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双音节形式的意义及演变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tar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上”、“下”双音节形式的使用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上”、“下”的双音节形式应该包括“上面”、“上边”、“上头”、“下面”、“下边”、“下头”、“底下”这几个。我们查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发现这几个词在使用频率上很有特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所依据的是129种语料,共分为“报刊政论”、“科普书刊”、“剧本和日常口语”、“文学作品”四大类。从129种语料的整体情况看,“上面”的使用频率为0.01841,是所有“上”、“下”的双音节形式里用频最高的。其次是“下面”和“底下”,这两个词的用频非常接近,分别是0.1096和0.00981。余下的几个用频极低,“下边”和“下头”因在129种语料中的出现次数不足20而未被该词典统计入内。从各词在四种不同类型的语料中使用情况看,“上面”在四种语料中全都出现。但“上面”在“剧本和日常口语”类语料中的用频为0.0075,比“上头”的0.0113要低,而和“上边”的0.0050比较接近。“上头”和“上边”在其他三类中的用频都低于词典的统计标准。“下面”和“底下”虽然在整体用频上不相上下,但在分类用频上却有很大不同,在“报刊政论”和“科普书刊”两类语料中,“下面”的用频高于“底下”,而在“剧本和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两类语料中,“底下”的用频要高于“下面”。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上”、“下”的各双音化形式在使用上有这样几个特点。吕叔湘先生曾认为双音节方位词多在口语中使用而单音节方位词多在书面语中使用,(吴之翰1965)但从“上”、“下”的情况来看,其单音节形式比双音节形式不仅仅在总体使用频率上高,就是在各分类语料包括口语语料中,单音节形式的使用频率也是大大超过双音节形式的。因此,“上”、“下”和其双音节形式在使用语体上并无明显的对立。而“上”、“下”双音节形式的内部却有着明显的使用语体上的不同。总体上说,“上面”、“下面”多出现在书面语体语料中,而“上边”、“上头”、“底下”等多出现在口语语体语料中。另一方面,“上”、“下”的双音节形式虽然有好几个,但据我们考察,这些个双音节形式在意义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谈论“上”、“下”的双音节形式时,一般不对各个不同的双音节形式做进一步区分,而是将它们作为和“上”、“下”相对应的两个集合对待。
  
  二 、“上”、“下”双音节形式的意义
  
   “上”、“下”的双音化形式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上是和“上”、“下”的意义相对应的。“上”、“下”的双音化形式在句子中可以表示显性位置①。如:
  (1)汪若海往黑漆漆的楼道上面看了一眼,
  打开门,“你一直呆在楼道里?”
  (《王朔文集·玩的就是心跳》)
  (2)我接过她递给我的杯子,一边喝水一边往窗下面看,看到那姑娘和一个身材魁梧的飞行员从庭院走过。(《王朔文集·空中小姐》)
   “上”、“下”的双音节形式也可以在句中表示隐性位置。如:
  (3)我在十米高空向下面的黑暗中呼喊吴林栋,没人回答。(《王朔文集·过把瘾就死》)
  (4)甚至在上面种了树,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王朔文集·过把瘾就死》)
  上面的例句中,(3)是表示绝对隐性位置;(4)是表示准隐性位置。除此之外,“上”、“下”的双音节形式还有一些引申意义的用法。
  “上”、“下”的双音节形式在表示显性和隐性位置时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就“上”、“下”双音节形式表示显性和隐形位置的各自出现次数,对《王朔文集》全文约一百二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上”的双音节形式是可以用来表示显性位置的,特别是我们在造内省句子时,但在真实的普通话语料中却很少出现。而“下”的双音节形式则不同,其表示显性或隐性位置至少在使用频率上不像“上”那么反差大。而且“下面”、“底下”不仅仅在使用语体上有互补性,似乎在表示显性、隐形位置上也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上”的双音节形式在表示显性位置时的这一特点说明了“上”的虚化程度要比“下”高得多。“上”的高虚化程度使得“X上”的结合度很高,因此在表示显性位置时,“X上”中的“上”一般不用它的双音化形式替代。“下”因为词义没有虚化,而在用双音节形式替代时比“上”有更高的自由。
  
  三、“上”、“下”双音节形式的产生与演变
  
  现代汉语复音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双音节词占优势,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古今汉语词汇的一个主要差别。从历史上看,汉语双音节词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而双音节词在汉语里成为优势的词语形式却是中古以后的事。石毓智曾对《朱子语类》中的124个双音节动词被引入汉语的时期做了统计调查,其结论是5至12世纪是汉语双音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石毓智,2002)。“上”、“下”的双音节形式被引入汉语的年代也基本上和汉语双音化的发展的时期相一致。
  
  (一)“上面”类双音节词
  我们现在看到的“上”、“下”各双音节形式基本上都始见于唐代典籍中,产生的年代大致是10至11世纪。但这一时期“上”、“下”的双音节形式并不常用。到了宋代,“上”、“下”的双音节形式才大量出现。如:
  (5)僧对云:“上面庵处便是。”(《祖堂集·卷十二》)
  (6)见前面津口红旗,下面总是□□,里有□勾搭索,不得打着,切须记。(《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
  (7)师云:“速与!速与!下头橛子冷,不欲得辜负,你莫形迹!”(《祖堂集·卷九》)
  上面给出的例句中,“上”、“下”的双音节形式都表示准隐性位置,在唐代为数不多的含有“上”、“下”双音节形式的例句大多是这类用法。唐、宋典籍中几乎没有“上”、“下”双音节形式直接跟在实体名词后面表示显性位置的例子。由此可见,“上”、“下”双音节形式产生的初期都是表示隐性位置的。
  参照物是由“上”、“下”构成的空间位置系统中的充要条件。“上”、“下”在表示隐性位置意义时,由于参照物不出现或不紧跟“上”、“下”出现,使得目的物所处位置的维度不像在显性位置用法中那么明显,表示的整个位置关系就不及显性位置具体、明了。这样便会造成了一定的语义不足。从构词法角度看,“上”、“下”双音节形式中的“边”、“面”、“头”这几个语素的意义,和人们空间认知中一维的线、二维的面和三维的体这些维度有着对应关系,而线、面、体正是汉语里用“上”、“下”所表示的空间的三个基本特点。将这些表示线、面、体意义的语素和“上”、“下”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参照物的缺省而造成的语义不足。我们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8)道是虚底道理,因这个物事上面方看见。(《朱子语类·卷三十六》)
  (9)明善固所以思诚,而思诚上面又自有工夫在。(《朱子语类·卷五十六》)
  在这些句子中,“上面”紧跟着前头的名词出现,这和“上”表示显性位置时“参照物+方位词”有着同样的句法格式。但在这里,“上面”前头的名词都是不具有离散性的非实体名词,因而不具备做为参照物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上述各例中的“上面”均不能作“范围、方面”等意理解。因此,上述各例中的“上面”是在“上”的基本意义基础上经认知域投射而产生的“上”的引申意义。这一投射过程虽然保留了“参照物+方位词”的句法格式,但非实体名词做参照物必定会带来没有具体形状而造成的语义不足。这时用“上面”而不用“上”与表示隐性位置时用“上面”的功用是一样的。
  “上边”、“下边”、“上面”、“下面”、“上头”、“下头”这些双音节形式在产生的初期,其内部的“边、面、头”表示的是线、面、体等空间形状意义;“上”、“下”则表示空间位置意义。也就是说这些“上”、“下”的双音节形式是个复合词。王力先生在探讨汉语构词法时曾经说过:“至于仂语的凝固化,就是说,仂语在发展过程中凝固起来,成为单词,如上古的‘天子’,中古‘喜欢’等,在汉语构词法中是主要的。对译外语的新词,也常常经过这条道路:仂语→复合词→复音词。”(王力,1980)。虽然在现有的语料中我们很难了解“上”、“下”的这些双音化形式从短语演变为复合词的过程,但它们从复合词演变为复音词的轨迹是清晰的。朱德熙(1982)把这些双音词里的“边、面、头” 看作是后缀 。但是和“上”、“下”结合的“边、面、头”虚化时,其原有的词汇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和汉语里的名词后缀还是有区别的。任学良(1981)在论及“头”尾时,曾详细说明了双音节方位词里的“头”(如:前头、上头)与真正的词尾“头”的区别 。语义的虚化必然导致语音的弱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这些双音词中的“边、面、头”大都轻声化了。大致到明清时期这些双音词完成了从复合词到复音词的转变。请看以下例句:
  (10)落下来之后,又是一纵,已经到了这东岭上边,呜的一声向东去了。(《老残游记》)
  (11)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齐,或在层楼的上头,或在林岩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红楼梦·八十六回》)
  (12)附着贵哥耳朵说道:“数日前,完颜右丞在街上过,恰好你家夫人立在帘子下面,被他瞧见了。”(《醒世恒言·卷二十三》)
  这些句子中的“上”、“下”双音节形式都紧跟在实体名词后头表位置,和“上”、“下”本身表显性位置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上边”等双音词从只能用来表示隐性位置演变成可以表示显性位置,说明其在保留弥补因参照物缺省或抽象而造成的语义不足的功能逐步减弱,而最终和“上”、“下”的各项基本意义相同。这些双音化形式虽然获得了和“上”、“下”基本意义相同的用法,但并没有完全替代“上”、“下”。一是因为“上”、“下”不断虚化而产生了新的意义,而是这些双音化形式旧有的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正如我们前面对现代汉语中“上”、“下”各双音节形式用频统计结果,在现代汉语里,“上”、“下”各双音节形式表示显性位置的用法相对于“上”、“下”单独表示显性位置还处于劣势。
  
  (二)“底下”类双音节词
  在“上”、“下”的各双音节形式中,“底下”这个词比较特殊。它和由“边、面、头”等和“上”、“下”构成的双音节形式不同,它在产生的初期便比较多的表示显性位置。如:
  (13)若也不信,引到龙床底下,见其灵榇,方可便信。(《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
  (14)“日月至焉”,是有时从外面入来屋子底下。(朱子语类·卷三十一)
  从构词法上看,首先,“底下”的“底”的词汇意义是指某个物体的下端,特指物体的某个具体部位。其表达空间认知中的维度意义的能力要比“边、面、头”等弱。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双音节形式的第一点。第二点,“底”和“下”结合时,它的位置在“下”的前面,和“参照物+方位词”的语序是一样的。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像“龙床底下”实际上是“龙床底+下”结构,加上一个“底”字,是表明目的物是和参照物的某个具体部位发生位置关系的。是为了突出表示参照物和目的物分别位于一个垂直坐标的高低两端,而参照物本身不占据这一垂直坐标。在其他的“上”、“下”双音节形式复合成双音节词的影响下,由于语言“泛化”机制的作用,“底下”经重新分析(reanalysis)后,逐步变成一个复合词。在变成复合词的同时,“底下”的意义和用法也得以扩大,获得了表示隐性位置的意义和用法。
  我们从“上”、“下”的各个双音节形式的历时演变中可以看出,“底下”和“上面”、“下面”等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表示位置时在用法上的差异,是因各自的来源及演变的途径的不同而造成的。事实上,“边、面、头”等和“底”一样,也可以表示某个物体的某个具体部位,我们可以说“井边上”、“桌面上”、“床头上”等。但在这些短语中,“边、面、头”和前面名词的结合度明显要高于和“上”的结合度。也就是说和“底下”有着很大相似性的“边上”、“面上”、“头上”并没有复合化成一个表位置的双音节词。另外,在吴语、粤语、客家话中普遍存在一个和“下”对应的双音节词“下底”,而且有些方言还有一个和“上”相对应的“上底”。在用“上底”、“下底”的方言中,“底”像普通话里的“边、面、头”一样,也都有语音弱化的现象,如属吴语处衢片的江西上饶话就是使用“上底”、“下底”的方言之一。在上饶话中,“上底”、“下底”既能表示显性位置,也能表示隐性位置。读音也有两种,在强调位置时除了在“上底”、“下底”上加逻辑重音外,“底”读作本字音。而在一般情况下,“底”都读作弱化音。我们在历代语料中未见有“上底”、“下底”作为复合词表示位置的用法。我们认为“上底”、“下底”的产生,是受共同语中的“上面”、“下面”一类词的影响,为了保持和这些双音词在构词形式上的一致,而产生出“上底”、“下底”一类的双音词。
  
  注释
  ① 关于“上”、“下”表示显性及隐性位置的用法,具体参阅《方位词“上”、“下”表位置的意义》一文(文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参考文献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著《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吴之翰《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中国语文》
  1965年第3期
  葛新《方位词“上”、“下”表位置的意义》,《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石毓智《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
  诞生》,《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一集中地表现出和平与战争的斗争现在正在巴黎夏樂宫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大会,集中地表现出世界和平势力与战争势力的严重和激烈的斗争。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致联合国书劈
本文探讨了混合稀土对 Al-22%Si 合金的变质作用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变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在砂型铸造条件下,加人(1.0~1.2)%的混合稀土,可使该合金完全变质,显著地细化宏
与铁类材料相比,铝或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在铝或铝合金表面上产生氧化铝膜的方法,只有阳极氧化法获得应用。而此种氧化铝膜的硬度仅Hv200~600,这对
采用三点弯曲试样,根据撕裂模量理论对裂纹撕裂扩展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及试验研究,得出了适用于对三点弯曲试样施加撕裂模量 T_(app)的计算,该式涉及材料硬化参数、系统柔度
本文针对机床主轴跨距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微机进行主轴最佳跨距优化设计的方案,建立了用微机求解最佳跨距的计算框图,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故宫博物院今年新设的国际友谊馆是我国劳动人民最珍贵的展览馆之一。这个馆设在金碧辉煌的乾清宫的两侧廊庑里,馆里陈列着四十三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送给我国的二千八百多件
15.草莓香钓快鱼1990年代中期,钓具界出现了一件奇事:在渔展会上,某鱼饵企业为引起采购商的注意,从展会入口一路洒下草莓香精。结果闻香而来,采购商们 Strawberry fishing f
V-Ti-N微合金化钢是适于再结晶控轧的新钢种。该系列钢具有高的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低的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以及热变形后小的晶粒粗化速度。同其它控轧钢一样,该钢也是靠细化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法提供了证明102钢正火态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的判据。102钢正火组织中存在3%的富碳奥氏体。α-(211)衍射峰宽化表明有马氏体相。(M-A)相的存在证明102钢正火态
气缸套是船用柴油机的主要零件之一,材质为低合金铸铁,通常用两种工艺,一种是离心铸造,另一种是砂型铸造。离心铸造具有铸件内在组织细密、金属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如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