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联科技IPO:机顶盒出货量行业领先布局物联网打造新引擎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流媒体服务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以OTT TV机顶盒为代表的智能网络机顶盒成为了增长速度最快的机顶盒类型。九联科技(688609.SH)作为专业的机顶盒制造商,其主打产品OTT TV机顶盒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
   此次登陆科创板,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夯实竞争优势,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未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和发展,公司凭借先进的研发技术和行业先发优势,将加快在物联网以及5G通信设备领域的战略布局。
  

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竞争优势显著


   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行业产品主要包括OTT TV机顶盒、IPTV机顶盒、有线机顶盒等。公开资料显示, 2015年至2018年度我国智能网络机顶盒产品的出货量复合增长率高达44.54%。其中,OTT TV机顶盒2019年新增出货量占全年整體机顶盒新增市场的45%,中国移动推出的OTT TV机顶盒“魔百和”出货量占OTT TV市场出货总量的84.3%。
   九联科技在响应速度、生产管理水平和销售服务能力等方面,与直接竞争对手相比,存在显著竞争优势,其2019年度OTT TV机顶盒出货量占市场出货总量的比例达26.39%,位列行业第一。与此同时,在有线机顶盒方面,九联科技2019年度的出货量占市场总出货量的比例也高达11.8%,排名行业第三。基于高市占率,2017年到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九联科技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到了88.70%、81.70%、80.10%和82.74%,基本稳定保持在80%以上,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40%发力物联网 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九联科技除了在主要产品上具备丰富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验,并积累和储备了核心技术外,还积极在行业前沿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招股说明书显示,九联科技2017年到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80亿元、0.97亿元和1.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53%,且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33%、3.18%、6.47%,也呈现大幅提升之势,可见其对研发投入的重视。对于研发的方向,九联科技则表示,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蜂窝通信模块、5G前传光模块、NB-IoT物联网模块、10GPON终端和VR、AR技术等方面,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是公司持续保持技术优势的重要基础。
   基于此,2019年九联科技成功开发出了物联网通信模块产品,并于当年就实现了4150.80万元的销售收入。而且,随着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强,九联科技物联网模块产品在2020年的发展情况良好,多次在中移物联网、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和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中标,截至2020年8月份,其物联网模块的含税中标待执行份额为9861.94万元,在手订单金额为1270.48万元,两者合计金额达1.11亿元。此外,《红周刊》还了解到,九联科技光模块产品当前也已实现销售,并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多个省级分公司中标,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8月份,公司光模块产品的中标待执行份额为1058.94万元。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计划达到1.5万亿元,根据不同网络类型,预测到2022年我国模块平均市场价值量为:蜂窝物联网231.8亿元、LPWAN157.9亿元、局域Wi-Fi物联网75.8亿元。综上,预计到2022年,我国无线通信模块市场空间合计46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与此同时,根据Light Counting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2021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69.12亿美元、74.76亿美元,其中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26.9亿美元。可以看到,九联科技新产品的市场空间都十分广阔。
  

募投项目达产后盈利有望大幅提升


   市占率的优势和研发实力为九联科技的稳定盈利奠定了基础,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到2019年九联科技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已从3.05%大幅增长至18.67%。整体来看,公司运营情况良好,资产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未来,公司将以核心技术为依托,快速扩大在物联网通信、光接入以及光信号传输方面的生产能力,将公司打造成“数字家庭及物联网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
   本次登陆科创板,九联科技就拟募集资金用于家庭网络通信终端设备扩产项目、物联网移动通信模块及产业化平台建设项目和5G通信模块及产业化平台建设项目等。据测算,三大项目达产后首年将分别增加利润7187.43万元、2963.41万元和6530.2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募投项目的逐一落地,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其他文献
自2017年提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定位以来,以青花郎为首的各郎酒品牌全力出击,频传喜报:公司营收规模不断扩大,青花郎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2020年新酿酒区启用、带动产能站到行业最前列……近期,青花郎再次迎来全新战略升级:3月19日,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宣布,青花郎战略定位正式由“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升级为“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   历经13年打造,对标世界顶级酒庄,赤水河畔的郎酒庄园已
期刊
早在2020年11月份就获得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的西安凯立,自今年1月发布招股书注册稿后便一直处于注册状态,至今没有新的进展披露,招股书数据也一直停留在2020年6月份没有更新。  作为新三板挂牌的公司,西安凯立在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将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其后,公司又于2月份发布了2020年年报,并在3月份对年报进行了更正,然而对于这些最新动态,招股书内容始终没有更新
期刊
上证指数过去两周先跌后升,今后两周它可能会如何发展呢?下面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周线图(见图1)。图1 上证指数周线图  从周线图上我们看到,上证指数两周前第一次收盘在25X5均线之下,上周下跌到F5=3387后回升收在关键压力点位F3=3482之上,本周上升到帝法压力点位OP=3524遇阻拉出一根倒锤头K线。大盘今后两周如果收破F5=3387,它将跌破3月12日低点3328点,向COP=3281或O
期刊
日前,首华燃气(300483.SZ)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26亿元,其中,天然气开采及销售收入12.6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2.74%;园艺用品收入2.5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6.7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6.11%。公司子公司中海沃邦天然气开采、勘探业务顺利进行,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以及销售业务和客户资源进
期刊
BVV集团(BVV Bahntechnik GmbH)是一家拥有近18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制造企业,是全球知名的轨道交通车轮、车轴和轮对制造商。3月,A股上市公司华铁股份发布公告,拟全资收购BVV集团100%股权,华铁股份表示,此举在丰富华铁股份产品线的同时,也将提升华铁股份的国际化程度,加速打造国际化的“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大平台”。在华铁股份大举并购的背后,BVV集团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有着怎样的
期刊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高潮,部分公司所参、控股公募的营收情况逐一曝光,其中,南方、华夏、华泰柏瑞等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大幅增长,但是浙商、中海等多家基金公司却在权益大年亏损收场。其中,南方基金2020年的营业收入达到56.3亿元,而浙商和中海两家的營收仅分别约为1.51亿元和1.49亿元。  营收和净利的数据相差悬殊,映射出在去年基金发行火爆的年份,基金公司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此,格上财富首席策
期刊
3月22日,金宏气体(688106.SH)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据报告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2.43亿元,同比增长7.13%;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11.43%。同时,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人民币现金2.5元(含税)。整体而言,公司业绩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并在市场规模扩张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持续推进和显著成果。   业绩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与业务扩张持续推进   金宏
期刊
3月24日,时代中国在线上举行2020年全年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2020年,时代中国完成合同销售额1003.8亿元,同比增长28.1%,且首次迈进“千亿门槛”大关。   “千亿门槛”之后,时代中国立下了1100亿元的年度目标。业绩发布会上,时代中国董事会主席、执行总裁兼执行董事岑钊雄强调,2021年不仅要满足1100亿元的销售规模,而且要在利润、债务、股东回报以及深度参与城市建设方面都取得更多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众多上市公司遭遇“寒冬”,但也有部分公司逆势“突围”,继续实现稳健增长,中国金茂(0817.HK)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金茂3月23日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签约销售额等关键指标均强劲增长,签约销售额实现2311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超额完成2020年的年度业绩目标。得益于此,公司經营活动所得的现金流净值也大幅提
期刊
近日,斯瑞新材对科创板首轮问询给出了回复意见,从其回复内容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疑点,而最关键的问题则在于其科创板属性的定位。   据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发行人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的,保荐机构需重点核查企业科创属性认定的依据是否真实、客观、合理。然而,《红周刊》记者发现,斯瑞新材提供的相关依据的合理性仍然值得商榷,此外,其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