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浅谈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p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应该突出“个体”发挥“主体”面向“全体”创设“景”融入“情”创制“乐”。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根据各地市区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本校特色和本人特长,依据课程目标,自己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不少体育教师为没有了固定的体育教材内容而犯愁,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个体差异;主体地位;善待;兴趣;能力;意志
  
  在现代教育形势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如何完成新课程的多元化功能目标呢?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急需探究与解决的课题。那么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到底怎样“教”。
  
  一、突出“个体”、发挥“主体”、面向“全体”
  
  1、突出“个体”,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就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及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个性等进行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发挥“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全、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学的宗旨。
  3、面向“全体”,要求体育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都作为关注的对象。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无法推断他们的潜能和未来,应确实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景”、融入“情”、创制“乐”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情感入手,注重乐趣,育知与育心相结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2、融认知、情感、技能和人际交往于一体,“知,能,意,行”为一身,注重“三维”一齐发展,兼顾身心和谐统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3、应把各种技术技能内容汇编于一体的“娱乐”、“比赛”、“生活”、“实践”等情景中,使单调、枯燥的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欢乐的情景结合起来。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三、注重“趣”、发展“能”、强调“意”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初始动机和有效保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己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发展“能”就是发展学生生命成长所必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掌握与应用在体育课堂上学到的对终身发展有益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迎接挑战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生存与适应能力等。
  3、意志品质是体育教育的情感目标之一,是一个人发展的必要因素。人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虚席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能随时影响着人的情绪和各种心理感受,对于学生建立自尊自信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培养未来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新课程下一节体育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诸多因素,体育课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从练习方法到教学环境,从对教师的要求到课堂上的评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做好本专业的同时,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充实自己;从教材、教学条件、学生性格、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去考虑、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曾琦.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作者简介:孙立波,女,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中学体育教师, 中学二级
其他文献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尤其是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形式。初中政治课互动教学可在新型师生教与学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提出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方法和语言互动、情感交流、情景设置、科学评价等策略。  【关键词】政治课;课堂教学;互动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
期刊
【摘要】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 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化学;实验;思维训练    众所周知,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评价可以按如下方法做:磁性语言——激发热情;精湛批语——明确不足;成功展示——促进发展;综合评价——自省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方法    "教书育人十余载,得失成败其徘徊。戒骄戒躁赶时代,汲取精华育英才。"想想过去的岁月里积极育人的点点滴滴,情也澎湃,思也翩翩。现仅就语文教学评价发表个人拙见,也许它只适合我自己,也许它能令你得以启迪,也许它会令你生厌,但我总想一吐为快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距离“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素质教育评价在理论与实践上没有及时跟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中学英语;素质教育;评价    当前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已普遍展开,但由认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素质教育距离“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原因是多方面
期刊
【摘要】农广校学员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差异性、过渡性、常规性  【关键词】农广校学员;新知识;新技术;特点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由依靠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方向转变。农广校作为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员所学的科技知识必须通过其自身的积极思考和不断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才能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了解和掌握农广校学员学
期刊
【摘要】利用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做起:第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 第三,指导学习方法,使兴趣正常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英语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英语教师
期刊
【摘要】教师的使命是神圣而又艰巨的,如何完成这个使命?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高尚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及练就过硬的教学能力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教师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学能力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教育学生做一个高尚的、积极进取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小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期刊
【摘要】物理第二课堂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第二课堂;物理教学    物理第二课堂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
期刊
【摘要】教师应将鲁迅作品放心交给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靠近,先放手后引导。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主体创造的欲望。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厌学者颇多,学鲁迅的文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负担,教师费尽气力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打瞌睡或者看其他书,教学效果很差。于是教者也都淡化、退化很是消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应该深刻地进行反思,吸取教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