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略”寻觅三“感觉”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解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备受广大语文专家、教师的关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老师面对一篇教材,只是凭依一般化的教学目标、零星的课前提示和几道课后练习这样一些“蛛丝马迹”进行“臆断”来设计教学,从而造成教学内容处理上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在小语教学中应从准确提炼主题、恰当选择内容、巧妙重组教学三方面剖析文本解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感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31-02
  
  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我们的教法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所教的东西不对头,也就是说问题出现在教学内容上。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招,树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所以语文教学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与追寻中开始拒绝不断翻新的花样,开始淡化多变的技巧,而将重心重新倾向文本。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研读文本,独立地深入教材,创造性地走出教材,追求语文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深刻提炼主题,传导美感
  
  主题能将散乱的文本材料串起来,形成课堂教学清晰的脉络和结构,整合成一幅美妙的图景。深刻提炼主题,不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还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思想的共鸣,引导学生曲径通幽,深入美的境界,深受美的熏陶。
  1.指向切身理解,成为学生的知音。
  指向切身理解,是深刻提炼主题的一大原则。只有教者与学生心灵相通,成为学生的知音,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例如,有的老师教《桂林山水》,对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定位是“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这样的定位与《观潮》等许多描绘景物的课文如出一辙。我想学生对《桂林山水》百读不厌,这与课文语言文字优美、观赏桂林山水的乐趣分不开。所以,应该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中品味桂林山水的特点,体验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乐趣。又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根据切身理解,将《詹天佑》的主题定位于“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在教《晏子使楚》时,创设了“尊重”这一主题,避免了主题雷同,实现了教学的深刻灵动,体现了教学的核心价值。
  2.熟知写作背景,成为作者的知音。
  熟知写作背景,是深刻提炼主题的另一原则。要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境还原,追溯作者的生平,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有可能发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独特的价值及意义。如教学《丑小鸭》,单凭教材来解读,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丑小鸭唯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可能变成美丽、高贵的天鹅。其实,丑小鸭之所以变成了一只天鹅,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只天鹅,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要显露他的本相。这样解读,容易把学生带进一个死胡同。但是,老师如果在文本的基础上加进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学生就领悟到丑小鸭的成长,就是安徒生的成长。读文再读人,教材主题的挖掘就指向高贵——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不再是教材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肤浅故事。
  
  二、恰当选择内容,寻觅质感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判断、取舍与筛选至关重要。如果判断准确、取舍合度、筛选得当,那么学生自然也能学得透彻,学得扎实”。所以教师要选择最具教学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使文章内容有了似乎可触摸的“质感”。
  1.关键处捣一捣。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当我们面对一篇教材的时候,就要想一想,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需要提升的是什么?会发生错误的是什么?正所谓“以学定教”,真正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学情来“量身定做”。如在解读《将相和》“完璧归赵”的故事时,就考虑到学生对“蔺相如派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不但不杀他,反而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肯定不理解。因为这是欺骗秦王的表现,秦王有理由杀掉蔺相如,也更有理由攻打赵国,索要宝玉。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争一争,辩一辩。最后出示明人王世贞在《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写到的话:“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即秦王之所以不杀蔺相如,只是当时还不想和赵国断交。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蔺相如就是利用强大的赵国做后盾,机智勇敢地完璧归赵的。
  2.语言点嚼一嚼。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光要关注“内容”,更应该关注“语言”,作者的智慧与玄机寄寓于语言之中。所以教师要立足于不同的教材内容,“侵入”文本,探求作者运用语言的奥秘。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句中的三个“褪色”,引起了我的注意,细细品味,这正是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于是,我引导学生去触摸“褪色”的背后:从“褪色”可以看出老人的节约与拮据,虽然对自己不舍,却对海鸥十分舍得;从“褪色”还可以看出时间之长,十多年了,每个冬天的每一天老人都要为海鸥送餐。通过咀嚼三个“褪色”的连用,加深了老人对海鸥爱的理解。
  
  三、巧妙重组教学,体现动感
  
  当课文内容被确定为教学内容之后,已经在一定程度相对“独立”于课文,要从较大程度上听从“教学”的调遣。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必要的“重组”,给教学系统的运行增添“动力”和“活力”,使教学内容勃发生机。
  1.觅路划分板块。
  “摒弃按段分析,围绕重点议读”,由此产生的相应的教学方式便是“板块教学”。我们可以依照作者思路来设计板块。如,《桃花心木》一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设计如下板块:(1)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他这样做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也可以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设计另一种板块教学:(1)“我”开始为什么感到奇怪?(2)“我”后来为什么却被感动了?(3)“我”感动的是什么?学生循着作者的的思路之序,渐入文章的妙境。在细读文本时,把握好文本的内在结构,并将它转化为教学板块,不仅能凸显文本的主干,也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如,《月光启蒙》围绕“美妙”,设计了夏夜的“美妙”、民歌的“美妙”、母爱的“美妙”三大板块,逐渐靠近文本,靠近作者,发现月色与母爱的内在联系,感受月色、歌谣与母亲的美丽。
  2.按需编排流程。
  这里的“流程”指板块之间教学的先后顺序。相对于课文的的叙述顺序而言,有顺序和反序两种。其中反序有“生成性反序”,即各教学点的内容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意愿呈现各板块的教学先后;也有“预设性反序”,即教学内容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只有按照教学的需要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才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们可以反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教,把教学的顺序重组为:画鱼—看鱼—联系。原因有二:一是“看鱼”和“画鱼”之间是因果关系,由果及因,更有利于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突破教学的难点。二是从语言表达方式来说,“画鱼”的语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写得细致、优美、生动,是学习语言的好“例子”。而“看鱼”的语段写得相对简略,但透露出来的情境与“画鱼”一脉相承,所以反序教学更加有利于语言的迁移与运用,体现语文的本体特征。
  文本是文字的海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语文教学中只有把握文本解读的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选择、重组,才能使所取的一瓢传导出美感,寻觅到质感,体现出动感,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中兴遭受美国芯片禁售,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在价值链攀升过程中所受到的链主遏制,同时也暴露出产业协同创新中的脱耦,在上游产业和中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过程中,下游需求外向化导致上游产业创新拉力不足,而中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产业路径依赖更强化了这种拉力不足,在导致上游企业发展艰难的同时也加大了中下游企业的脆弱性。芯片这一短周期行业技术变迁速度更快、生态链效应突出、产业涉及环节复杂,使得后发国家
摘 要: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与偏差地理解了杜威的某些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杜威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师的角色与责任的论述以及对“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批判都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重要的启示。从这三个方面切入,澄清对杜威的某些教育观点的误读误判,才能提出和解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保证改革的顺利进
6月12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评估中心正式启动,市民花费400元,即可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医生可根据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与耐力、本体感觉等四项指标,开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让大家告别盲目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道理大家都知道,具体操作却未必人人明了,因为运动是一门科學,不是只有热情就行。不科学的运动不是健身,而是伤身。就像时下颇为流行的朋友圈“晒步数”,并非越多越好,有些人
摘要: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景资源、教法资源、生成资源、课本资源、人力资源、课外资源及人文资源等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科学课程;资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2)06-0058-02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课
关键词:改良土壤;活动设计;种植基地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61-01    活动设计背景:  镜头一:海淀公园西南角,有一块西苑小学种植田,虽然面积不大,但却足够带给孩子们体验实践与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4月我和孩子们种下了100棵左右的荷兰豆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观察到发芽的种子不多,稀稀落落零散地冒出土地。等到结果时
摘要:数学课堂是动态课堂。教师要用心倾听,捕捉亮点,善用错误、关注分歧,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并转化为教学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洋溢精彩和富有创造。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2-0054-02    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
Did you know that we Americans have about three times the amount of space we did 50 years ago?Three times. So you’d think, with all this extra space, we’d have plenty of room for all our stuff, right?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制与粘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61-02    南京市浦口区珠江小学是一所郊区的农村小学,学生都是打工者的子女,一个班中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寥寥无几,所以信息技术素养普遍不高。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首要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内容提要 “老三篇”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称之为生死伦理。所谓生死伦理是指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这样一种交往规范与价值关系:共产党人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为人民利益甘愿牺牲生命,并视这种牺牲为人生的最大意义与应然价值追求。这种对于人民的深沉价值承诺表明共产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生死伦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使命伦理。就共产党自身而言,生死伦理的普遍建构有利于破解革命
内容提要陕西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迅猛,然而陕西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却有扩大趋势,原因是陕西省依靠重工业、资源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的。文章着重探讨陕西省矿产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发现:陕西省矿产资源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减速作用,且在短期内有着负向冲击作用,进而得出陕西省可能存在“资源诅咒”的结论,而在考虑外部性的条件下,陕西省“资源诅咒”的现象可能更为严重。  关键词资源诅咒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