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四个一”教学法刍议

来源 :花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必须对于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为有力的解释;需要在知识结构上加强与完善,需要在教学环节精耕细作,提供新鲜的、启蒙式的、实用性与说服力较强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让政治课回归其应有的地位,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 人文性 “四个一”教学法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在初中学科序列中,思想品德课程因其学科特征与内容,在实际教学环节,常常流于照本宣科与死记硬背,而造成诸多不妙的结果与问题。针对目前这般形势,总结之,分析之,精心与努力解决之,便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任务。本文抛砖引玉,勉力做些尝试,提出并讨论个人实验性质的“四个一”教学法,敬请批评。
  问题的提出:
  在上述结果或问题中,盖有两方面至为明显。一者,喜欢政治课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二者,政治教师的学科认知与职业追求成为问题。限于版面,我们只谈重点。先谈前一个问题。一个学生不喜欢政治课,首要的原因是后者只提供不容置疑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尽管相当部分是合理的,但却是一种不自由状态下的“合理”,在学生角度看,是一种屈从于现实国情、考试制度或者分数压力下的“合理”,就此而言,这种即便涵盖了正面意义上的道德与理性的“合理”,乃变态为一种不合理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之一即是让人对于这个世界越来越敏感,故,对于政治课的不再待见,便诡异地成为了一种应然与“合理”。接着谈第二个问题。在现代社会,很自然的,政治教师首要是一份职业,平时上课,月底拿薪。正如钱理群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对于教书匠,教书就是为了混饭吃。”而与相当多的其他职业所不同的是,政治教师需要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所有与政治、社会等联系紧密的若干现实问题,须有力求清晰的了解与解释。
  思想品德课程到底意味着什么,政治教师应该做什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部分,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性质有如下定义,“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故,给新生上第一次课上,我都会给学生作通俗的归纳和热情的鼓舞,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有二,让我们每个学生,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还要成为一个有品德(道德)的人。思想和品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质素。思想,体现为我们在一潭死水或者众声喧哗中的独立观察与个体声音;品德,体现为我们在百家争鸣或者道德滑坡里择善而从与逆流而上。由此而言,政治教师应自有严肃而理想的自期,能够深刻认识本学科体现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四大特征,深入研究,直道而行。很多学生,因其多年深受应试教育之苦,在加上社会急剧变化与媒体信息发达之切身体验,十五岁足已沧桑,表现在具体问题上,他们开始受怀疑主义与犬儒主义之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曾就“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样的事件,予以讨论。结果发现,赞成与反对的意见,近乎持平。这是令人深思的事情。对此类问题,教师显然不能用书本里所谓的“自古以来”、“传统美德”等等宏阔大词来说服之,我们必须对于道德的本质,道德与社会的关系等等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为有力的解释。即使,这并非考试所要求的标准答案。所以,政治教师宜认识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备不好的课。我们需要在知识结构上加强与完善,需要在教学环节精耕细作,提供新鲜的、启蒙式的、实用性与说服力较强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让政治课回归其应有的地位,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四个一“教学法之讨论与说明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活泼的,变动不居的,所以,课堂形式便不能固定。此之谓“教无定法”。为了去除政治课面目可憎,死气沉沉之外相,我做了一点尝试,并形成几对概念。具体可表述,“一首小诗,一些心情“、”一条新闻,一些反省“”一个问题,一些争鸣“一页板书,一些安静”,我简称之为”四个一”教学法。以下,试分别讨论。
  一首小诗,一些心境
  这对概念,乃为凸显本学科的人文理想。按理说,政治课安排语文或者文学课里才合理出现的诗歌,仿佛是有刻意、矫情之类的色彩与味道。但是,回过头来说,谁又能规定,政治课堂是不可以引入诗歌而与诗歌根本绝缘呢?在课堂里,用几分钟时间呈现一首与本课内容有所联系的,甚至就没有直接联系的诗歌,长此以往,多少会对他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态度与认识有所新的感受。哪怕,仅仅为了增长见识、活跃氛围,这样做,也未免不可。
  一条新闻,一些反省
  这对概念,乃为 凸显本学科的现实关怀。这种对于现实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题中之义。我的做法是,精选当前甚至当日发生的新闻事件,最好能与本科内容或者学生实际有较大关系,呈现于课堂,让学生参与讨论。让社会议题直接进入课堂,给学生以强烈的现场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真正开放的。这种对于社会现实的积极关注,对于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实践性“要求,培养公民精神,具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一个问题,一些争鸣
  这对概念, 凸显本学科的学术取向。此处所谓“问题“,主要是指学科内的问题,更具体的说,是每一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对考点要求的积极回应。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于所设问题的课堂争鸣中,我们因缺乏辩论或者议事的实际经验,常常会出现不可避免的争执、无序或者吵闹。出于信仰理念,或者出于知识经验的不同等等,学生很难在一节课的短短时间里靠语言的交流来达到一方说服另一方的。分歧的双方找到共同点的可能不是不存在;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交流机制。因此,教师必须对于某种议事或者辩论的规则有足够的理性认知与操作经验。此处,推荐一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其中有很好的对于有效组织会议或者辩论方面的一般性介绍。比如,不同意见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里,只能向主持辩论的老师说话,而不能向自己的对手“叫板”。发言的时候不能拖堂延时,不能强行要求发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插嘴。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像一台设计良好的机器,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冲动,找到求同存异的地方,然后按照规则表决。规则保障了民主程序的效率。表面来看,这是技术细节,实质是保障民主程序和开会效率的必要条件。就此而言,这是思想品德政治课程对于公民意识与公民能力的具体实施。政治教师是否具有这样的思想视野,和基于此的对于政治课的驾驭能力,是政治课堂能否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思想性”要求的具体表现。
  一页板书,一些安静
  这对概念,乃为凸显本学科的知识沉淀。某一个具体的知识问题,必须放在更大的格局中领会,才能显示其位置与其他知识环节之联系。所以,对于课堂知识的逻辑整理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告诉学生,知识不是颗粒,它隶属于更广泛的学问链条。对于所学知识的及时总结,从记忆与再现规律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策略技巧。与此同时,一页板书,让学生凝神注目,领会于心,这份安静,多少能让人生出“润物细无声“之感。教育的实,需要让学生内心的”虚“来体会与承担。
  结语
  做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是不能放弃思想的权利的,同时,也是不能放弃行动的能力的。钱理群先生说,“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如前面一再说及的,它是在人的生命起始阶段进行的;中、小学教师永远是,并且只能是“春天的播种者”,而不可能亲身收获“秋天的成果”。长远的看,这是我们自愿的职业,也是对于这个国家的真正贡献。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罗伯特议事规则》作者: 亨利·罗伯特,译者:袁天鹏 / 孙涤,世纪出版集团 格致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3]《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钱理群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其他文献
出差。  列车在野外轰隆隆飞驰,万物闪避似地急速往后去,旷大的天地使人心胸顿然舒畅。于是,想到田园清新、乡村质朴、地老天荒、桃源如画。我想,索尔尼仁琴为何一回到他的俄罗斯就发疯般狂吻家乡野外的土地?大约人对于根的概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被驱逐多久,脚步一踏上国土,心就激动和踏实。  中国的航天员飞上太空,与地面的交流中有一句话“在太空看地球,没有国界,只有蓝色的温暖”,这是博大的语言,很朴素,很
期刊
曼妙的江南,缠缠绵绵,缠绵我在那里埋下了难忘的记忆。柔柔的江南风再次吹动轻轻的风铃,拨动记忆的铃铛,把它从神圣的泥土里召唤出来,夹杂着那熟悉的味道。芬香的泥土,碎碎地散落在空中,慵懒,不愿意落下。  下雨天,雨滴砸落在身上的感觉,像是又到了江南。多雨的季节让江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乡,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和谐的柔美。柔在她微风下此起彼伏的细小波纹,柔在她恬静轻盈的性格,柔在她无与伦比的雅致风度。我喜
期刊
时下的气候既极端又特牛,旱起来像火一样没完没了,下起雨来就像天被戳一个无法修补的大窟窿停不下来。可不,一进冬月便一连半个多月天总是细雨绵绵阴沉沉冷飕飕的,没有一张笑脸,人也随之郁闷着,仿佛一只遇火即爆的炸药桶。  忽而有一天,上苍开恩,天居然开始放晴了。对于这久违了的好天气,人们一时间倒还有些纳闷有些回不过神来呢。  2012年1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天好似一位嗜酒的醉翁,睡了个够后,微微睁开他那
期刊
在我家一直珍藏着一张未完成的画。  画上是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沙发上。画的没有多么仔细,却很真实。  记忆把我拽回到几年前的那个晚上。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昏黄的街灯无力的抬着头。虽是初秋,晚上的风却已经透着七分的寒气,我裹紧衣服,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推开家门,屋里一片寂静,已经很晚了,大家都睡了吧?我小心翼翼的走出门厅,抬眼却发现姥姥正躺在沙发上,她的眉头微微蹙着,似乎挂着
期刊
大家好,我是一棵大榕树。我已进入中年时光,可我多么想回到小时候。等到我的身边来了一群孩子时,我顿觉精神焕发,体会到幸福……  我占地面积可不大,但是我茂密的枝叶足有20平米。我生长在新兴小学校园一角,身上长满了气根,一枝枝扎入泥土里,大家不了解我的生理特点,以为是几株呢。其实我是唯一的绿色“卫士”。有一年,不知是哪个调皮鬼把我还没垂到地面的气根拧成一起,做成了荡绳。从那以后这根荡绳越长越壮,小朋友
期刊
是谁,在我哭泣的时候,轻轻揽着我肩膀,告诉我,不管世事怎样,都要学会坚强;是谁,在我孤独无依的时候,静静陪在我身旁,听我诉说那些昨日的忧伤;是谁,在我高兴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和我把喜悦分享。。。是你,我的牵挂,我一生的依靠。  还记得那年,我们曾经,一起走过,那繁华的街道,那寂寞的街角,尽管你我都是陌生人,但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心跳,就这样,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
期刊
[摘 要]中篇小说《老旦是一棵树》是一幕愚昧的喜剧。它以老旦那种古怪的复仇方式对北方乡村的邻里暴力传统进行了一种深切的讽喻,从一个荒谬的细小角度暴露了农民的无聊、自私、愚昧、褊狭、争斗与暴力、受虐、施虐,瓦解了人们所谓“健康民间”的幻象,揭发了它的内在的黑暗根性。它与杨争光的其他作品一起,做到了对农民灵魂秘史的重新叙述。  [关键词]愚昧 复仇 讽喻 重新叙述  1998年,电视剧《老旦是一棵树》
期刊
时钟滴滴答答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快一年了,我的脑海中时常有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闪现,我想喊她,可还没等我张口,她已跑远,她的背影在我的张望中渐渐模糊最后消失。  去年暑假,我在郑州西郊打暑假工,由于公司只在中午管一顿饭,所以早饭和晚饭都是自己解决。我常常去菜市场对面的那条街去吃饭,一般早饭吃包子、油条、酱香饼,喝豆腐脑或者胡辣汤;晚饭一般吃面条,偶尔喝米汤。工作的繁琐重复与劳累,让我记不清具体日子,
期刊
当我来到这里,我什么都不说,即使河水潺潺得流着;当我来到这里,我什么都不做,即使夏虫渺渺得爬着。我只是因为喜欢这里,因为那些绿色,单纯的喜欢这里,因为那些阳光爬满了山坡。缕缕阳光,更是限好夕阳,尤美而不余落,我在这里。  我来到了这里,在这里,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飞鸟,有多少游鱼,有多少夏虫,有多少穴蚁。我只知道,它们确实存在于我身边,只是我会欣赏这里的风景与阳光,它们,可能只是为了生命而生存。无所
期刊
这几日里心烦意燥。晚自习后和同学们一起搭伴回宿舍,几人并排走着,耳中听着同学们谈笑,我的心却是寂寞的。冷清清的月光洒下来,映得道边的积雪一片惨白,这条小路,我日日夜夜从走过,但却是头一次,感到了这夜的萧瑟。  几日前冬雪初降时,我还是满心愉悦的。飞雪的世界只见一片纯白,是那股子透心的白。尽眼处是细腻的白雪,软软绵绵,纯净安谧,像熟睡的猫咪,温顺极了;再从色泽质地来看,要比那些精雕细琢的玉器还要无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