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思维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是矛盾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效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项制度在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稳定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从制度和机制上创新完善,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能力水平。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必须强化法治思维
  这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法治是促进和保障“稳就业”的安全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是法治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治思维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关系着民生、牵动着民心、反映着民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之一。
  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整体和谐稳定。随着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依法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当前,社会所呈现的特征是,劳动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劳资矛盾纠纷趋于复杂,过激的触燃点趋低,社会影响面趋大,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迫切需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坚持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
  这是保证调解仲裁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无论是调解还是仲裁,均应依据法律,根据事实,居中而为,决不能依照传统行政思维,甚至个人意志為之。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若无法治思维必不能担当好应有角色,这项制度也就无存在的意义和必要。只有秉持法治思维,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事业才能行稳致远,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高质量发展。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依法履职的制约因素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尚不够适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律地位还不够明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履职有所受限。仲裁员入职身份不统一、素质参差不齐,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基层调解组织在经费、人员、组织保障相对不足的三重困扰下,作用发挥与预期存在差距。
  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争议案件的认识尚不够深入。一些地方存在法治理念树立不够牢固,法律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法律精神领悟不够深入,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准确等问题,导致不能真正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审理争议案件。特别是在面临复杂、棘手问题交织的情形时,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能及时、妥善、高效地依据法律并根据事实居中作出裁决。
  体现法治精神的调解仲裁机制建设尚不够完善。一是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合力不强。目前,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多元处理机制中,既存在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方式不够优化、办案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也存在处理标准不一致、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工作力量分散等情形。二是考核指标设置有待优化。现针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绩效管理而确立的核心考核指标有调解成功率、一裁终局率、结案率,且调解成功率、一裁终局率在顶层设计上逐年提高。对调解成功率的过于推崇及一裁终局率、结案率的不合理确定,易影响案件公平公正审理。三是审理时限规定不尽科学合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原则是一致的,审理方式是相同的,但在办案时限规定上两者区别较大,影响了案件处理质量。
  调解仲裁审判衔接机制尚不够通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在我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中处于核心环节,通过办案机制的创新和办案程序的优化,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及时处理了大量案件。人民法院在此类争议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诉讼是当事人最终的司法救济渠道。调解、仲裁和审判的制度设置本意应是三者达到程序协调配合和实体一致,体现公平正义的成效。对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无论是调解、仲裁还是审判,均应遵循依据法律、根据事实、居中审理这一共同的基本原则。现实中调解、仲裁、审判衔接机制不够通畅,对公平公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有不利影响。
  仲裁相关机构相互关系尚不够顺畅。调解仲裁法规定,人社行政部门只是仲裁委组成单位之一,仲裁委依法履行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理、仲裁员聘任、重大争议案件讨论等职责,人社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仲裁院既是负责仲裁委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又是人社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调解仲裁本质是司法化,但实践中由于机构关系不够清晰,存在较强的行政化思维,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难度。
  切实以法治思维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质量
  强化调解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一是确立仲裁委实体地位,将仲裁委确立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二是推进仲裁机构建设规范化,统一机构标识、组织名称、工作职责、办案程序和服务标准,形成依据同一规则、提供同质服务、达到同样质效的新格局。三是严格仲裁员准入机制,推行仲裁员职业化制度,强化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好激励机制,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的调解员仲裁员队伍。
  推进调解仲裁领域依法治理。一是完善法律。调解仲裁法实施已十余年,实践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须有切合实际的法律条款来规范。二是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特殊群体诉求处理制度、异地案件裁决标准会商制度、裁决文书审查制度、重大疑难案件评估制度、仲裁建议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将调解成功率、一裁终局率、结案率不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只作为统计数据。三是深化调解仲裁审判衔接。以法治思维看待调解、仲裁、审判,明确三者都应遵循的共同原则。深化调裁审衔接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相互间沟通协调机制。
  完善多元化解争议案件处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确保每起争议案件高质效处理。一是打通部门协调联动渠道。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与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业务实时联运机制,充分调动其他社会组织、公益力量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调解仲裁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做到制度规范、程序规范、行为规范、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其贴近基层、亲近群众的优势,为实现争议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调解仲裁”平台方便快捷优势,推进“智慧仲裁庭”建设。三是拓宽法治宣传途径。拓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宣传渠道和方法,更好实现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能法理认同、理性认同、情感认同。
  (作者系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管理处处长、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其他文献
用炼锌水淬渣废物为原料,采用半湿法浸渍和干法老化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O2^4-/水淬渣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浓度、焙烧温度、老化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制备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利用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经济密集区长三角16城市的FDI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不但存在地区内溢出,同时也发生了地区间溢出,且
泰州古称“三水”,江水、淮水、海水在此汇聚、交融、激荡。古时先贤对水生态就很重视,我们今人更加有责任守护好一江清水。近年来,泰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講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的重要指示,创新实施“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开启了以“三个转变”引领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县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以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主要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市、金坛区。自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南京都市圈设想以来,各地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加速南京都市圈建设,初步形成极点带动、同城先行、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基础条件看,南京都市圈各城市自明代起就同属南直隶,至清代又共属江南省,彼此间历史相通、地理
新型城镇化"诞生之初",有人泼冷水,有人添柴火.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扶贫报道在解读政策、释疑解惑、加油鼓劲、扶志扶智等方面为脱贫攻坚提供内生动力的使命愈加凸显。本文认为,扶贫报道要为脱贫攻坚提供内生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小区密度与频谱利用率不断增加,高频率复用度使得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受到严重的来自邻小区的同频干扰。提出一种长期演进(LTE)多小区干扰环境下的信道估计
农民工异地就业虽然从整体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并未缩小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加剧了地区问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把握好农民工异地就业的“
1.前言由于收获的作物品种、性状差异甚大,土壤条件各不相同,同时面对无常的气候条件,因此,传统的联合收割机成为农业机械最为复杂庞大的机器之一,加之联合收割机每年使用时间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