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点击时代的种种诱惑几近控制了人们对大自然美景向往的情感单元,风景速写作为艺术采风活动,阶段性的把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们硬是从都市化的快节奏中拉扯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这时,我们们还或多或少有点不适应,似乎久违的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似的。那除了感慨,我们该如何以不同的视角认识眼前的这巍巍太行,又该如何表现呢?显然,要从速写的技法层面讨论,太过单薄,且不足以表达艺术活动中情感价值的表现!
【关键词】太行山 速写 情感价值
一、点击时代的慢课程——速写
风景速写课作为一门多年不变的实践课程,时间相对紧凑,教学任务也相对较重。所谓重是因为这门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且学生对风景速写的认识与普通外出旅游观光者一般无二。当然,学生对外出写生的热情还是较高的,尤其是在当前物质基础越来越充裕的今天,表现出了与普通大众一样对大自然美景的亲睐,且这种亲睐程度与日俱增。观光旅游作为人们最原始的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冲动,具有全民普遍性特点,而这种普遍性蕴含着工业与信息化时代人们逐步脱离农业社会后强烈回归的朴素价值导向,因此也就有了一种说法:即对母体脱离的时间越长,则回归的欲望就越强烈!
回到课程本身,除了人们原始的冲动与欲望,确定是要赋予更多的情感意义,并且还要将这种情感内化后折射到画面的技巧与实景对话之中,折射到那山、那水、那树.......那方水土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哪里的一切均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朴素的道理:在这里,你看到的、你发现的、你体会到的、你即将要表现的……绝对是一种深深的诱惑!
我们怀揣着这种诱惑来到太行深处,想用速写这种最传统的形象记忆的方式去捕捉最美好的景象,可是这种方式并不快,它是慢节奏,它似乎没有那么的科技范儿,它也不能像相机或手机那样按下快门,以更快捷,更简单的方式秒杀你眼前的一切美景,它没有这种功能,似乎也不是特别需要机械化的这种手段与方式,这是因为绘画者投入情感的过程总是不能像人们在掌上迅速浏览资讯时那样秒闪或网购时那样秒拍!
相反的,风景速写作为风景或山水画创作前的实验田,它是有速度节奏但又需要保持对美好自然物像的追求冲动和激情并快速运用点、线、等绘画语言进行选择性瞬间记录的形象记忆方式,这种方式必然是情感迅速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二、引导学生进入风景速写
在教学中,面对没有任何风景速写经验的中专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同学们迅速进入状态,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天的情况基本如我所料,几乎所有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学习的热情体现在了拍照与无从下手的胆怯交织在一起,明显不知该如何下手是此时学生的直观状态。此刻,我的教学绝不能像画室里那种状态去进行:讲诸如构图、取景、注意黑白构成等等宣教式的绘画常规,那我该如何引导她们入手呢?
在纠结与慢热的体验中,我发现此时学生们最棘手的不是上面讲到的构图等画面整体思维的问题,而是不会以速写的基本技巧,用线的方式去描绘景物,那怕线画的笨点儿都不要紧。可是,即便让她们自然主义的抄点儿,也还是不行。最后,只能是选择性更强的从一颗石头,一棵小树画起……慢慢引导并进入写生的状态!
其实,一路坐在车上就在想,一定要把这尽收眼底的所有美景以十二分的激情和学生一起去拥抱并画下来,可突然发现,这所有在哪里呢?真是只有一种感觉: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呀!它们并不在你的想象中;不在你的一厢情愿中;更不在你概念化的陈式中,它们就在你对一石、一草、一树的专注凝视中;也在你静默的倾情体验中;更在它们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化中……这所有,让我突然明白,我着急了,我该和学生们一起怀着对每一块石头、每一颗草木的敬畏之情去画起,让我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细小的局部变化相得益彰并自然流露!
这一刻学生们虽然不能运用纯熟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物象,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学生们初次看到这种景色后的激动心情与新鲜感是无比真实的,而且她们在忘我的、竭尽全力的用不太熟练的线条表达着自己稚嫩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就足以了。她们显然很快从户内手机控状态融入到了户外写生状态。
从画面角度看,虽然画面感较弱,但是对物像的感觉已无限接近,真的太让人激动了,作为这一年龄段的独立个体,在她们身上的确体现了生命中最敏感、体会与表现速度最快的阶段。渐渐的,经过两天的熟悉与不断尝试之后,已渐入佳境!尽管伴有无意识的自然模仿,但这又有何妨……我们不求苛责与完美,但完美的是我们在逐渐融入这眼前的所有!
三、知晓局部,感染整体
不到这巍巍太行深处,岂知太行之美!伴随着山间泉水涓涓流淌的声音不绝于耳,心扉荡涤之后,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惬意啦。时间过得那么快,一天时间转瞬即逝,要不是那强烈的光影对比从山石上消失,我怎能知道暮色将近,然而,此时山形的轮廓却无比清晰和完整,这里的一切在以沉着的声音告诉你,晴天的灿烂与丰富已尽情展现,夜晚的剪影才是最迷人的魅惑!明天又会是什么形态呢?画里画外个体的真情体验参与其中才是速写真正需要的情感状态,关键是你准备好了没有,客观存在就在那里,它们时而是那么的安然与本分,时而是那么的云山雾罩、时而又是那么的妖娆妩媚与娇艳……全身似乎有燃烧不尽的激情,总之,深秋的太行,在不同的天气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在这里,学生们完全不再像室内画静物时那样的局限,视域的不断扩大,在取景表现力上有了很快的提高。追求构成、追求层次的对比、体会太行山的山体特点及物象美感,还有那一条条交错的小路,那些与树木交相辉映的石板房,映衬在这秋意渐浓的整体氛围之中,此时要不是在现场经过细细的品味,实难想想老祖宗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之高,这对绘画者情感陶冶的现实意义无比之大呀。
速写作为艺术深入生活的便携方式,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当然,生活本身如一本至高无上的宝典,能给予每个人无限的营养,而面对大自然时,这样的生活更是无限陶醉,尤其置身在秋意渐浓的太行深处,阳光从树木枝叶间的空隙中投射下来,地上射出斑斑点点的光圈;山上松树、枫树等灌木丛中偶尔跳出的松鼠,学生们受惊的同时也会大声呼唤。这番景像显然是那么的鲜活与生动且极具画面感,难道这不是很美的生活体验吗?加之我们居住的基地地势位置较高。顺着蜿蜒的小径,满山满谷的枫红,湖面上一艘艘赤色的小船,承载着的是每一位来到这儿的客人对青山绿水的向往之情。
四、速写记录石块砌成的精神
在后面写生的几天时间里,学生们被延伸至古村落的蜿蜒山路,还有不时地从山间涌出的清澈泉水,激起了亲近乡土与山泉水的浓烈兴趣。大家的心彻底静了下来,犹如饮酒作诗的诗人,酒过三巡知醉意,已然入佳境啦!大家共同描绘着像老鹰一样的山、像蜡烛一样的山、像手掌一样的山、像壁虎一样的山……真是雄伟而不失俊秀。
当然,太行山的美不只是画家画笔下的唯美小景,也不仅仅是闲情逸致与消遣,进入古村落的那一刻,一块块大石头堆砌而成的石板房,及房子周围用石头堆砌而成的梯田,告诉了我们这儿有世代扎根的人们,他们不辞辛劳、生生不息的生活多少告诉了我们一丝苦味,这丝苦味是一种精神,是用石块砌成的精神,这丝苦味让人联想颇多,想起了发生在这里的一段特殊的历史回忆,正如《太行山上》影片中描述的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勇敢的烈士们,昨天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斗志,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样,这里的人们身上那种吃苦的精神依旧折射了八路军及太行人心中的唯一信念:守土抗战、精忠报国、维护和平。革命先辈虽然倒在了太行山下,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捍卫和铸就着太行山坚韧不拔的品格,我们定会膜拜在了他的脚下!我们应该怀揣无限感激之情回念、感谢他们。
此时此刻,远眺那红遍山野浸入村落的激情。燃尽了画者及游客的秋意浓情,而我心中的火红却被这激情点的更旺。每次重返太行写生,看到眼前这无欲无求而千仞壁立的积石大山,敬畏之情悠然而生。一棵棵灌木小草,他们娇小的身躯似宠儿般或攀顶山冠、或环于腰际、或簇于膝前、或缠绕脚下,总之,她们极尽万般宠爱而不骄!
参考文献:
[1]康吉仁.我心中的太行山[M].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10.
[2]刘备耕.我们在太行山[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08.
作者简介:马国强(1979-),男,甘肃陇西人,太原幼儿师范学校美术老师,中级职称。
【关键词】太行山 速写 情感价值
一、点击时代的慢课程——速写
风景速写课作为一门多年不变的实践课程,时间相对紧凑,教学任务也相对较重。所谓重是因为这门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且学生对风景速写的认识与普通外出旅游观光者一般无二。当然,学生对外出写生的热情还是较高的,尤其是在当前物质基础越来越充裕的今天,表现出了与普通大众一样对大自然美景的亲睐,且这种亲睐程度与日俱增。观光旅游作为人们最原始的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冲动,具有全民普遍性特点,而这种普遍性蕴含着工业与信息化时代人们逐步脱离农业社会后强烈回归的朴素价值导向,因此也就有了一种说法:即对母体脱离的时间越长,则回归的欲望就越强烈!
回到课程本身,除了人们原始的冲动与欲望,确定是要赋予更多的情感意义,并且还要将这种情感内化后折射到画面的技巧与实景对话之中,折射到那山、那水、那树.......那方水土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哪里的一切均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朴素的道理:在这里,你看到的、你发现的、你体会到的、你即将要表现的……绝对是一种深深的诱惑!
我们怀揣着这种诱惑来到太行深处,想用速写这种最传统的形象记忆的方式去捕捉最美好的景象,可是这种方式并不快,它是慢节奏,它似乎没有那么的科技范儿,它也不能像相机或手机那样按下快门,以更快捷,更简单的方式秒杀你眼前的一切美景,它没有这种功能,似乎也不是特别需要机械化的这种手段与方式,这是因为绘画者投入情感的过程总是不能像人们在掌上迅速浏览资讯时那样秒闪或网购时那样秒拍!
相反的,风景速写作为风景或山水画创作前的实验田,它是有速度节奏但又需要保持对美好自然物像的追求冲动和激情并快速运用点、线、等绘画语言进行选择性瞬间记录的形象记忆方式,这种方式必然是情感迅速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二、引导学生进入风景速写
在教学中,面对没有任何风景速写经验的中专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同学们迅速进入状态,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天的情况基本如我所料,几乎所有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学习的热情体现在了拍照与无从下手的胆怯交织在一起,明显不知该如何下手是此时学生的直观状态。此刻,我的教学绝不能像画室里那种状态去进行:讲诸如构图、取景、注意黑白构成等等宣教式的绘画常规,那我该如何引导她们入手呢?
在纠结与慢热的体验中,我发现此时学生们最棘手的不是上面讲到的构图等画面整体思维的问题,而是不会以速写的基本技巧,用线的方式去描绘景物,那怕线画的笨点儿都不要紧。可是,即便让她们自然主义的抄点儿,也还是不行。最后,只能是选择性更强的从一颗石头,一棵小树画起……慢慢引导并进入写生的状态!
其实,一路坐在车上就在想,一定要把这尽收眼底的所有美景以十二分的激情和学生一起去拥抱并画下来,可突然发现,这所有在哪里呢?真是只有一种感觉: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呀!它们并不在你的想象中;不在你的一厢情愿中;更不在你概念化的陈式中,它们就在你对一石、一草、一树的专注凝视中;也在你静默的倾情体验中;更在它们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化中……这所有,让我突然明白,我着急了,我该和学生们一起怀着对每一块石头、每一颗草木的敬畏之情去画起,让我细腻的情感体验与细小的局部变化相得益彰并自然流露!
这一刻学生们虽然不能运用纯熟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物象,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学生们初次看到这种景色后的激动心情与新鲜感是无比真实的,而且她们在忘我的、竭尽全力的用不太熟练的线条表达着自己稚嫩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就足以了。她们显然很快从户内手机控状态融入到了户外写生状态。
从画面角度看,虽然画面感较弱,但是对物像的感觉已无限接近,真的太让人激动了,作为这一年龄段的独立个体,在她们身上的确体现了生命中最敏感、体会与表现速度最快的阶段。渐渐的,经过两天的熟悉与不断尝试之后,已渐入佳境!尽管伴有无意识的自然模仿,但这又有何妨……我们不求苛责与完美,但完美的是我们在逐渐融入这眼前的所有!
三、知晓局部,感染整体
不到这巍巍太行深处,岂知太行之美!伴随着山间泉水涓涓流淌的声音不绝于耳,心扉荡涤之后,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惬意啦。时间过得那么快,一天时间转瞬即逝,要不是那强烈的光影对比从山石上消失,我怎能知道暮色将近,然而,此时山形的轮廓却无比清晰和完整,这里的一切在以沉着的声音告诉你,晴天的灿烂与丰富已尽情展现,夜晚的剪影才是最迷人的魅惑!明天又会是什么形态呢?画里画外个体的真情体验参与其中才是速写真正需要的情感状态,关键是你准备好了没有,客观存在就在那里,它们时而是那么的安然与本分,时而是那么的云山雾罩、时而又是那么的妖娆妩媚与娇艳……全身似乎有燃烧不尽的激情,总之,深秋的太行,在不同的天气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在这里,学生们完全不再像室内画静物时那样的局限,视域的不断扩大,在取景表现力上有了很快的提高。追求构成、追求层次的对比、体会太行山的山体特点及物象美感,还有那一条条交错的小路,那些与树木交相辉映的石板房,映衬在这秋意渐浓的整体氛围之中,此时要不是在现场经过细细的品味,实难想想老祖宗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之高,这对绘画者情感陶冶的现实意义无比之大呀。
速写作为艺术深入生活的便携方式,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当然,生活本身如一本至高无上的宝典,能给予每个人无限的营养,而面对大自然时,这样的生活更是无限陶醉,尤其置身在秋意渐浓的太行深处,阳光从树木枝叶间的空隙中投射下来,地上射出斑斑点点的光圈;山上松树、枫树等灌木丛中偶尔跳出的松鼠,学生们受惊的同时也会大声呼唤。这番景像显然是那么的鲜活与生动且极具画面感,难道这不是很美的生活体验吗?加之我们居住的基地地势位置较高。顺着蜿蜒的小径,满山满谷的枫红,湖面上一艘艘赤色的小船,承载着的是每一位来到这儿的客人对青山绿水的向往之情。
四、速写记录石块砌成的精神
在后面写生的几天时间里,学生们被延伸至古村落的蜿蜒山路,还有不时地从山间涌出的清澈泉水,激起了亲近乡土与山泉水的浓烈兴趣。大家的心彻底静了下来,犹如饮酒作诗的诗人,酒过三巡知醉意,已然入佳境啦!大家共同描绘着像老鹰一样的山、像蜡烛一样的山、像手掌一样的山、像壁虎一样的山……真是雄伟而不失俊秀。
当然,太行山的美不只是画家画笔下的唯美小景,也不仅仅是闲情逸致与消遣,进入古村落的那一刻,一块块大石头堆砌而成的石板房,及房子周围用石头堆砌而成的梯田,告诉了我们这儿有世代扎根的人们,他们不辞辛劳、生生不息的生活多少告诉了我们一丝苦味,这丝苦味是一种精神,是用石块砌成的精神,这丝苦味让人联想颇多,想起了发生在这里的一段特殊的历史回忆,正如《太行山上》影片中描述的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勇敢的烈士们,昨天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斗志,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样,这里的人们身上那种吃苦的精神依旧折射了八路军及太行人心中的唯一信念:守土抗战、精忠报国、维护和平。革命先辈虽然倒在了太行山下,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捍卫和铸就着太行山坚韧不拔的品格,我们定会膜拜在了他的脚下!我们应该怀揣无限感激之情回念、感谢他们。
此时此刻,远眺那红遍山野浸入村落的激情。燃尽了画者及游客的秋意浓情,而我心中的火红却被这激情点的更旺。每次重返太行写生,看到眼前这无欲无求而千仞壁立的积石大山,敬畏之情悠然而生。一棵棵灌木小草,他们娇小的身躯似宠儿般或攀顶山冠、或环于腰际、或簇于膝前、或缠绕脚下,总之,她们极尽万般宠爱而不骄!
参考文献:
[1]康吉仁.我心中的太行山[M].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10.
[2]刘备耕.我们在太行山[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08.
作者简介:马国强(1979-),男,甘肃陇西人,太原幼儿师范学校美术老师,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