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运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作研究分析。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29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行中医护理。对比不同组别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组间护理前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较参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度较参照组的高(P<0.05)。结论 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运用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疼痛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97-02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多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无法对抗脊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致皮肤感染,最终引发带状疱疹[1]。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随着其年龄增长患病概率也随之增加。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快速改善患者皮损状况,达到治疗效果,但多数患者均会存在后遗神经痛现象,所带给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2]。中医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因此多予以针灸疗法进行舒经通络、行气活血,但为确保临床治疗效果,还需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2]。为此,本文特就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运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作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9~73岁,平均(51.82±6.3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7.50±2.42)个月。研究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0~74岁,平均(52.13±6.41)岁;病程3~18个月,平均(7.32±2.52)个月。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资料比较(P>0.05)。
1.2 纳排标准
入选标准:均达到《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确诊标准[2];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
剔除标准:合并其他皮肤病者;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组间患者均予以针灸联合西药口服治疗,参照组在治疗期间行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指导及针灸治疗宣教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情志护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往往因疼痛而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引发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志。此时,护理人员需主动、耐心的与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观察分析影响患者情志的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指导。通过讲解治疗方法、预后效果、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及举成功治疗案例等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怀疑态度,帮助其消除消极心理;通过指导其看书、听音乐和八段锦坐姿训练等来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缓解其疼痛,从而避免其出现不良情志,保持良好心情。②针灸护理:由于多数患者未接受过针灸治疗,因此对此疗法还存在相应的恐惧、排斥和担心疗效的心理。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后需详细对患者进行针灸知识宣教,如操作方法、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同时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治疗;对患者的困惑进行耐心解答。实施针灸时需确保室内温度适当,避免着凉,保护好患者隐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饮食护理:通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会因疼痛而影响食欲,护理人员需予以及时干预,告知患者食欲不振可影响机体营养摄入,从而降低免疫力,进而影响病情康复。按中医辨证分型给其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如指导湿热盛者多进食绿豆汤、冬瓜和薏米粥等可祛热解毒、健脾渗湿的食物;气滞血瘀者多进食丝瓜、陈皮、茴香和白菜等可行气通络食物。④睡眠护理:疼痛也会严重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疼痛管理。如按医嘱应用止疼药,同时通过按摩缓解患者痛感;指导患者睡前泡脚和喝牛奶等。此外,还需确保病室安静、整洁,创建良好的睡眠氛围。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不同组别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疼痛: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以0~10点状标尺由患者选取数值描述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2]。生活质量:应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估,量表总分60分,共12项,包含食欲、精神、体力和睡眠等,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2]。通过院内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71~90分为满意,51~70分为一般满意,0~50分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护理前NRS和QOL评分对比(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参照组低,QOL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不同组别总体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的治疗中,通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就是比较常见的中医疗法,然而由于多数患者对针灸治疗知识的欠缺,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等,从而极易出现消极心理,进而影响其食欲及睡眠[3]。因此,为确保针灸治疗效果,还需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可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进行辨证护理服务,并且其疗效已经临床证实[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NRS和QO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参照组低,QOL评分较参照组高;且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中医护理对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情志是人们体现心理活动的主要形式,若七情太甚易伤五脏,致使脏腑功能异常、气血不和,从而加重病情,因此需注重患者的情志疏导,良好的情志可助气血通畅,改善病情[5]。通过针灸护理,可消极患者对此疗法的错误认知,从而積极主动的配合治疗;通过辨证施护的饮食护理更有利于增进患者食欲,增强体质;通过睡眠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睡眠质量,避免引发其焦虑心理,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
总之,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运用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疼痛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总体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梦仙.中医特色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185.
[2]陈花,洪小萍.中医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112-113.
[3]路广利,郭淑霞.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运用中医护理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20,7(1):200-201.
[4]李可臣.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56-57.
[5]陶璐.探索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8,5(22):232.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97-02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多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无法对抗脊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致皮肤感染,最终引发带状疱疹[1]。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随着其年龄增长患病概率也随之增加。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快速改善患者皮损状况,达到治疗效果,但多数患者均会存在后遗神经痛现象,所带给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2]。中医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因此多予以针灸疗法进行舒经通络、行气活血,但为确保临床治疗效果,还需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2]。为此,本文特就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运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作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参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9~73岁,平均(51.82±6.3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7.50±2.42)个月。研究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0~74岁,平均(52.13±6.41)岁;病程3~18个月,平均(7.32±2.52)个月。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资料比较(P>0.05)。
1.2 纳排标准
入选标准:均达到《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确诊标准[2];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
剔除标准:合并其他皮肤病者;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组间患者均予以针灸联合西药口服治疗,参照组在治疗期间行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指导及针灸治疗宣教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情志护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往往因疼痛而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引发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志。此时,护理人员需主动、耐心的与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观察分析影响患者情志的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指导。通过讲解治疗方法、预后效果、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及举成功治疗案例等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怀疑态度,帮助其消除消极心理;通过指导其看书、听音乐和八段锦坐姿训练等来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缓解其疼痛,从而避免其出现不良情志,保持良好心情。②针灸护理:由于多数患者未接受过针灸治疗,因此对此疗法还存在相应的恐惧、排斥和担心疗效的心理。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后需详细对患者进行针灸知识宣教,如操作方法、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同时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治疗;对患者的困惑进行耐心解答。实施针灸时需确保室内温度适当,避免着凉,保护好患者隐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饮食护理:通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会因疼痛而影响食欲,护理人员需予以及时干预,告知患者食欲不振可影响机体营养摄入,从而降低免疫力,进而影响病情康复。按中医辨证分型给其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如指导湿热盛者多进食绿豆汤、冬瓜和薏米粥等可祛热解毒、健脾渗湿的食物;气滞血瘀者多进食丝瓜、陈皮、茴香和白菜等可行气通络食物。④睡眠护理:疼痛也会严重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疼痛管理。如按医嘱应用止疼药,同时通过按摩缓解患者痛感;指导患者睡前泡脚和喝牛奶等。此外,还需确保病室安静、整洁,创建良好的睡眠氛围。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不同组别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疼痛: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以0~10点状标尺由患者选取数值描述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2]。生活质量:应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估,量表总分60分,共12项,包含食欲、精神、体力和睡眠等,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2]。通过院内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71~90分为满意,51~70分为一般满意,0~50分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护理前NRS和QOL评分对比(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参照组低,QOL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不同组别总体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的治疗中,通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就是比较常见的中医疗法,然而由于多数患者对针灸治疗知识的欠缺,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等,从而极易出现消极心理,进而影响其食欲及睡眠[3]。因此,为确保针灸治疗效果,还需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可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进行辨证护理服务,并且其疗效已经临床证实[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NRS和QO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参照组低,QOL评分较参照组高;且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中医护理对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情志是人们体现心理活动的主要形式,若七情太甚易伤五脏,致使脏腑功能异常、气血不和,从而加重病情,因此需注重患者的情志疏导,良好的情志可助气血通畅,改善病情[5]。通过针灸护理,可消极患者对此疗法的错误认知,从而積极主动的配合治疗;通过辨证施护的饮食护理更有利于增进患者食欲,增强体质;通过睡眠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睡眠质量,避免引发其焦虑心理,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
总之,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运用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疼痛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总体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梦仙.中医特色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185.
[2]陈花,洪小萍.中医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112-113.
[3]路广利,郭淑霞.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运用中医护理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20,7(1):200-201.
[4]李可臣.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56-57.
[5]陶璐.探索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8,5(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