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09-01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目标。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农村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瓶颈”。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地建设发展。
一 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加强组织领导是前提
1.要切实抓紧抓好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各级政府要负责做好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关心支持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落到实处。要把农村人才工作列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
2.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把实施农村人才 “绿色行动”,作为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农村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整合、运用好各种资源,发挥各类组织的作用,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扎实推进农村人才工作。
3.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统筹预算安排,保证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的经费投入,在涉农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个人等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形成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金融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 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抓好四个环节是关键
1.要把农村人才培训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着力点。要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对农村人才的培训经费的投入,按照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突出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对一般农民,着重进行实际、实用、实效的致富新技术的培训;对乡、村干部,要加强政策法规、观念信仰、领导艺术的教育,切实提高他们驾驭农村市场经济、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大好机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充分发挥他们在机关、企业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管理优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抓紧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从利益分配、住房、福利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或者采用由当事人直接领办、创办企业,聘任为经济顾问或科技副职等形式,为高层次人才在农村这一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3.要让农村人才在大市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人才资源也应该走向市场,只有在市场的调节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当前农村急需经济管理、种养加工、农业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要建立有效机制,引导、鼓励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既满足各地的人才需求,又使人才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更多锤炼,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自我价值。
4.要为农村人才创业发展创造宽松空间。要制定农村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各乡、镇财政要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和先进农机器具设备等;在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评定农民职称等方面也要给予倾斜,使乡土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建立良好机制是保障
1.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涉农部门开展农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每年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以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为带动,将县乡镇农村实用人才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培训,创造条件予以扶持。加快农村新职业开发,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鉴定。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职业资格和专项能力认证。
2.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坚持政府奖励与社会奖励相结合,注重发挥经济利益与社会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示范点,充分发挥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十万农村人才培训”等项目,努力培养生产能手、农技专家、经济带头人、农业经纪人、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开展“拔尖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农村拔尖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实行项目和人才结合,发挥拔尖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给予重奖;对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积极支持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并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人选、村“两委”干部人选等。
3.启动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充分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发挥好有关局信息网站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普讲座、成果推广、科技信息交流、专家坐诊等活动,使科技直接入村,走进千家万户,“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批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的达标示范村庄。
4.完善农村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载体。将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场地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现有场地、设施的服务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设置职业介绍窗口、职业指导室和技能培训教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
5.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落实和完善镇(街道)农业科技人员工资倾斜政策,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轮训一遍,通过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实现知识不断更新。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目标。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农村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瓶颈”。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地建设发展。
一 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加强组织领导是前提
1.要切实抓紧抓好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各级政府要负责做好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关心支持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落到实处。要把农村人才工作列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
2.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把实施农村人才 “绿色行动”,作为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农村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整合、运用好各种资源,发挥各类组织的作用,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扎实推进农村人才工作。
3.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统筹预算安排,保证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的经费投入,在涉农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个人等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形成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金融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 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抓好四个环节是关键
1.要把农村人才培训作为农村人才开发的着力点。要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对农村人才的培训经费的投入,按照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突出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对一般农民,着重进行实际、实用、实效的致富新技术的培训;对乡、村干部,要加强政策法规、观念信仰、领导艺术的教育,切实提高他们驾驭农村市场经济、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大好机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充分发挥他们在机关、企业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管理优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抓紧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从利益分配、住房、福利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或者采用由当事人直接领办、创办企业,聘任为经济顾问或科技副职等形式,为高层次人才在农村这一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3.要让农村人才在大市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人才资源也应该走向市场,只有在市场的调节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当前农村急需经济管理、种养加工、农业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要建立有效机制,引导、鼓励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既满足各地的人才需求,又使人才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更多锤炼,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自我价值。
4.要为农村人才创业发展创造宽松空间。要制定农村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各乡、镇财政要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和先进农机器具设备等;在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评定农民职称等方面也要给予倾斜,使乡土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建立良好机制是保障
1.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涉农部门开展农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每年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以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为带动,将县乡镇农村实用人才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培训,创造条件予以扶持。加快农村新职业开发,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鉴定。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职业资格和专项能力认证。
2.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坚持政府奖励与社会奖励相结合,注重发挥经济利益与社会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示范点,充分发挥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十万农村人才培训”等项目,努力培养生产能手、农技专家、经济带头人、农业经纪人、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开展“拔尖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农村拔尖人才外出学习考察,实行项目和人才结合,发挥拔尖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人才,给予重奖;对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积极支持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并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人选、村“两委”干部人选等。
3.启动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充分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发挥好有关局信息网站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普讲座、成果推广、科技信息交流、专家坐诊等活动,使科技直接入村,走进千家万户,“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批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的达标示范村庄。
4.完善农村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载体。将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场地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现有场地、设施的服务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设置职业介绍窗口、职业指导室和技能培训教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
5.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落实和完善镇(街道)农业科技人员工资倾斜政策,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轮训一遍,通过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实现知识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