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年前,因为贫困,成绩优异的他只能在高中校门外徘徊;11年后,成为军人的他,用工资、用收集废品换来的钱托起56名贫寒学子的求学梦。他就是第二炮兵某修配厂三级士官周丰林。
“雷锋,你就是雷锋……”这是笔者在周丰林资助的56名贫困学生和学生父母百多封来信中看到的一封。写这封信的人是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102班学生周舟的父亲周敬才。今年2月27日,当他拿到周丰林专门从部队寄来的1000元资助金时,感动得老泪纵横。得知这名年轻的军人是通过收集废品筹到这笔钱款后,他怎么也无法相信,于是,用自己残疾的双手,颤抖地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18岁的周舟家境贫寒,父亲双手三级残废,母亲患脑膜炎后遗症,丧失劳动能力,一个妹妹正在上中学,除半亩薄地和每月救济金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3间破砖房里厨房、猪圈、厕所连在一起。极度贫困的家庭让周舟在辍学的边缘徘徊。然而,就在去年的3月12日,他的命运却因为一名军人发生了转折。那天,休假到株洲看望同学的周丰林路过市中心广场地下通道时,看到几十个学生在为该校贫困学生开展报刊义卖助学活动。周丰林当即向带队老师表达了想要资助这些贫困学生的想法。周丰林随老师来到周舟家,看到床上垫着的稻草,窗户上钉的塑料布,还有凑在昏暗油灯下看书的周舟时,周丰林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自己的影子。他当即决定,从下学期起,每年资助周舟2000元学费和生活费。
这并不是周丰林的突然之举。2004年,还在东北某部队服役的周丰林和战友到辽宁省昌图县二中给学生军训的第一天,了解到特困生张丽新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十分困难时,他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交给张丽新。从那以后,他每隔两个月都要到学校给张丽新送去生活费用。工作调动后,他仍通过邮寄的方式继续对张丽新实施资助。
在周丰林抽屉里,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汇款凭条,粗略一算,竟有7万多元。
然而,周丰林是战友眼中出了名的“节俭大王”,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下馆子也不吃零食,最普通的方便面都没有买过。当兵9年,部队发什么他就穿什么,衣服破了,补补接着穿。周丰林心里有一本账:每月发工资,除了给父母寄去一部分钱外,还要把大部分工资存到存折里,等到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分成几十份分别寄给受资助的贫困学生。
工资毕竟有限。3年前,周丰林看到营区一些废品扔掉十分可惜,便萌生了卖废品“赚钱”的想法。此后,训练休息时间,只要不下雨,周丰林就会到营区、车库、修理场收集矿泉水瓶、纸盒、废铁等。为了多攒一些,做什么事都精打细算的周丰林对钱也达到了“分分计较”的程度。废纸箱在外面收购站一斤能卖0.35元,但营区服务点的军嫂有时为了图方便,就将废纸箱以每斤0.31元卖给营区专门收购废品的人,周丰林知道后就动起了脑筋。他以每斤0.33元的价格从军嫂那里收购,自己再拿到营区外去卖。每到老兵退伍,周丰林还把战友用不着的旧衣服、旧鞋收集过来,洗干净给贫困学生寄过去。“他们很需要这些,他们常常是一双胶鞋穿一年,一身衣服穿好几年……”周丰林这样说。
一个年纪轻轻、拿着工资的军人竟然去捡废品?!周丰林的行为,一开始遭到了不少认识、不认识的战友的冷嘲热讽,认为他是“出风头”、“想出名”。周丰林不作解释,总是一笑了之。
后来,大家也对周丰林的行为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到理解、到尊重。周丰林的事迹被不少媒体报道后,很多战友都自觉加入到了周丰林的行列,每次打扫卫生或者外出办事,只要发现有价值的废品,大家都自觉收集好,积攒下来。就连自己的旧衣物,也要洗干净后收起来,隔一段时间就与周丰林一起寄给贫困学生。有几个战士一起动手制作了“爱心箱”,固定摆放在俱乐部,不用倡议,大家踊跃捐款。全连官兵还积极和驻地小学建立共建关系,节假日常为学校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连长王国松还组织人员将报废车库一角清扫干净作为大家存放废品的“爱心仓库”。废品收购站老板们得知周丰林收集废品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后,也纷纷慷慨解囊,每次都在卖废品的钱里给周丰林多加点钱。
第一次看到周丰林时,他一件衬衣上面有3处补丁,很难相信这样一个简朴得近乎寒酸的战士竟把每月工资的3/4拿给非亲非故的五十多个孩子。如果把这些钱存下来也该是数额不小的一笔了吧?
已经31岁的周丰林,出生于湖南沅陵县的一个贫困农村,世世代代靠种田为生,家境十分困难。但周丰林对我们说“我所做的这些其实算不了什么,而且我的能力也有限,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还小,他们的未来不应该被贫困挡住。”去年周丰林被驻地评为“双拥模范先进个人”,他把奖金全部寄给了学生。
责任编辑 李芸
“雷锋,你就是雷锋……”这是笔者在周丰林资助的56名贫困学生和学生父母百多封来信中看到的一封。写这封信的人是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102班学生周舟的父亲周敬才。今年2月27日,当他拿到周丰林专门从部队寄来的1000元资助金时,感动得老泪纵横。得知这名年轻的军人是通过收集废品筹到这笔钱款后,他怎么也无法相信,于是,用自己残疾的双手,颤抖地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18岁的周舟家境贫寒,父亲双手三级残废,母亲患脑膜炎后遗症,丧失劳动能力,一个妹妹正在上中学,除半亩薄地和每月救济金之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3间破砖房里厨房、猪圈、厕所连在一起。极度贫困的家庭让周舟在辍学的边缘徘徊。然而,就在去年的3月12日,他的命运却因为一名军人发生了转折。那天,休假到株洲看望同学的周丰林路过市中心广场地下通道时,看到几十个学生在为该校贫困学生开展报刊义卖助学活动。周丰林当即向带队老师表达了想要资助这些贫困学生的想法。周丰林随老师来到周舟家,看到床上垫着的稻草,窗户上钉的塑料布,还有凑在昏暗油灯下看书的周舟时,周丰林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自己的影子。他当即决定,从下学期起,每年资助周舟2000元学费和生活费。
这并不是周丰林的突然之举。2004年,还在东北某部队服役的周丰林和战友到辽宁省昌图县二中给学生军训的第一天,了解到特困生张丽新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十分困难时,他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交给张丽新。从那以后,他每隔两个月都要到学校给张丽新送去生活费用。工作调动后,他仍通过邮寄的方式继续对张丽新实施资助。
在周丰林抽屉里,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汇款凭条,粗略一算,竟有7万多元。
然而,周丰林是战友眼中出了名的“节俭大王”,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下馆子也不吃零食,最普通的方便面都没有买过。当兵9年,部队发什么他就穿什么,衣服破了,补补接着穿。周丰林心里有一本账:每月发工资,除了给父母寄去一部分钱外,还要把大部分工资存到存折里,等到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分成几十份分别寄给受资助的贫困学生。
工资毕竟有限。3年前,周丰林看到营区一些废品扔掉十分可惜,便萌生了卖废品“赚钱”的想法。此后,训练休息时间,只要不下雨,周丰林就会到营区、车库、修理场收集矿泉水瓶、纸盒、废铁等。为了多攒一些,做什么事都精打细算的周丰林对钱也达到了“分分计较”的程度。废纸箱在外面收购站一斤能卖0.35元,但营区服务点的军嫂有时为了图方便,就将废纸箱以每斤0.31元卖给营区专门收购废品的人,周丰林知道后就动起了脑筋。他以每斤0.33元的价格从军嫂那里收购,自己再拿到营区外去卖。每到老兵退伍,周丰林还把战友用不着的旧衣服、旧鞋收集过来,洗干净给贫困学生寄过去。“他们很需要这些,他们常常是一双胶鞋穿一年,一身衣服穿好几年……”周丰林这样说。
一个年纪轻轻、拿着工资的军人竟然去捡废品?!周丰林的行为,一开始遭到了不少认识、不认识的战友的冷嘲热讽,认为他是“出风头”、“想出名”。周丰林不作解释,总是一笑了之。
后来,大家也对周丰林的行为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到理解、到尊重。周丰林的事迹被不少媒体报道后,很多战友都自觉加入到了周丰林的行列,每次打扫卫生或者外出办事,只要发现有价值的废品,大家都自觉收集好,积攒下来。就连自己的旧衣物,也要洗干净后收起来,隔一段时间就与周丰林一起寄给贫困学生。有几个战士一起动手制作了“爱心箱”,固定摆放在俱乐部,不用倡议,大家踊跃捐款。全连官兵还积极和驻地小学建立共建关系,节假日常为学校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连长王国松还组织人员将报废车库一角清扫干净作为大家存放废品的“爱心仓库”。废品收购站老板们得知周丰林收集废品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后,也纷纷慷慨解囊,每次都在卖废品的钱里给周丰林多加点钱。
第一次看到周丰林时,他一件衬衣上面有3处补丁,很难相信这样一个简朴得近乎寒酸的战士竟把每月工资的3/4拿给非亲非故的五十多个孩子。如果把这些钱存下来也该是数额不小的一笔了吧?
已经31岁的周丰林,出生于湖南沅陵县的一个贫困农村,世世代代靠种田为生,家境十分困难。但周丰林对我们说“我所做的这些其实算不了什么,而且我的能力也有限,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还小,他们的未来不应该被贫困挡住。”去年周丰林被驻地评为“双拥模范先进个人”,他把奖金全部寄给了学生。
责任编辑 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