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利用调查问卷、评价量表和目标优化矩阵等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统计与分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以及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通过对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探讨了项目活动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项目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4-0040-0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的完整过程: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调查或其他方式获得原始数据,再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分析计算结果,以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找出科学的对策和办法,校正并指导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生成图表等简单加工,忽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等重要环节,而这些环节恰恰是体现“认识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合理处理与应用数据,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数据,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以“哪些不良因素在影响你的学习成绩”项目为依托,创设“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等适合学生认知特征项目活动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一系列独特的、相对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中,通过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和实践探究,理解学習内容的科学内涵,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概念、原理、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项目活动设计
1.主题设计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不同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学生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条件、学习状态和学习特征了解的比较清楚,但对于哪些因素比较关键,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程度比较大,却只具有感性的模糊认识。如果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让学生自己找到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确定它们的权重,那么,对自我端正学习态度,修正学习方法,校正学习行为会有显著的帮助。同时,在明晰影响学习因素过程中,学习能够体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科学意义,认识数据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会有相应的经验和体验,具备对事情进行深度分析、获得有效结论的条件和能力。鉴于此,为了经历采集、统计、计算、分析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将“哪些不良因素在影响你的学习成绩”确定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项目活动主题。
2.实施方案设计
教师的知识传授、原理介绍和方法演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项目实施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由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协同完成。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项目活动指导”和微视频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设计方法”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基础知识。其中,“调查问卷设计方法”用于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讲述常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算法。对于学生来说,这两项学习任务是完成项目活动的基础。
随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实地调查,数据采集,通过自主探究来“尝试—验证—修正”,直到解决问题。教师则转为向学生提供指导、督促和服务,维持学习环境。
最后,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成果交流,对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项目实施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二、项目活动指导
项目活动指导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文字性资料,其作用是讲解与项目有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向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和学习要求。它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盲目和低效。项目活动中的每个关键环节都应该有与之对应的项目活动指导。
(一)项目活动指导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环节主要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的方法。
1.学习目标
(1)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提取出调查问卷的主体,即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
(2)掌握评价量表和目标优化矩阵的计算方法;
(3)小组成员相互协作,设计出合理、准确、实用的调查问卷。
2.学习内容
(1)设置调查问卷题目
按照以下原则,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各种不良因素进行筛选,从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因素组成调查问卷。首先,关键因素应该是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的一些“事实性”问题,如“听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其次,关键因素个数不宜太多,但要存在于大多数同学身上;最后,每个问题都单独起作用,不与其他问题产生关联或相互影响。关键因素应具有典型性、重要性、普遍性和独立性。
(2)处理调查问卷数据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预先确定数据处理的算法,设计出与之对应的问卷格式和答题要求,使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按照符合算法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进行回答。此外,还要用恰当的方法将调查结果数字化。这里建议用权重系数来表示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小。
方法一:评价量表法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往往不是简单的“是”或“非”,而是在两者之间。可以将“是”和“非”作为评价的两个极端值,在两者之间划分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由被调查者进行选择,从而将调查结果数字化。假设提取了5个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可以将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划分出5个等级(如表2所示),1表示完全没有影响,5表示影响非常大,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由被调查者在表格中勾选出各因素的等级数。
随后,根据被调查者勾选的等级数,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方法二:目标优化矩阵法
目标优化矩阵原理是把人脑的模糊思维,简化为计算机的0、1式逻辑思维。即用0、1两个数字表示不同因素间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从而将调查结果数字化。计算方法是将纵轴上的一个因素与横轴上的各个因素依次进行对比,如果被调查者认为纵轴上的这个因素比横轴上的某个因素重要,那么在两个因素交叉的格子中填写数字1,否则填写0。
以表2显示的不良因素为例:首先建立矩阵,随后由被调查者进行填写。具体方法是;先用纵轴上的“学习无计划性”,与横轴上的“听课不专心”相比较,如果认为“学习无计划性”没有“听课不专心”的影响大,就填入数字0,否则输入1;然后再将纵轴上的同一因素,分别与横轴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预习不复习”、“有问题不及时解决”等因素逐一比较,填入数字。如表3所示。
随后,根据被调查者填写的数字,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可以看出,评价量表与目标优化矩阵的共同点,都是运用计算思维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编码”将文字描述转换成数学表达,操作简单、快捷。评价量表接近人脑的逻辑思维,量化粗略,主观因素多,适合解决类型复杂、变量较多的问题,但误差较大;目标优化矩阵偏向于程序设计的算法思维,量化精准,适合解决类型简单、变量较少的问题,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但需要计算的数据量比较大。
3. 學习过程
(1)以数字化学习的方式,研讨教师提供的有关设计调查问卷的文字资料与微视频;
(2)小组成员间开展讨论,确定本组调查问卷的内容与形式;
(3)小组成员间协同工作,设计出一份合格的调查问卷。
4.学习时间
本环节建议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用于讨论、生成调查问卷的题目;第2课时学习评价量表和目标优化矩阵的算法和使用方法。
(二)项目活动指导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本环节主要学习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因素的权重系数,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结论,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简单的分析报告。
1.学习目标
(1)会利用Excel或其他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2)会分析计算结果,能够根据权重系数的大小,得出相关结论;
(3)会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能够编写出合格的简单分析报告;
(5)通过实际工作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学习内容
(1)发放调查表,采集数据,选择一种数据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方法一:利用网络进行调查,使用评价量表进行数据处理。
借助网络软件“问卷星”制作评价量表,通过网络进行调查,再将调查结果导出为数据表,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图1为网络上的评价量表。
将调查后得到的数据,导入到Excel表格中计算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某因素评价等级/评价等级总数
方法二:利用Word软件制作目标优化矩阵调查表,发放、回收后,将采集到的调查数据录入Excel表格,计算权重系数。
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录入如图3所示Excel表格,利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其中:
权重系数=(某因素量化值 1)/(各因素量化值 1后的总和)。
按照上述方法,对所有被调查者填写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各因素所有权重系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各因素的最终结果。
(2)对各因素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学习情况,编写简单的分析报告。
编写分析报告时,首先按影响程度大小,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其次对这些因素进行逐条分析,判断其属于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属于学习方法问题,找出并解释原因和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3.学习建议
(1)多用脑,多动手,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确保结论的准确性;
(4)深入思考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本质性问题;
(5)分析报告应真实、客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句恰当,文字简洁,没有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准确。
4.学习时间
各组根据本组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
修订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现了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体现在由过去的注重对媒体信息的处理,转向了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强化了对计算机科学范畴内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课程本质,这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认识、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和项目活动的引入,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思想、新课堂和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S].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09:4.(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项目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4-0040-0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的完整过程: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调查或其他方式获得原始数据,再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分析计算结果,以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找出科学的对策和办法,校正并指导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生成图表等简单加工,忽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等重要环节,而这些环节恰恰是体现“认识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合理处理与应用数据,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数据,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以“哪些不良因素在影响你的学习成绩”项目为依托,创设“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等适合学生认知特征项目活动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一系列独特的、相对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中,通过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和实践探究,理解学習内容的科学内涵,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概念、原理、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项目活动设计
1.主题设计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不同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学生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条件、学习状态和学习特征了解的比较清楚,但对于哪些因素比较关键,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程度比较大,却只具有感性的模糊认识。如果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让学生自己找到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确定它们的权重,那么,对自我端正学习态度,修正学习方法,校正学习行为会有显著的帮助。同时,在明晰影响学习因素过程中,学习能够体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科学意义,认识数据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会有相应的经验和体验,具备对事情进行深度分析、获得有效结论的条件和能力。鉴于此,为了经历采集、统计、计算、分析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将“哪些不良因素在影响你的学习成绩”确定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项目活动主题。
2.实施方案设计
教师的知识传授、原理介绍和方法演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项目实施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由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协同完成。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项目活动指导”和微视频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设计方法”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基础知识。其中,“调查问卷设计方法”用于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讲述常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算法。对于学生来说,这两项学习任务是完成项目活动的基础。
随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实地调查,数据采集,通过自主探究来“尝试—验证—修正”,直到解决问题。教师则转为向学生提供指导、督促和服务,维持学习环境。
最后,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成果交流,对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项目实施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二、项目活动指导
项目活动指导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文字性资料,其作用是讲解与项目有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向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和学习要求。它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盲目和低效。项目活动中的每个关键环节都应该有与之对应的项目活动指导。
(一)项目活动指导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环节主要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的方法。
1.学习目标
(1)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提取出调查问卷的主体,即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
(2)掌握评价量表和目标优化矩阵的计算方法;
(3)小组成员相互协作,设计出合理、准确、实用的调查问卷。
2.学习内容
(1)设置调查问卷题目
按照以下原则,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各种不良因素进行筛选,从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因素组成调查问卷。首先,关键因素应该是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的一些“事实性”问题,如“听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其次,关键因素个数不宜太多,但要存在于大多数同学身上;最后,每个问题都单独起作用,不与其他问题产生关联或相互影响。关键因素应具有典型性、重要性、普遍性和独立性。
(2)处理调查问卷数据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预先确定数据处理的算法,设计出与之对应的问卷格式和答题要求,使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按照符合算法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进行回答。此外,还要用恰当的方法将调查结果数字化。这里建议用权重系数来表示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小。
方法一:评价量表法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往往不是简单的“是”或“非”,而是在两者之间。可以将“是”和“非”作为评价的两个极端值,在两者之间划分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由被调查者进行选择,从而将调查结果数字化。假设提取了5个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可以将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划分出5个等级(如表2所示),1表示完全没有影响,5表示影响非常大,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由被调查者在表格中勾选出各因素的等级数。
随后,根据被调查者勾选的等级数,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方法二:目标优化矩阵法
目标优化矩阵原理是把人脑的模糊思维,简化为计算机的0、1式逻辑思维。即用0、1两个数字表示不同因素间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从而将调查结果数字化。计算方法是将纵轴上的一个因素与横轴上的各个因素依次进行对比,如果被调查者认为纵轴上的这个因素比横轴上的某个因素重要,那么在两个因素交叉的格子中填写数字1,否则填写0。
以表2显示的不良因素为例:首先建立矩阵,随后由被调查者进行填写。具体方法是;先用纵轴上的“学习无计划性”,与横轴上的“听课不专心”相比较,如果认为“学习无计划性”没有“听课不专心”的影响大,就填入数字0,否则输入1;然后再将纵轴上的同一因素,分别与横轴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预习不复习”、“有问题不及时解决”等因素逐一比较,填入数字。如表3所示。
随后,根据被调查者填写的数字,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可以看出,评价量表与目标优化矩阵的共同点,都是运用计算思维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编码”将文字描述转换成数学表达,操作简单、快捷。评价量表接近人脑的逻辑思维,量化粗略,主观因素多,适合解决类型复杂、变量较多的问题,但误差较大;目标优化矩阵偏向于程序设计的算法思维,量化精准,适合解决类型简单、变量较少的问题,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但需要计算的数据量比较大。
3. 學习过程
(1)以数字化学习的方式,研讨教师提供的有关设计调查问卷的文字资料与微视频;
(2)小组成员间开展讨论,确定本组调查问卷的内容与形式;
(3)小组成员间协同工作,设计出一份合格的调查问卷。
4.学习时间
本环节建议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用于讨论、生成调查问卷的题目;第2课时学习评价量表和目标优化矩阵的算法和使用方法。
(二)项目活动指导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本环节主要学习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因素的权重系数,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结论,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简单的分析报告。
1.学习目标
(1)会利用Excel或其他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2)会分析计算结果,能够根据权重系数的大小,得出相关结论;
(3)会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能够编写出合格的简单分析报告;
(5)通过实际工作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学习内容
(1)发放调查表,采集数据,选择一种数据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方法一:利用网络进行调查,使用评价量表进行数据处理。
借助网络软件“问卷星”制作评价量表,通过网络进行调查,再将调查结果导出为数据表,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图1为网络上的评价量表。
将调查后得到的数据,导入到Excel表格中计算权重系数:权重系数=某因素评价等级/评价等级总数
方法二:利用Word软件制作目标优化矩阵调查表,发放、回收后,将采集到的调查数据录入Excel表格,计算权重系数。
将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录入如图3所示Excel表格,利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其中:
权重系数=(某因素量化值 1)/(各因素量化值 1后的总和)。
按照上述方法,对所有被调查者填写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各因素所有权重系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各因素的最终结果。
(2)对各因素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学习情况,编写简单的分析报告。
编写分析报告时,首先按影响程度大小,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其次对这些因素进行逐条分析,判断其属于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属于学习方法问题,找出并解释原因和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3.学习建议
(1)多用脑,多动手,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确保结论的准确性;
(4)深入思考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本质性问题;
(5)分析报告应真实、客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句恰当,文字简洁,没有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准确。
4.学习时间
各组根据本组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
修订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现了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体现在由过去的注重对媒体信息的处理,转向了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强化了对计算机科学范畴内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课程本质,这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认识、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和项目活动的引入,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思想、新课堂和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S].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09:4.(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