学,以趣启智”的效果。
  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也是小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根据这个心理特征组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开展数学游戏,由于形式新颖、参与面广,学生乐于接受。
  注重引领,学会自学
  导“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本素材,因此教师可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的缺陷等提供“个性化”的导读提纲,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这种学习方法的习得尤其适用于获取“规定性”的数学知识。
  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教会学困生思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善于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行思考;二是让学生善于从和同学的交流、合作中启发自己的思考;三是让学生善于采用变式进行思考;四是教师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善“问”——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和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其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而学困生往往不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导谬、串联、排谬、反问、比较、转化、递进等激疑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进行质疑。
  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续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说”,学生“说”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自我整理思维的过程。如何启发学生说?让学生说些什么?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其次,在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时应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尤其是学困生),给学生的“说”提供一个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严格的规范,注重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灵活性和全面性。
  结语
  总之,在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因生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灵活、恰当地选择评价方式与方法,多给学困生一些平台,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也能“会学”。
其他文献
记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意味深长地说:“我的孩子基础差,学不好文化课没关系,但我希望他将来做一个好人、一个合格的人。”家长的话让我思考了良久。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德育工作决定着班级教育的方向。为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以学校的德育伙伴计划为抓手,根据德智美劳体一体化的教育原则,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既有目标层次又互为关联的德育
期刊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学生方面:首先,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基础文化课,被学生轻视。学生认为,自己接受的是中学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才是他们课堂学习的重点,因此,将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抛之脑后。其次,由于是中职教育,学生的生源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比较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弱、阅读范围
期刊
初中的教育重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而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人物就是与学生们接触较多的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而且能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教育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只有通过教育,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本文详细论述了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新改革方法,并且对其方法政策进行了创新。  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内涵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抓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特殊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掌握谋生的本领,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这样一来,其走入社会时才能自食其力。针对这一理念,我认为,残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培育的基本原则  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即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培育过程中,应该将孩子与家庭、学校等结合在一起,将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道德情感的激发和体验。  坚持渗透性原则能够将道德情感的培养渗透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各个层面中,并能将社会、家庭与学校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综合作用力,帮助留守儿童迅速扭转自己的思想道德以及情感价值观。  情境性原
期刊
华西雨屏区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山高原的过渡地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区降雨丰富,在整个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该区域也是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
一、 实施校外德育的意义rn无论是对素质教育还是十九大等精神进行思考,都能看出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让学生得到更高层面的德育引导
期刊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或许每个人对“教育”二字都有不同的诠释,从书上看到各著名的教育学家对教育本质的诠释都各有见解.我国著作《学记》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以身作则,长善救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