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化过程是职高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定过程,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学交替中学生专业实习过程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课题组首先通过调查和访谈,分析概括实习过程中影响职高生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其次科学定位职高生专业实习中的社会化目标,对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绩效考核:再次探讨了专业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推进职高生社会化进程的主要途径,使他们在毕业后就能较快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最后通过跟踪调查和总结。得出三点结论。
关键词:职高生;顶岗实习;社会化过程:实践探讨
一、引言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所处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等,并把这些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和行为,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是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四是培养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化有一定目标,每个社会也总是依照一定目标造就其成员,但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的,即培养社会的合格成员。
近年来,我校成立课题组,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与合作企业共同携手,进行工学交替的尝试。我们每年陆续安排二、三年级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探讨对实习生的管理方法和教育途径,以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经过在学生中试行,逐步使他们实现从学业阶段向职业社会的过渡,达到了在企业“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二、跟踪调查影响职高生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校安排电子专业2003-2006级4届共9个合作班的453名同学,在二、三年级时陆续到校外实习基地——富士康科技集团昆山公司、无锡华协光电科技公司进行3-4个月的短期实习,进行工学交替。课题组在每届选取了30余名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在实习中的真实想法,概括出影响他们社会化进程的五个方面因素。
(一)人生职业理想方面的因素
人生信念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调查显示,职高生普遍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念。许多学生没有一个中长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为企业老板“打工”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甚清楚。职高生普遍缺乏较明确的人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实习中混日子,不思进取。影响了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社会化的进程。
(二)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因素
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职高生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操作,轻知识”的现象,其中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的提高,即重学会做事,轻学会做人,导致了个人综合素质存在缺陷。他们在生产流水线上实习操作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出现次废品而重新返工的现象。少数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沉迷于网络,实习时出现迟到、旷工、打架等违纪行为。学生个人素质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社会化。
(三)适应企业能力方面的因素
职高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企业的管理模式,遵守厂规、厂纪,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求,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我校的合作企业华协、富士康等企业对员工均采取了较先进的30、5S管理方式和考核制度,管理纪律非常严明。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职高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差异,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慢,多数需要经过1—2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少数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实习,当了“逃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四)个人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
心理素质社会化就是使人健康的心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正处于心理易型期的职高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对企业的管理文化不够了解,对企业、社会环境认知理想化。实习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甚至心灰意冷。尤其是和领导、同事、同学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出现对人冷淡等心理行为。不少同学由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而中断甚至放弃实习。
(五)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因素
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据调查,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处世、独立生活、抗挫折等能力较差,同样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三、定位职高生的社会化目标。在实习过程中量化考核
(一)合理定位和分解职高生实习中的社会化目标
职高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在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化过程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由学生角色转化为社会角色的重要阶段。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转型期的职高生。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包括观念、能力、心理等内容。观念是指形成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能力是指掌握适应将来社会角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软技能,如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是指具备适应社会角色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如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及面对挫折所需承受的心理的压力等。我们把职高生社会化的总目标,分解成11个具体的子目标(见图1)。
在实习环节中,职高生社会化的重点应定位于社会角色的认同、社会规范的遵守和人际交往的强化上。因此,我们在进行考核指标分值分配时,重点增大这些目标的分值,以推进学生社会化总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个人的社会化目标
实习过程中。职高生的工作岗位要不断变换,因此,指导教师根据工作岗位变化,管理文化的变更和周围人际环境的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调整社会化的子目标,及早帮助他们进入员工的角色,遵守岗位的规范,实现个人和企业要求相统一,逐渐形成由自立到自强,由适应到立足,由有所作为到大有作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和谐共融,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三)职高生实习过程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工学结合新模式下,我们和实习企业共同商讨,针对职高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社会化具体目标,对学生实习过程的量化考核,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工作效果三方面来进行,由学生、指导教师、企业的班线长来共同完成,分学生自评、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企业的班线长评价,最后按20%、40%、40%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评出相应的等第。具体考核细则、指标和计分标准见表1。考核表按五级百分制计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实习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实习生和即将实习的学生参加的总结大会,对优秀实习生颁发证书,进行表彰,让优秀实习生在大会上进行典型发言,同时在橱窗中宣传优秀实习生的事迹,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
四、促进职高生社会化过程的教育途径探讨
(一)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零距离”就业的氛围
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学习和借鉴合作企业的文化,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到企业的各种文化,逐渐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在教室布置上,我们重点体现出了融合性和时代性。例如:富士康冠名班的目标、班风与富士康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工作精神(融合、责任、进步)相统一,放大后张贴在教室前方,美观怡人。德育园地专门张贴3Q、5S宣传和考核材料、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心得体会,两侧墙壁悬挂公司的简介、照片、总裁的话语等,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如“每一双手紧紧相扣,质量之环牢固永久”等放大张贴在后墙,整个布置体现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营造出生产一线的氛围,时刻强化着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二)加强实习前就业指导,使职高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实习前,安排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一是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二是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职高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是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是培养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三是在实习前,简要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让职高生知道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规章制度等;四是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职高生法制观念;五是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在实习前组织他们以“怎样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为题进行讨论,同时安排上一届已实习过的优秀学生和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交流,现身说法,交流实习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实习前技能训练,以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
职高生在专业学习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他们在进入实习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实习前一个月,以“准员工”标准来严格要求,集中进行技能强化的训练,然后逐个考核,不合格者留校再训练,推迟实习。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与企业“接口”的5S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严格考核,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按规定放置物品的好习惯。
(四)针对性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职高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通过访谈了解,大部分职高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的领导难以沟通,害怕难以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我们及时对职高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重视对学生情商的修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建议,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教育效果及实践结论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对4届9个合作班到合作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实施班)的就业情况,各进行了1年的跟踪调查,并与其他没有参加短期实习的学生(非实施班)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见表2。
由此看出,4届实施班和非实施班的就业情况相对比,实施班就业人数449名,其对口就业率高出非实施班10%以2上,实施班半年内岗位稳定率高出23.3%。1年内岗位稳定率实施班高出39.4%。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顶岗实习能使职高生提前完成角色的转化,加快了他们社会化成长步伐
职高生参加有目标、有计划的以就业为目标的生产一线实习锻炼,学的不仅仅是一项操作技能,而在人生信念的确立、职业道德的强化、工作岗位的适应、个人意志的磨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社会化过程的各方面均有较大进展,同时学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时,每月还能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就业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2006年我校实习生有6人在省首届创新大赛中获奖,2007年有2人在省首届技能大赛中获奖,就是有力的佐证。实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企业的文化、生产的流程、管理的方式,也为以后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新要求和个人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过程加快了他们社会化成长的步伐,促使他们尽快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二)实习过程能使职高生掌握许多职业生活的技巧,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生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懂得技巧就可能使职业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活力。顶岗实习的过程,就是职高生在职业社会中不断战胜困难,积累经验,取得进步或成功的过程。许多学生经过实习的磨炼,掌握了许多职业社会生活的技巧,如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与人合作共事,怎样消除职业生活中种种困扰,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的要求等等。独生子女中有些娇生惯养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不会理财、不会收拾物品、平时懒散的学生,通过实习过程后,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大幅提高。
(三)短期实习锻炼后再回到企业,能大幅地提高职高生就业率和岗位稳定率
实习返校后,职高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技能的针对性更强,许多学生像换了一个人,学习动力倍增,他们已从“要我学”内化成“我要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职高生参加专业顶岗实习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给企业一个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毕业后,实习企业非常欢迎他们回来,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回去工作,他们适应企业的时间明显缩短,对企业来说,员工的岗位稳定率得到大幅提高,因而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也大幅提高。
关键词:职高生;顶岗实习;社会化过程:实践探讨
一、引言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所处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等,并把这些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和行为,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是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四是培养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化有一定目标,每个社会也总是依照一定目标造就其成员,但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的,即培养社会的合格成员。
近年来,我校成立课题组,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与合作企业共同携手,进行工学交替的尝试。我们每年陆续安排二、三年级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探讨对实习生的管理方法和教育途径,以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经过在学生中试行,逐步使他们实现从学业阶段向职业社会的过渡,达到了在企业“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二、跟踪调查影响职高生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校安排电子专业2003-2006级4届共9个合作班的453名同学,在二、三年级时陆续到校外实习基地——富士康科技集团昆山公司、无锡华协光电科技公司进行3-4个月的短期实习,进行工学交替。课题组在每届选取了30余名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在实习中的真实想法,概括出影响他们社会化进程的五个方面因素。
(一)人生职业理想方面的因素
人生信念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调查显示,职高生普遍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念。许多学生没有一个中长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为企业老板“打工”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甚清楚。职高生普遍缺乏较明确的人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实习中混日子,不思进取。影响了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社会化的进程。
(二)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因素
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职高生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操作,轻知识”的现象,其中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的提高,即重学会做事,轻学会做人,导致了个人综合素质存在缺陷。他们在生产流水线上实习操作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出现次废品而重新返工的现象。少数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沉迷于网络,实习时出现迟到、旷工、打架等违纪行为。学生个人素质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社会化。
(三)适应企业能力方面的因素
职高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企业的管理模式,遵守厂规、厂纪,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求,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我校的合作企业华协、富士康等企业对员工均采取了较先进的30、5S管理方式和考核制度,管理纪律非常严明。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职高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差异,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慢,多数需要经过1—2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少数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实习,当了“逃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四)个人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
心理素质社会化就是使人健康的心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正处于心理易型期的职高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对企业的管理文化不够了解,对企业、社会环境认知理想化。实习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甚至心灰意冷。尤其是和领导、同事、同学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出现对人冷淡等心理行为。不少同学由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而中断甚至放弃实习。
(五)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因素
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据调查,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处世、独立生活、抗挫折等能力较差,同样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三、定位职高生的社会化目标。在实习过程中量化考核
(一)合理定位和分解职高生实习中的社会化目标
职高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在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化过程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由学生角色转化为社会角色的重要阶段。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转型期的职高生。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包括观念、能力、心理等内容。观念是指形成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能力是指掌握适应将来社会角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软技能,如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是指具备适应社会角色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如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及面对挫折所需承受的心理的压力等。我们把职高生社会化的总目标,分解成11个具体的子目标(见图1)。
在实习环节中,职高生社会化的重点应定位于社会角色的认同、社会规范的遵守和人际交往的强化上。因此,我们在进行考核指标分值分配时,重点增大这些目标的分值,以推进学生社会化总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个人的社会化目标
实习过程中。职高生的工作岗位要不断变换,因此,指导教师根据工作岗位变化,管理文化的变更和周围人际环境的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调整社会化的子目标,及早帮助他们进入员工的角色,遵守岗位的规范,实现个人和企业要求相统一,逐渐形成由自立到自强,由适应到立足,由有所作为到大有作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和谐共融,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三)职高生实习过程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工学结合新模式下,我们和实习企业共同商讨,针对职高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社会化具体目标,对学生实习过程的量化考核,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工作效果三方面来进行,由学生、指导教师、企业的班线长来共同完成,分学生自评、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企业的班线长评价,最后按20%、40%、40%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评出相应的等第。具体考核细则、指标和计分标准见表1。考核表按五级百分制计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实习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实习生和即将实习的学生参加的总结大会,对优秀实习生颁发证书,进行表彰,让优秀实习生在大会上进行典型发言,同时在橱窗中宣传优秀实习生的事迹,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
四、促进职高生社会化过程的教育途径探讨
(一)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零距离”就业的氛围
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学习和借鉴合作企业的文化,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到企业的各种文化,逐渐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在教室布置上,我们重点体现出了融合性和时代性。例如:富士康冠名班的目标、班风与富士康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工作精神(融合、责任、进步)相统一,放大后张贴在教室前方,美观怡人。德育园地专门张贴3Q、5S宣传和考核材料、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心得体会,两侧墙壁悬挂公司的简介、照片、总裁的话语等,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如“每一双手紧紧相扣,质量之环牢固永久”等放大张贴在后墙,整个布置体现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营造出生产一线的氛围,时刻强化着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二)加强实习前就业指导,使职高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实习前,安排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一是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二是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职高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是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是培养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三是在实习前,简要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让职高生知道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规章制度等;四是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职高生法制观念;五是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在实习前组织他们以“怎样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为题进行讨论,同时安排上一届已实习过的优秀学生和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交流,现身说法,交流实习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实习前技能训练,以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
职高生在专业学习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他们在进入实习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实习前一个月,以“准员工”标准来严格要求,集中进行技能强化的训练,然后逐个考核,不合格者留校再训练,推迟实习。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与企业“接口”的5S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严格考核,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按规定放置物品的好习惯。
(四)针对性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职高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通过访谈了解,大部分职高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的领导难以沟通,害怕难以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我们及时对职高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重视对学生情商的修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建议,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教育效果及实践结论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对4届9个合作班到合作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实施班)的就业情况,各进行了1年的跟踪调查,并与其他没有参加短期实习的学生(非实施班)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见表2。
由此看出,4届实施班和非实施班的就业情况相对比,实施班就业人数449名,其对口就业率高出非实施班10%以2上,实施班半年内岗位稳定率高出23.3%。1年内岗位稳定率实施班高出39.4%。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顶岗实习能使职高生提前完成角色的转化,加快了他们社会化成长步伐
职高生参加有目标、有计划的以就业为目标的生产一线实习锻炼,学的不仅仅是一项操作技能,而在人生信念的确立、职业道德的强化、工作岗位的适应、个人意志的磨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社会化过程的各方面均有较大进展,同时学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时,每月还能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就业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2006年我校实习生有6人在省首届创新大赛中获奖,2007年有2人在省首届技能大赛中获奖,就是有力的佐证。实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企业的文化、生产的流程、管理的方式,也为以后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新要求和个人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过程加快了他们社会化成长的步伐,促使他们尽快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二)实习过程能使职高生掌握许多职业生活的技巧,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生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懂得技巧就可能使职业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活力。顶岗实习的过程,就是职高生在职业社会中不断战胜困难,积累经验,取得进步或成功的过程。许多学生经过实习的磨炼,掌握了许多职业社会生活的技巧,如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与人合作共事,怎样消除职业生活中种种困扰,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的要求等等。独生子女中有些娇生惯养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不会理财、不会收拾物品、平时懒散的学生,通过实习过程后,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大幅提高。
(三)短期实习锻炼后再回到企业,能大幅地提高职高生就业率和岗位稳定率
实习返校后,职高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技能的针对性更强,许多学生像换了一个人,学习动力倍增,他们已从“要我学”内化成“我要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职高生参加专业顶岗实习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给企业一个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毕业后,实习企业非常欢迎他们回来,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回去工作,他们适应企业的时间明显缩短,对企业来说,员工的岗位稳定率得到大幅提高,因而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也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