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橡皮》中罗布—格里耶的新小说阅读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伯-格里耶在他的新小说《橡皮》中颠覆小说传统,开辟了新小说创作,对读者提出邀请,邀请其参与小说创作,赋予读者解读和自己发挥的自由。本文尝试对《橡皮》中读者的角色和阅读的自由进行分析,挖掘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阅读观。
  关键词:读者;阅读观;自由;新小说
  作者简介:谢小丰(1982-),男,湖北天门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罗布-格里耶的《橡皮》一书在刚出版的时候就备受冷落。事实上这部作品遭遇冷遇是早已注定的,因为读者在书中既看不到典型的人物形象,也无法发掘出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没有读者熟悉的道德说教,书中所呈现的极致化的“现实主义”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读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适然后拒绝。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罗布-格里耶的新小说要求读者用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去靠近它,解读它。
  一、读者参与小说创作
  新小说在创作上完全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逻辑性这些要素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在《橡皮》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混乱不堪的时间,迷宫似的地理布局,抓不住特点的人物形象,以及碎片化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橡皮》这部小说的时候,读者似乎会感觉到身在迷幻之中,并且似乎受到某种邀请,邀请其参与其中,拨开迷雾,揭示真相。读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重新理清时间顺序和地理布局,解读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罗布-格里耶的小说似乎具有某种能力,可以使读者的传统角色发生转变,读者不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主动参与其中。传统的小说总是强加给读者一个统摄全局的情节故事,一个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一种世界观和一种道德观。这样,读者被迫接受一切:读者完全不可能参与小说创作,而是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作者保有全部的创造力,只是简单的让我们欣赏他的天赋和能力。相反,罗布-格里耶则期待着读者的参与。他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零度”描写,以一种完全客体化、科学化的态度事无巨细的对物体和场景进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带任何象征意味的白描。开始,读者可能会感觉陷入到阅读的陷井中。小说中提供的大量信息互相矛盾,似是而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个事件,这些指意不明的信息让读者难以用一般的阅读思维来进行解析。然后,读者需要自己将小说里各种杂乱的信息重新组合,理清小说可能表达的意义。文中出现的寄给安德烈 VS的一封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非是,发信者(信上签名是J.B.)要在比前一次两人约好见面的时间提早一些等候这位安德烈·VS来到(从十一点三刻就等起)——遗憾的是,会面地点没有讲明;由于信中用G这个字母所指的第三个有关人物背叛了组织,VS这个人将需要用整个下午才能把事情干完。至于到底干什么事,我们也没有办法猜得出来,且不谈昨天已经动手干了的那一部分。”
  在小说中这封信里面,对读者来说最重要的线索恰好被隐去了:时间(“两人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会面地点没有讲明”),人物(只有一些缩写的人名:J.B.,VS,G),事件(“用整个下午才能把事情干完”,“昨天已经动手干了的那一部分”),线索似乎露出端倪然而又难以一把抓住。面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蛛丝马迹,读者就像一个蹩脚的侦探,耗尽脑汁最后却无功而返。一直到小说结束,作者都没有向我们揭开谜底,所以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对将故事补充完整。根据作者之前提供给我们的一些线索,我们可以这样来解读这封信:G.指的就是杀手格利纳蒂;发信人J.B.是他的幕后老板波那;安德烈VS是那个穿雨衣的坏人。可以这样猜想:波那向格利纳蒂布置了暗杀计划(“昨天已经动手干了的那一部分”),但是由于格利纳蒂昨晚搞砸了(“背叛了组织”),所以波那就命令VS继续完成暗杀任务(“用整个下午才能把事情干完”)。但是为什么小说的主角侦探瓦拉斯认为见面的时间是“从十一点三刻就等起”呢?因为他一点十五的时候在十字路口向一名警察问了时间,而且对方看都没看手表就告诉他时间。就是这名警察武断地带着他来邮局取走本应该寄给VS的那封信。这不由得让读者进行这样的猜想:十字路口的那名警察就是幕后老板波那,瓦拉斯就是这个所谓的VS(瓦拉斯Wallas缩写后的读音就是VS,而且瓦拉斯的名字恰好也叫安德烈André Wallas)。最后,也确实是瓦拉斯杀死了杜邦,虽然是无意的,但是J.B.在信中所交代的任务被他完成了,侦探和凶犯的身份合二为一。当然,在这只是一种设想,作者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充和发挥。作者在小说中留下了许多空白,等待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填满。因此,新小说是开放式的文本,对新小说的阅读也应该是开放式的。
  二、读者的自由
  在罗布-格里耶的小说里,创作不再是作者一个人的事,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者的任务就是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示小说创作的想象力,然后交由读者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这需要对传统的阅读观进行一场革命。
  对于罗布-格里耶来说,文学革命指的是形式的革命,而不是内容的革命。虽然这个观点并不新颖,早就被提过很多次了,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它一直都没有被大众所接受。确实,如果作家不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一场革命,怎么能够指望读者相信他所宣扬的文学革命呢?
  为了实现他所宣传的文学革命,罗布-格里耶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同时也摒弃掉对“现实”传统的解读方式,以一种新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并且改变我们已有的理解方式。“我们必须尝试着构筑一个更坚实的,更直观的世界,来代替充满‘意义’(心理学的,社会的,功能上的)的这一宇宙” 。这种貌似“不入流”的文学形式却是最有可能改造人,并最终将人引向自由。在这点上,我们会误以为他似乎进入了存在主义的领地。或许,萨特进行文学创作的目标也是将人们“引向自由”。但是存在主义文学与新小说创作可谓是大相径庭:存在主义总是在灌输某种“价值”(因为“荒诞”也是一种价值),与此相反,罗布-格里耶的新小说视 “价值”和“意义”为最大敌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他存在着,仅此而已”。新小说故事情节没有逻辑性,时间和地点循环往复,人物形象虚幻不可信,对物体的描述虚无缥缈……所有这些都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你需要自己找到并选择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罗布-格里耶通过新小说革命来解放读者,给读者自己选择的自由。
  从萨特到罗布-格里耶,所改变的是作者不再试图给读者施加影响。如果说存在主义作家像上帝一样给读者施舍自由,那么新小说作家就是一个看门人,他给读者打开门,让读者自己去寻找,自己去选择。“新的作品只有也给世界带来新的意义,才有生存的理由,那些意义甚至不为作者他们自己所了解,他们只是靠着写出的作品,将在以后才存在,社会将依靠将这些作品建立起新的价值……”所以罗布-格里耶呼吁:读者不应该只是去接受一个自我封闭的、现存的世界,而是应该参与创造,对作品的创造,对世界的创造,学会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通过对传统小说的颠覆和对新小说的探索实践,罗布-格里耶找到了“未来小说的一条道路”,一条通往自由之路,但是无法靠作者一人之力来完成,它需要读者的参与。新小说是一种邀请,它邀请读者一起创作,最终实现对传统的解构和达到自身的自由。
  参考文献:
  [1]羅伯-格里耶:橡皮[M]. 林青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2]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快照集[M]. 余中先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
  [3]萨特:文字生涯[M]. 沈志明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文学作品带来新颖的题材和文体。作为迷惘一代的两个典型代表,海明威的战争题材小说真实、坦白,菲茨杰拉德的美
作者简介:刘春秀(1990-),女,汉族,河南省商丘人,硕士,商丘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公认为美国当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大屠杀小说中,斯泰伦并未铺陈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透过一个女
摘 要:焦虑乃是“一种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从人本主义角度来看,是人的自我意识受到威胁所做出的基本反应。它涉及内在冲突,是自我觉知的一项重要产物。小说《土生子》的主人公别格·托马斯处在一个黑人看似在法律上获得解放,实则仍备受身心压抑的时代。他拥有不同于自己祖先的反抗意识,极力意欲争取个人人格的进一步解放,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明白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由此别格背负了来自各方的沉重焦虑。而这些积压
东野圭吾堪称日本推理小说天王,在其众多推理小说中,最具代表性且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作品《白夜行》。《白夜行》这部小说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将爱情与推理完美结合,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逐渐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了。各个国家之间在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也逐渐推动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很多人对于英美文学真的是知之甚少,就算是对于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恐怕涉及到文化领域的问题也是一知半解的。笔者认为不管是从学校教育的方面,还是社会文化普及的方面,我们都应该了解学生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
摘 要:《呼啸山庄》是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十九世纪所写,但是整个文章所使用的叙述形式却远远高过那个时代叙述形式,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个时代。本文就对于《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简单分析,分析该小说在叙述格式上与传统小说之间的差异,叙述格式的革新。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述形式;革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1、多视角
目前提取杜仲胶的主要原料是杜仲叶,但杜仲叶含胶量较低,只有2%—3%,致使杜仲胶挺取成本较高。通过栽培措施和育途径提高杜仲的产胶量,可降低杜仲胶提取成本、提高杜仲胶在市
虽然有关于石信仰的研究颇多,但是以传说的视角进行研究的著作文章并不多。本文以《日本传说》系列丛书为蓝本,简略地分析讨论了有关于石头传说的类型、信仰以及和其它宗教的
施密特的难题正如杜拉克的结论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泰罗使工作研究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揭示出建立和界定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但泰罗的理论还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使高尔夫球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卡夫卡用文学创造了一个异化的世界,他的作品来源于现实,更多的是对于现实的隐喻。他作品中荒诞的情节、滑稽的人物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影射,暗示世界的缺陷,呼吁超越这个世界,卡夫卡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  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于异化世界的描绘,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不人道的世界、完全迥异于现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