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宝藏》显然打破了观众以往的认知:历史,不再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而文物,也不再是“庙堂”之上的陌生物件,它们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在铁杆粉丝的盼望中,不久前,由央视和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联手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终于回归了。
豆瓣9.2分,Bilibili网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万,《国家宝藏》依旧延续着上一季的收视“神话”。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如何既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国家宝藏》做到了。
诚如《光明日报》报评所说:“《国家宝藏》让观众感受到文物也有生命的历程,有灿烂的前世,有尊严的今生,还能健康地走向未来。”
放低姿态,打造非常近距离
“你還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一句提问,瞬间将我们拉回到追剧的小时候。在山东博物馆专场,作为“战国铜餐具”的国宝守护人,林心如由昔日的“夏雨荷”变身为稷下学宫的“最美厨娘”夏姜,以饮食文化为喻体,巧妙调和了学子之间的“口味之争”。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文物是冰冷的,被放置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而《国家宝藏》显然打破了观众以往的认知:历史,不再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而文物,也不再是“庙堂”之上的陌生物件,它们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激发执行导演汤浩节目灵感的人,其实是他在看展时遇到的一位叫“杨姐”的讲解员。“她讲的方式特别生动,姿态特别低,不是高高在上讲博物馆怎么好,她讲的全是故事。”后来汤浩和导演于蕾一拍即合,决定让《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来做博物馆的“讲解器”,让那些原本不去博物馆的观众也对博物馆产生兴趣。
若要细数节目中让文物“活”起来的一大“功臣”,相信不少观众都会首推“前世传奇”环节。云纹铜禁定格神才天工的英姿、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再现高逸自由的意境、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铺展开海纳百川的图景……这些在“基于史实合理虚构”的前提下创作的小剧场,让观众沉醉剧情的同时,更拉近了和文物的距离。
文物“海选”,凸显人文精神
这场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中,九大博物馆“天团”在“队长”故宫博物院的带领下,每期如约为观众带来3件镇馆之宝。感慨赞叹之余,也有不少人心生好奇:这些文物是如何“海选”出来的呢?
在第一季之初,于蕾带着编剧团队去博物馆调研。“每家博物馆都想把自己最古老、最精美、制作工艺最强的文物推荐给我们,9家博物馆推荐的27件文物中,有19件都是青铜器,”于蕾回忆道,“专家们都觉得最老的文物最有价值。”
但节目组并不认同。“我们其实想要不同年代、不同品类的文物,我们不会像鉴宝类节目一样谈文物的物质价值,而是想要寻找文物精神价值的表达,我们觉得博物馆文物最大的价值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于蕾说道。
等节目组文物选择接近尾声的时候,辽宁省博物馆还专门给于蕾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博物馆认为,由于年代久远,鎏金木芯马镫实际并不好看,并不能代表自身的水平,也达不到国宝级别,希望说服节目组可以不选这件文物。但于蕾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文物的价值并不是它值多少钱、多精美,而在于它代表了我们民族某一重大历史转折,或者某一文化鼎盛的见证。这副马镫是全世界最早的双马镫,很可能证明,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双马镫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从而造就了欧洲的骑士时代。这是它的最大价值。”
严谨“搞笑”,认真“娱乐”
第二季延续上一季严肃活泼的风格,既有生动的故事演绎,也有分量十足的专业解读。
为了拍摄好大国重器的“前世传奇”片段,在剧本创作方面,除了编剧组,还有专家顾问团专门负责“挑错”。为了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相较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节目组将“橄榄枝”果断抛向了知乎历史类“大v”以及一些热门微信公众号的经营者。
此外,合格的“国宝守护人”也没那么好当:不仅要与国宝的气质相符、演技“在线”,责任心也十分重要。在云梦睡虎地秦简的故事中,撒贝宁鲜活地扮演了一名秦国安陆县的基层法官。戏剧导演朱峰记得撒贝宁加入了很多即兴表演,他蹦蹦跳跳地出场,将红头巾包头,开场那句“本官今天非常开心”,都是他自己加的戏,每一遍表演都不一样。
妇好鴞尊故事中,饰演商超王后妇好的刘涛所拿的兵器钺非常沉,导演担心她拿不动,就只设计了一些小动作。她自己要求,“不,我演的是一个将军,一定要做大动作。”做完手都在抖,而且录了好几遍。
在被康有为称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故事中,梁家辉饰演司马光,演绎了一段与父亲司马池寻找石鼓的佳话。第一次录制,梁家辉秒变严肃脸,即使工作人员喊了“结束”“非常好”,但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台词没有说好,对工作人员说到:“那么庞大的一个制作,不能因为我两个字而毁掉,来!”对工作、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可见一斑。
在铁杆粉丝的盼望中,不久前,由央视和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联手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终于回归了。
豆瓣9.2分,Bilibili网站单集点击量超过224万,《国家宝藏》依旧延续着上一季的收视“神话”。在年轻的互联网时代,作为承载着文化脉络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如何既与颇受欢迎的娱乐产业竞争,又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国家宝藏》做到了。
诚如《光明日报》报评所说:“《国家宝藏》让观众感受到文物也有生命的历程,有灿烂的前世,有尊严的今生,还能健康地走向未来。”
放低姿态,打造非常近距离
“你還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一句提问,瞬间将我们拉回到追剧的小时候。在山东博物馆专场,作为“战国铜餐具”的国宝守护人,林心如由昔日的“夏雨荷”变身为稷下学宫的“最美厨娘”夏姜,以饮食文化为喻体,巧妙调和了学子之间的“口味之争”。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文物是冰冷的,被放置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而《国家宝藏》显然打破了观众以往的认知:历史,不再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而文物,也不再是“庙堂”之上的陌生物件,它们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激发执行导演汤浩节目灵感的人,其实是他在看展时遇到的一位叫“杨姐”的讲解员。“她讲的方式特别生动,姿态特别低,不是高高在上讲博物馆怎么好,她讲的全是故事。”后来汤浩和导演于蕾一拍即合,决定让《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来做博物馆的“讲解器”,让那些原本不去博物馆的观众也对博物馆产生兴趣。
若要细数节目中让文物“活”起来的一大“功臣”,相信不少观众都会首推“前世传奇”环节。云纹铜禁定格神才天工的英姿、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再现高逸自由的意境、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铺展开海纳百川的图景……这些在“基于史实合理虚构”的前提下创作的小剧场,让观众沉醉剧情的同时,更拉近了和文物的距离。
文物“海选”,凸显人文精神
这场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中,九大博物馆“天团”在“队长”故宫博物院的带领下,每期如约为观众带来3件镇馆之宝。感慨赞叹之余,也有不少人心生好奇:这些文物是如何“海选”出来的呢?
在第一季之初,于蕾带着编剧团队去博物馆调研。“每家博物馆都想把自己最古老、最精美、制作工艺最强的文物推荐给我们,9家博物馆推荐的27件文物中,有19件都是青铜器,”于蕾回忆道,“专家们都觉得最老的文物最有价值。”
但节目组并不认同。“我们其实想要不同年代、不同品类的文物,我们不会像鉴宝类节目一样谈文物的物质价值,而是想要寻找文物精神价值的表达,我们觉得博物馆文物最大的价值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于蕾说道。
等节目组文物选择接近尾声的时候,辽宁省博物馆还专门给于蕾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博物馆认为,由于年代久远,鎏金木芯马镫实际并不好看,并不能代表自身的水平,也达不到国宝级别,希望说服节目组可以不选这件文物。但于蕾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文物的价值并不是它值多少钱、多精美,而在于它代表了我们民族某一重大历史转折,或者某一文化鼎盛的见证。这副马镫是全世界最早的双马镫,很可能证明,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双马镫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从而造就了欧洲的骑士时代。这是它的最大价值。”
严谨“搞笑”,认真“娱乐”
第二季延续上一季严肃活泼的风格,既有生动的故事演绎,也有分量十足的专业解读。
为了拍摄好大国重器的“前世传奇”片段,在剧本创作方面,除了编剧组,还有专家顾问团专门负责“挑错”。为了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相较传统的文博、历史、考古学研究者,节目组将“橄榄枝”果断抛向了知乎历史类“大v”以及一些热门微信公众号的经营者。
此外,合格的“国宝守护人”也没那么好当:不仅要与国宝的气质相符、演技“在线”,责任心也十分重要。在云梦睡虎地秦简的故事中,撒贝宁鲜活地扮演了一名秦国安陆县的基层法官。戏剧导演朱峰记得撒贝宁加入了很多即兴表演,他蹦蹦跳跳地出场,将红头巾包头,开场那句“本官今天非常开心”,都是他自己加的戏,每一遍表演都不一样。
妇好鴞尊故事中,饰演商超王后妇好的刘涛所拿的兵器钺非常沉,导演担心她拿不动,就只设计了一些小动作。她自己要求,“不,我演的是一个将军,一定要做大动作。”做完手都在抖,而且录了好几遍。
在被康有为称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故事中,梁家辉饰演司马光,演绎了一段与父亲司马池寻找石鼓的佳话。第一次录制,梁家辉秒变严肃脸,即使工作人员喊了“结束”“非常好”,但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台词没有说好,对工作人员说到:“那么庞大的一个制作,不能因为我两个字而毁掉,来!”对工作、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