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用“巳”“子”“儿”“幼”“童”“少”等汉字来表示“孩子”的概念。这些概念所指的年龄段大致如下图。
最小的孩子是还在娘胎里的孩子,我们的祖先用“巳”来表示一个胎儿的形象。“巳”的古文字上方用一個圆圆的笔画表示胎儿大大的头,下方用弯曲的线条来表示胎儿细小而蜷缩的身体。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先长脑袋,后长身体,“巳”的字形正好表达了这一特点。
发育成“巳”这种样子的胎儿大概有三个月大,已经具备了人形,不出意外,再过7个月就可以呱呱坠地了。后来从“巳”中分化出了“已”字,专门用来表示“已经”的意思。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从母亲肚子里出生的时候是头朝下的,头能出来,身体就能出来。汉字中用“ ”这个倒着写的“子”字来表示孩子出生的样子,读作“yù”,也就是“育”最早的写法。我们常说的“生儿育女”的“育”就是“生孩子”的意思。
“子”是刚出生的婴儿。人出生以后,四肢长得快,头长得慢,所以新生儿的头显得最大。
“兒”字表示处于囟门未闭合的幼儿时期的人。囟门是人头上的一块软骨,一岁半后逐渐消失。它的作用是幼儿出生之际,经历产道的挤压时,使头可以伸缩变化,便于出生。有一个词叫“幼儿”,“幼”是由表示“细小”的“幺”加上“力”组成的,力量很小的人就是“幼儿”。
“童”本来跟“孩子”没什么关系,从古文字中很容易看出:童字由“一把刀,一只眼,一个重”组成,意思是“被刀刺瞎眼睛的男奴”。
远古部落战争后,战败方的女子和小孩被抓起来做奴隶,而男性战俘因为没有可以束缚他们的坚固镣铐,一般都被杀掉。后来,胜利者觉得这样也挺可惜,所以就刺瞎男性战俘的眼睛,防止他们逃跑。这样,“童”跟眼睛有了关联,比如“瞳孔”的“瞳”就有个“童”字偏旁。
再后来,随着管理奴隶的手段不断发展,奴隶主不再刺瞎奴隶的眼睛,改为“髡( kūn)首”——把头发剃除,做一个标记,这样奴隶就不容易逃散了。而古代的小孩子也是不蓄发的,跟被“髡( kūn)首”的奴隶发型很相似。古人经常通过人的发型来判断人的身份(成年人会束发),因为孩子和奴隶的发型看上去一样,所以“童”又有了“孩子”的意思。
“孩”字在古代和“咳”字通用,表示小儿的笑声,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咯咯”笑,会这样笑的人都被称为“孩”。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如果今天的你还能发出这样的笑声,你也仍然是一个“孩子”。
最小的孩子是还在娘胎里的孩子,我们的祖先用“巳”来表示一个胎儿的形象。“巳”的古文字上方用一個圆圆的笔画表示胎儿大大的头,下方用弯曲的线条来表示胎儿细小而蜷缩的身体。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先长脑袋,后长身体,“巳”的字形正好表达了这一特点。
发育成“巳”这种样子的胎儿大概有三个月大,已经具备了人形,不出意外,再过7个月就可以呱呱坠地了。后来从“巳”中分化出了“已”字,专门用来表示“已经”的意思。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从母亲肚子里出生的时候是头朝下的,头能出来,身体就能出来。汉字中用“ ”这个倒着写的“子”字来表示孩子出生的样子,读作“yù”,也就是“育”最早的写法。我们常说的“生儿育女”的“育”就是“生孩子”的意思。
“子”是刚出生的婴儿。人出生以后,四肢长得快,头长得慢,所以新生儿的头显得最大。
“兒”字表示处于囟门未闭合的幼儿时期的人。囟门是人头上的一块软骨,一岁半后逐渐消失。它的作用是幼儿出生之际,经历产道的挤压时,使头可以伸缩变化,便于出生。有一个词叫“幼儿”,“幼”是由表示“细小”的“幺”加上“力”组成的,力量很小的人就是“幼儿”。
“童”本来跟“孩子”没什么关系,从古文字中很容易看出:童字由“一把刀,一只眼,一个重”组成,意思是“被刀刺瞎眼睛的男奴”。
远古部落战争后,战败方的女子和小孩被抓起来做奴隶,而男性战俘因为没有可以束缚他们的坚固镣铐,一般都被杀掉。后来,胜利者觉得这样也挺可惜,所以就刺瞎男性战俘的眼睛,防止他们逃跑。这样,“童”跟眼睛有了关联,比如“瞳孔”的“瞳”就有个“童”字偏旁。
再后来,随着管理奴隶的手段不断发展,奴隶主不再刺瞎奴隶的眼睛,改为“髡( kūn)首”——把头发剃除,做一个标记,这样奴隶就不容易逃散了。而古代的小孩子也是不蓄发的,跟被“髡( kūn)首”的奴隶发型很相似。古人经常通过人的发型来判断人的身份(成年人会束发),因为孩子和奴隶的发型看上去一样,所以“童”又有了“孩子”的意思。
“孩”字在古代和“咳”字通用,表示小儿的笑声,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咯咯”笑,会这样笑的人都被称为“孩”。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如果今天的你还能发出这样的笑声,你也仍然是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