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1日,82岁高龄的Francois Lesage先生去世。这位老人的离去引起了业界的震动,因为他正是法国顶级刺绣工坊Lesage的第二代掌门人。
在关于Lesage先生的许多文章里,我们不难读到如此英雄般的渲染:传统手工艺的捍卫者、世上最后一位刺绣大师、法国高级定制的神话。在这样的文本里,一个讲述传统手工艺被商业社会逼得几乎无路可退,甚至到了生死关头的故事正在展开,它有着近乎悲壮的色彩,仿佛落花守着流水般的坚持,满足了人们对于浪漫人文主义的所有期许和想象。而在梳理过Lesage的生平后我们发现,尽管这位老人的工坊里拥有世界上最能刺善绣的巧匠,他自己却几乎连穿针引线缝颗扣子都做不到;刺绣坊也绝对不是因为商业化浪潮袭来而第一次站到崩溃的边缘,它悠久的历史早不乏动荡;Lesage先生更绝非抱守传统的老顽固,他说过,自己就是变色龙,要试图满足设计师有理无理的任何要求,而恰恰是因为他的求新求变,在坚持传统的价值观下不忘与时俱进,Lesage工坊才在几次危机中都挺了下来,成为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活珍宝。
19世纪中期,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k Worth是巴黎时装圈的皇帝,当时流行的用羊毛和马鬃制成衬裙架撑起的庞大裙装就由他发明。上流社会的女人们从此需要三两个仆人帮忙才能穿上衣服,也从此为了华美的裙子甘愿对这位设计师俯首称臣,连欧仁尼皇后都把他纳为了御用设计师。这位“高级定制之父”做起衣服来不但态度傲慢,用料更极近奢华,只有绣花丝绸和印花雪纺这些上等材质才入得了他的眼,一件衣服就要用掉约14米的面料,衣服的绣工要300到400个小时,甚至连纽扣上都要花上3—10小时绣上精美的装饰。这样的需求下,Worth的刺绣师Albert Michonet专门开设了刺绣作坊,也催生了Lesage工坊的前生。而短暂的辉煌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战后新的简约审美让这家工坊第一次跌到低谷,也第一次经历了重生。
1924年,生意人Albert Lesage买下了工坊。他正是Francois Lesage的父亲,Lesage工坊存活了下来,更见证和参与了奢侈品真正的黄金年代。在那个年代里,一件拿得出手的裙装代表了无与伦比的精致和奢华,装饰的不是美轮美奂的玻璃吹花就是宝石和黄金的镶嵌。《Vogue》的主编Diana Vreeland就订制过这样一件Chanel礼服:“这件庞大的裙子用薄银片制成,缝上了珍珠,因此相当的重;短上衣是前胸开敞式的波蕾若外套,用镶满珍珠和亮片的蕾丝制成,下面是美不胜收的亚麻蕾丝裙子。”当时,Lesage工坊的客户几乎涵盖了巴黎所有的知名设计师,Albert的妻子还曾做过Vionnet的助理,工坊在五年内就向Vionnet交货1500件精美的刺绣。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将一切改变。德国人企图摧毁法国奢侈品文化,将其移师柏林和维也纳。物资的紧缺和纳粹的镇压下,奢侈品店纷纷关门逃难,一蹶不振的状态直到战后Dior的New Look推出才终得复兴,但这并没有给Albert带来好运,Dior这个大客户被他的竞争对手Rébé招揽了去。这时候,已经18岁的Francois Lesage第一次显示出他的商业才华。在洛杉矶,来美国学习英文的Francois把Lesage刺绣样本介绍给好莱坞戏服设计师,让Lesage的客户名单上增加了Marlene Dietrich和Lana Turner这样的传奇名伶。Lesage的工艺满足了女明星们的梦想, Francois曾在访问中提到:“Marlene喜欢细瘦的裙子,她希望我们的刺绣把她本人变成一件绝美的珠宝。”Lesage工坊最终做到了。
1949年,Albert病逝,回国的Francois再次拯救濒临破产的工坊于危难中 。在老客户不断流失的情形下,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新锐设计师:Jacques Fath, Pierre Balmain 和Cristóbal Balenciaga。他的风格比Rébé更炫目,对于塑料、金属铆钉等新材质的大胆运用也更得设计师的欢心。终于,在巴黎崛起的新贵设计师们,诸如Hubert de Givenchy 、Yves Saint Laurent,都成为他的忠实拥趸。
如今,许多人把刺绣当成是认证高级时装的衡量指标之一,但设计哪有标准可言?在高级时装的历史中,刺绣并非花红百日,60年代里,它也曾被认为是落伍、不合时宜而被打入冷宫。深谙这一点的Lesage先生更注重配合设计师们对于刺绣的创新要求。他帮Saint Laurent 将梵高的名画变成绣品,应 Claude Montana的要求运用了流沙,为Karl Lagerfeld将Coco Chanel屏风上的图纹绣到了金面上。80年代,他更助Christian Lacroix实现了设计生涯的辉煌,被Laroix尊称为“教父”。
当奢侈品全球化扩张的策略和快时尚的侵袭让人和衣的关系在21世纪终于发生重大变革;当现代的生活方式让繁重的水晶、宝石、珠片和刺绣终于处境尴尬时,Lesage先生又点头应允了Chanel集团的收购,借后者的财气和魄力,继续着手工坊的传奇。不破不立,不止不行,在1992年就开学校培养刺绣新人的Lesage先生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尊重高级定制的传统,但也在采访中直接点出Lacroix的破产就是因为太倚重定制服。他的工坊向世人输出美好的过去,但他也知道:如今的新贵们,再没有闲情逸致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三次试装,也再不会穿成那样。现代奢侈品行业正在诞生一个个悖论,高级定制周里原本参与品牌就寥寥,坚持制作锦衣华服的难免陷入被架入云端的尴尬,用简约手法制作“新高定”的年轻设计师又因过于平淡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极致美服的想象而引人诟病。除了法国时装公会制定的条条框框,高定的标准也无处可寻,Alexander Mcqueen的成衣系列已经比大部分高级时装周客座品牌屋都要令人叹服。Chanel每年于包括Lesage工坊在内的多家手工坊推出“高级手工坊系列”,用Lesage先生生前的话来说,“放到50年前也同等于定制装了”。
或许,在越是艰险复杂的环境下,在越是利欲熏心的欲望前,越有人只秉着以美为最高标,对于原料和时间的成本不计一切,这才是高级定制仍存留的时代意义。纵使它只成为了快速生活中被供在神坛中的一种形式,也是Lesage先生这样的一线创作者们最不愿丢弃的终极价值。
在关于Lesage先生的许多文章里,我们不难读到如此英雄般的渲染:传统手工艺的捍卫者、世上最后一位刺绣大师、法国高级定制的神话。在这样的文本里,一个讲述传统手工艺被商业社会逼得几乎无路可退,甚至到了生死关头的故事正在展开,它有着近乎悲壮的色彩,仿佛落花守着流水般的坚持,满足了人们对于浪漫人文主义的所有期许和想象。而在梳理过Lesage的生平后我们发现,尽管这位老人的工坊里拥有世界上最能刺善绣的巧匠,他自己却几乎连穿针引线缝颗扣子都做不到;刺绣坊也绝对不是因为商业化浪潮袭来而第一次站到崩溃的边缘,它悠久的历史早不乏动荡;Lesage先生更绝非抱守传统的老顽固,他说过,自己就是变色龙,要试图满足设计师有理无理的任何要求,而恰恰是因为他的求新求变,在坚持传统的价值观下不忘与时俱进,Lesage工坊才在几次危机中都挺了下来,成为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活珍宝。
19世纪中期,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k Worth是巴黎时装圈的皇帝,当时流行的用羊毛和马鬃制成衬裙架撑起的庞大裙装就由他发明。上流社会的女人们从此需要三两个仆人帮忙才能穿上衣服,也从此为了华美的裙子甘愿对这位设计师俯首称臣,连欧仁尼皇后都把他纳为了御用设计师。这位“高级定制之父”做起衣服来不但态度傲慢,用料更极近奢华,只有绣花丝绸和印花雪纺这些上等材质才入得了他的眼,一件衣服就要用掉约14米的面料,衣服的绣工要300到400个小时,甚至连纽扣上都要花上3—10小时绣上精美的装饰。这样的需求下,Worth的刺绣师Albert Michonet专门开设了刺绣作坊,也催生了Lesage工坊的前生。而短暂的辉煌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战后新的简约审美让这家工坊第一次跌到低谷,也第一次经历了重生。
1924年,生意人Albert Lesage买下了工坊。他正是Francois Lesage的父亲,Lesage工坊存活了下来,更见证和参与了奢侈品真正的黄金年代。在那个年代里,一件拿得出手的裙装代表了无与伦比的精致和奢华,装饰的不是美轮美奂的玻璃吹花就是宝石和黄金的镶嵌。《Vogue》的主编Diana Vreeland就订制过这样一件Chanel礼服:“这件庞大的裙子用薄银片制成,缝上了珍珠,因此相当的重;短上衣是前胸开敞式的波蕾若外套,用镶满珍珠和亮片的蕾丝制成,下面是美不胜收的亚麻蕾丝裙子。”当时,Lesage工坊的客户几乎涵盖了巴黎所有的知名设计师,Albert的妻子还曾做过Vionnet的助理,工坊在五年内就向Vionnet交货1500件精美的刺绣。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将一切改变。德国人企图摧毁法国奢侈品文化,将其移师柏林和维也纳。物资的紧缺和纳粹的镇压下,奢侈品店纷纷关门逃难,一蹶不振的状态直到战后Dior的New Look推出才终得复兴,但这并没有给Albert带来好运,Dior这个大客户被他的竞争对手Rébé招揽了去。这时候,已经18岁的Francois Lesage第一次显示出他的商业才华。在洛杉矶,来美国学习英文的Francois把Lesage刺绣样本介绍给好莱坞戏服设计师,让Lesage的客户名单上增加了Marlene Dietrich和Lana Turner这样的传奇名伶。Lesage的工艺满足了女明星们的梦想, Francois曾在访问中提到:“Marlene喜欢细瘦的裙子,她希望我们的刺绣把她本人变成一件绝美的珠宝。”Lesage工坊最终做到了。
1949年,Albert病逝,回国的Francois再次拯救濒临破产的工坊于危难中 。在老客户不断流失的情形下,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新锐设计师:Jacques Fath, Pierre Balmain 和Cristóbal Balenciaga。他的风格比Rébé更炫目,对于塑料、金属铆钉等新材质的大胆运用也更得设计师的欢心。终于,在巴黎崛起的新贵设计师们,诸如Hubert de Givenchy 、Yves Saint Laurent,都成为他的忠实拥趸。
如今,许多人把刺绣当成是认证高级时装的衡量指标之一,但设计哪有标准可言?在高级时装的历史中,刺绣并非花红百日,60年代里,它也曾被认为是落伍、不合时宜而被打入冷宫。深谙这一点的Lesage先生更注重配合设计师们对于刺绣的创新要求。他帮Saint Laurent 将梵高的名画变成绣品,应 Claude Montana的要求运用了流沙,为Karl Lagerfeld将Coco Chanel屏风上的图纹绣到了金面上。80年代,他更助Christian Lacroix实现了设计生涯的辉煌,被Laroix尊称为“教父”。
当奢侈品全球化扩张的策略和快时尚的侵袭让人和衣的关系在21世纪终于发生重大变革;当现代的生活方式让繁重的水晶、宝石、珠片和刺绣终于处境尴尬时,Lesage先生又点头应允了Chanel集团的收购,借后者的财气和魄力,继续着手工坊的传奇。不破不立,不止不行,在1992年就开学校培养刺绣新人的Lesage先生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尊重高级定制的传统,但也在采访中直接点出Lacroix的破产就是因为太倚重定制服。他的工坊向世人输出美好的过去,但他也知道:如今的新贵们,再没有闲情逸致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三次试装,也再不会穿成那样。现代奢侈品行业正在诞生一个个悖论,高级定制周里原本参与品牌就寥寥,坚持制作锦衣华服的难免陷入被架入云端的尴尬,用简约手法制作“新高定”的年轻设计师又因过于平淡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极致美服的想象而引人诟病。除了法国时装公会制定的条条框框,高定的标准也无处可寻,Alexander Mcqueen的成衣系列已经比大部分高级时装周客座品牌屋都要令人叹服。Chanel每年于包括Lesage工坊在内的多家手工坊推出“高级手工坊系列”,用Lesage先生生前的话来说,“放到50年前也同等于定制装了”。
或许,在越是艰险复杂的环境下,在越是利欲熏心的欲望前,越有人只秉着以美为最高标,对于原料和时间的成本不计一切,这才是高级定制仍存留的时代意义。纵使它只成为了快速生活中被供在神坛中的一种形式,也是Lesage先生这样的一线创作者们最不愿丢弃的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