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抑制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CD40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表型及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体外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分别以sCD40基因及空载体修饰的DC(实验组和对照组)作为刺激细胞,尼龙毛柱法收集Balb/c小鼠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初次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7 d.在培养的第1、3、4、5、7天时采用新型四唑氮盐(MTS)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第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T细胞上CD25及CD69的表达.再次进行MLC 5 d,在培养的第1、3、5天时检测与初次MLC相同的项目,并比较初次及再次MLC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初次及再次MLC后,实验组(经sCD40基因修饰的DC)刺激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载体修饰的DC).初次MLC中,实验组CD4+、CD8+ T细胞比例及CD4+ CD25+、CD8+ CD25+、CD4+ CD69+、CD8+ CD6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上清中IL-4和IL-10不能测出,而实验组培养液上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次MLC后,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2和IL-4、IL-10的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外MLC体系中,经sCD40基因修饰的DC可同时作用于CD4+和CD8+ T细胞,使CD69和CD25表达降低,引起T细胞早期活化和成熟障碍,抑制T细胞增殖及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出T细胞免疫耐受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外周疼痛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特征的变化. 方法采用福尔马林疼痛动物模型,刺激后2、4、8 h, 1、3 d,1、2及4周后处死,制成腰脊髓和脑干切片.小
心包脂肪垫是大量脂肪在心包外堆积,超声心动图诊断时易与心包积液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近年来我们遇到3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  例1:女,48岁。因心悸、胸闷、心前区疼10天
在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中添加高取代度乙酰淀粉,研究了乙酰淀粉的取代度和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相对较佳的配比方案.然后由改性PVAc乳液、高取代度的乙酰淀粉
CD62P是一种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上的粘附分子,在免疫识别、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62P的表达,对探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
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截瘫及骨盆骨折病人,由于组织受压、缺血、坏死、溃烂、感染,致并发褥疮,愈合极为困难,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腰臀部长双叶筋膜皮瓣Ⅰ期同时修复骶尾部
婴儿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病 ,但部分患儿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极易误诊、漏诊 ,而早期确诊对治疗和预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院 1986年 5月~ 1999年 5月收治婴儿急性肠套叠 187例
幽门螺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 ,它感染胃粘膜后 ,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 ,诱导了一系列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这些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炎症调节网络 ,在Hp
目的探索中国人和非洲人恶性疟疾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方法选择在中非共和国经治的恶性疟疾病例,分为A、B二组.其中A组为中国人组,共58例,B组为非洲人组,共65例.密切观察二
目的探讨HBV前C区(Pre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包括36例无症状携带者(其中24例为HBV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10、20、30和40 mg/L小檗胺作用于PC-3细胞24、48、72h的吸光度(A)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