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阈中党的建设方式创新

来源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着力强调的重大课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转变党的建设方式。目前,党的建设中已经成型的思想建党方式、运动建党方式、制度建党方式、民主建党方式对推进党的建设的功效都需要重新审视。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及启示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在基本方向上应该坚持在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科学化指导下的科学建党方式。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建设;十七届五中全会;科学建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1)01-0016-06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转变党的建设方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重研究设计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需着力研究转变党的建设方式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判定,主要是基于“党的发展方式——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思维方式——党的建设方式”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党的领导方式决定党的发展方式。我们党是领导党、执政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因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得到更好地实现,必须借助科学的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如果党的领导方式不科学、不民主、不完善,在实施领导活动和树立领导政绩的基本导向上不推崇科学发展模式而是去追求单纯片面的GDP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任务要求就很难实现。因此,发展方式与领导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呈现出这样清晰的面目:转变发展方式仰赖于领导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这一逻辑在主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的领导干部身上体现得更为清晰。
  
  (二)党的思维方式决定党的领导方式。确立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实际上是由党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是受党的思维方式支配的,不可以随心所欲。从党的不同角色定位人手,党的思维方式通常包括革命党思维方式和执政党思维方式。革命党思维方式是党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以革命党的身份存在时应有的思维方式,是与革命党的角色定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执政党的思维方式是党1949年执政后以执政党的身份存在时应有的思维方式,是与执政党的角色定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党的历史方位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说明我们党经历了建国后的长期摸索,对于自己作为执政党的角色定位第一次明朗清晰起来,我们党必须抓紧强化执政党思维。革命党的思维方式与执政党的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也进而决定了革命党与执政党在领导方式上的不同。这说明,党的领导方式是领导实践中思维方式的产物,党将不同的思维运用于领导活动实践,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领导过程,自然会形成不同的领导方式。
  
  (三)党的建设方式主导党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深究下去,党的不同思维方式又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众所周知,思维的基础是思想,思维是思想的活性化。因此,要探究思维方式何以建立的问题,就要思考“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毛泽东指出:思想不是从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直接或间接的实践中得来。对党的思维方式形成产生影响的实践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基础、首要的是党的建设实践,是党为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完成历史使命而展开的实际行动。当前党的建设实践是党围绕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际工作、具体工作中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政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和谐建设等所有各项建设在内的实实在在的过程、做法和行动。要保证如此宏伟、涉及面如此广大的党的建设实践过程规范、有序地推进,就必须采取合适、正确的党的建设方式。由此,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就涉及党的建设方式问题。实际上,党的建设方式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中,对激活党的各项建设进而对党的建设实践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实现党的建设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讲,不同的党的建设方式,通常会产生不同的党建实践效果。在这里,党的建设方式显然成为影响党的建设实践并进而影响党的思维方式的主导性因素。
  上述说明,党的建设方式主导党的思维方式,党的思维方式决定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方式决定党的发展方式、决定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从这样的逻辑规程中我们不难形成结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带动引发党的建设方式的转变。
  
  二、现行党的建设主要方式评析
  
  (一)思想建党方式。思想建党就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的建党方式。这一建党方式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早期党的建设最主要、最显著的特色。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代表全党及时提出了首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然后在政治上、组织上建党的党建思路。思想建党方式在统一党员思想、解决党员思想入党、对党员进行系统的党的思想理论灌输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借助于思想建党方式,我们党不仅使马列主义在党内深入人心,而且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新思想理论灌输到党员头脑中,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的高度整合、高度统一。也要看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碰撞化的国际背景下,在媒体网络高度自由发达、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的态势下,思想建党方式遇到了诸多挑战。特别是如何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如何使党的主张得到党员群众的思想认同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挑战,思想建党方式存在发展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诸多质疑。
  
  (二)运动建党方式。运动建党方式是通过采取全党范围内的、自上而下的、集中领导的、强权推动的政治运动来开展党的建设的方式。这一建党方式起源于1942年毛泽东主持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后,我们又陆续部署开展了以下政治运动:1947年至1948年以“三查”和“三整”为中心内容的整党运动;1950年下半年开展的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作风”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1951年下半年开展的“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为中心,坚持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和标准,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为重点的整党运动;1957年开始的以"iE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1963年春至1966年春在城乡社会主义运动中开展的群众性整党运动;1969年九大后开展的以“开门整党”为主要方法的整党运动;1983年10月起开展的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等等。运动建党方式的优点是 有上层的坚强组织领导,广泛深刻的党内政治动员,全党同志都参与其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集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有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撑保证运动目标的实现。但运动建党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政治运动一旦发动起来在发展中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许多“计划赶不上变化”式的所谓没有想到的、无法控制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由于控制不力而由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其结果要么导致运动面扩大、超出规定的范围、把不该牵涉的人牵涉其中,要么导致运动面被迫缩减、运动预期达到的目标流产。正因为运动建党方式的这一弊端,目前这一建党方式在实践中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三)制度建党方式。制度建党方式是在日益强调依法治国、以法治党的背景下,以推崇党的制度建设,依靠党的制度规范、党规党法来推进党的建设的方式。党的制度建设、制度建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对所有的党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为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制度建党方式的刚性是不容质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推行制度建党的实践也充分显示了制度在党的建设中的强大威力和功效: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呈现出规范有序发展的局面,曾经一度强势的党内人治局面逐渐让位于法治,党的建设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对制度建党方式的功效不能无限夸大,它在一些实践操作性问题上仍然有待于突破。制度是由人来制定的,而制定制度的人一旦把私心杂念融入制度制定中,制定出来的制度就容易失去科学性,而不科学的制度如果得到有效执行则就会潜伏隐患。制度是靠人而不是靠机器来执行的,制度执行者的私心在一些情况下会导致制度得不到正确执行,或者使制度的执行“潜规则化”。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会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某些环节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有时会逐渐侵蚀制度肌体,严重的会使制度名存实亡。因此,对制度建党方式的单纯、过分、绝对推崇,对其价值的过高估计,在一些情况下反而可能是有害的。
  
  (四)民主建党方式。民主建党方式是以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为中心,以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手段支撑的党的建设新方式。这一方式是在党的十六大上由江泽民首创,并在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得到发展的重要建党方式。江泽民把党内民主的价值提升到战略高度,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他还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思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总的说来,以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在党内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培育民主作风、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有助于广泛调动全党同志参与党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不竭的发展动力,为实现党员更好地当家作主提供条件。但民主建党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我们党有7500万党员,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方式在宏观层面只能选择代议制民主模式,而代议制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解决党的建设中的微观问题、具体问题甚至紧迫问题,往往使一些小问题可能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发展成为大问题;其二,党内民主所实现的当家作主即使在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中也是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意志在治党管党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会导致民主建党在覆盖范围上的残缺。所以,民主建党方式虽然好,但真正广泛采用这一方式推行党的建设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创新党的建设方式的启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总的看来.这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改革创新党的建设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引导我们深刻思考在党的建设领域内如何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去推动党的建设方式的转变与革新的问题。
  
  (一)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和指导。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指导党的建设方式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最初是针对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内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党章将其作为党指导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使科学发展观的应用范围、领域具有了广泛性——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所以,科学发展观既是当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应该是党的建设领域内特别是研究思考如何创新党的建设方式的最重要的思想指南和理论依据。
  
  (二)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必须以党的建设布局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建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党的建设领域,建立更科学的党的建设方式也要考虑对党的建设的结构框架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党的建设布局进行新的安排部署。结构对功能是有决定意义的,如果党的建设的布局结构不科学完善,要想发挥党的建设的整体功能往往是徒劳的,研究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应该以对党的建设布局的调整为主攻方向。党的建设布局结构的调整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建党之初,党的建设布局中仅强调党的组织建设;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思想建党,党的思想建设融入党的布局之中;党的七大前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布局中的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建党,由此党的制度建设进入党的建设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并高度重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因此成为党的建设布局中的新内容。党的十七大对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后形成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了新的概述,形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基本要素共同构成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一布局结构当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对它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调整是必然的,而且这也同时应该成为不断探索创新党的建设方式的过程。
  
  (三)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必须以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作为重要支撑。《建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在思考党的建设方式的创新时,我们也应该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考虑进去。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科技成果、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命运、科技改变模式的时代,我们要对现代科技作出积极回应,充分认识现代科技手段的价值, 并将其更多地应用到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实践中,作为提高党的建设效率的法宝、创新党的建设方式的支撑力量。如果我们对此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将现代科学技术阻挡在党的建设的大门之外,排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控制技术等,党的建设就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渐行渐远,党的建设方式的创新就会失去灵感和有效的工具。
  
  (四)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必须以尊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是一个民主的政党,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职责所在,创新党的建设方式也应着力研究以尊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创新党的建设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党内民主的本质是实现党员当家作主,这就必须彻底摒弃“党员工具论”思想,确立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真正把党员当作党内生活的主人来看待。如果仅把党员当作实现党的政治意图的工具,不继续改善党员与党的传统关系,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就会变得有名无实。所以,研究党的建设方式的创新问题,必须将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基点,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党的建设方式创新的具体路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逐渐把尊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摆到重要位置,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党员是“党的行为主体”到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再到提出“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后到提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这样的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清醒、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这实际上为创新党的建设方式明确了逻辑起点和逻辑归宿,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民主化浪潮兴起、我国民主政治大发展、党内民主大发展的时代研究党的建设方式创新做了厚重的铺垫。
  
  (五)创新党的建设方式必须以坚持党际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建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在党的建设领域应具有世界眼光,研究创新党的建设方式也必须跳出故步自封、自我中心的思维,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反思其失误的教训,这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外开放的时代一个执政党在思考自身建设时应该坚持的方法论。所以,我们应该在坚持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与世界各国政党的党际交往,从中反思党的建设方式上的缺陷及思考其改革创新之路。外国政党执政有其规律:执政党与公共权力相联系,执政党活动贯穿于政府产生和运作的全过程,强有力的主导意识形态对政党有利,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对执政党有利,路线、纲领、主张是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体现,利用掌握的政治资源对民众进行动员是执政党扩大民众支持的有效手段,政党和各种非政府组织都是表达民众意愿的渠道,政党的力量在于党员对党的忠诚,控制官员是执政党对公共权力实施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执政党始终面临权力腐蚀的可能性。这些规律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类型的执政党,我们党在研究如何创新党的建设方式时也应关注他山之石,坚持开放的视野、具有放眼世界的胸襟,对国外政党的执政经验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从中总结提炼出对创新我们党的建设方式有益的经验启示。坚持这样做,我们在探索党的建设方式创新时就能够大大节省探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代价、降低风险系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科学建党是党的建设方式创新的基本方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贯穿始终的灵魂与精髓首次提出来。从概念内涵讲,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在推进科学发展和科学执政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关于党的建设的全新战略,是指党的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实现和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之目的。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社情、舆情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历史潮流、时代脉搏、人民呼声,深入总结我们党管党治党的实践做法与经验教训,着力分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世界政党政治运作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规律,适应党的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准确判断党的建设发展的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深刻回答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碰撞化、思想多元化、科技飞速化、民主浪潮化、信息网络化的当今世界和时代环境下,在经济快速发展而民生问题突出的国内环境下,在成绩喜人但问题犹在的党内环境下,党的建设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怎么走这一问题。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是对毛泽东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思想、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紧紧把握的重大战略,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灵魂和统帅。党的建设科学化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党的政治建设、党内和谐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等党的建设的全部领域与范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扬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旗帜,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才能不断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展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也就同时指明了建构科学建党方式的着力点和基本抓手。从本质上看,党的建设“科学”与“不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不是遵循和把握了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握了这些联系性也就把握了规律性。党的建设科学与否,区别就在于是否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党的建设与外部其它建设之间、党的建设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党的建设与外部其它建设之间、党的建设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党的建设模式,就是党的建设之科学化模式。从逻辑上看,党的建设科学化指导下的科学建党方式就是遵循党的建设规律的建党方式。科学建党方式坚持按照党的建设规律办事,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合思想建党方式、运动建党方式、制度建党方式、民主建党方式的优点,摒弃这些建党方式的缺点,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使党的各项建设始终在科学的轨道上展开。
  
  (一)注重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突出 特点是注重科学理论武装、科学理论指导,并善于推进理论创新。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所以,在当代中国,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是要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并将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层次、方面、领域和环节。
  (二)注重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制度就是党在组织和运作的过程中所依据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原则、规范、体制、模式、规则、程序、机制的总称,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就应该首先明确什么样的制度才是科学的制度。科学制度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衡量标准。第一,层次性。科学制度不是“铁板一块”,是分层次的,其科学性就体现在鲜明的层次中。科学制度在体系上通常包括四个层次:根本制度、具体制度、体制、机制。第二,普适性。科学制度应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约束力,适用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运行的各个环节,适用于一切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导班子、党的组织,无论是谁,无论他职务多高、资格多老、功绩多大,无论他以什么样的理由和借口,都不能随意践踏和违背党的制度,否则都无一例外要受到惩处。第三,稳定性。科学制度不是变动无常的,不可以“朝令夕改”,更不可以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为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科学制度必须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保障党的建设顺利进行。
  (三)注重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抓手,是科学建党方式的直观表现。科学方法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基础上,经过群众和实践反复归纳、反复锤炼、反复检验而证明有效的工具、手段、方式与运行机制的总和。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虽然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所涵盖的内容很多,但其中的关键之点是要不断创新党要管党的方法路径,抓好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党要管党的命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何敬文
其他文献
提升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提升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自主品牌创新过程的分析,获取品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企业自主品牌创
目的:探讨矢状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3D-FS-FLASH-T1WI)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从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可以分为知识产生、知识编辑和知识应用3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从理论上讲,知识产生和知识编辑阶段是学者最关注的领域,知识应用阶段受到的关注最少。而实际上,只有这
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四项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基础信息化是整个公安工作的重要支撑。公安基层所队是公安信息收集、提炼的前端和源头、是公安信息应用的受益者。随着社会治安形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128层螺旋C 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取102例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目的:分析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研究总例数200例,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之间,总例数采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农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使之实现高端生态化。必须研究和把握高端生态海洋农业的发展规律,即依托科技和管理创
目的:探究早期肺癌诊断应用低剂量CT扫描诊断效果及检查符合率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接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将病理诊断结果作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12例过敏性紫癜和心肌损害患儿。采用随机数法,分
基于敏锐积极的反思性态度,批判性研究方法旗帜鲜明地表现为拒绝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否定主流意识形态和挑战社会现实。然而批判性研究方法仍然是一种处于弱势且不够成熟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