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小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一、多读书,多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古人在阅读与写作上的经验之谈,形象地描述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即阅读是用来吸收,写作是用来表达。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巩固掌握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还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写作则是将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词汇、知识调动出来,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因此,增加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阅读层面,提高阅读质量。从低段开始就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把他们读到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积累读到的好的句子或段落,高年级学生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二、多观察,提高认识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课标》中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真实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低段开始,老师就为写作做准备。刚开始让学生画喜欢的人物、景色,说一说自己畫的什么,写在图画的下面,从画到说到写,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三、多鼓励,少批评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程度较差的学生,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要会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作文在同学之间传阅,那是一种幸福。学生有了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四、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
1.上好口语交际课,激发写作兴趣
在小学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写出好文章是不现实的,但要求孩子写清自己的建议、想法还是有可能的。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教学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是在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例如,:小型的辩论会、演讲、竞选班干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写作,而且有内容可写。所以上好口语交际,对孩子们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2.少些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写作
在传统的习作中,多是命题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多数学生感到头疼,不知该说什么。相比较而言,他们大多喜欢周记,因为周记没有题目的限制,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会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有话说就写什么,写自己想说的话。《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孩子们实际,让孩子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习作课,我们多设计半开放命题或开放命题,每次习作,都不只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畅所欲言,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尽情地挥洒。
五、重视作文批改和修改
1.重视作文批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教师单方面参与。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也千篇一律,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写作兴趣不浓的学生更应“放大其优点”,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传统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践训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教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喜欢上习作,从而习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总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学生喜欢上写作,相信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小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一、多读书,多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古人在阅读与写作上的经验之谈,形象地描述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即阅读是用来吸收,写作是用来表达。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巩固掌握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还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写作则是将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词汇、知识调动出来,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因此,增加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阅读层面,提高阅读质量。从低段开始就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把他们读到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积累读到的好的句子或段落,高年级学生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二、多观察,提高认识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课标》中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真实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低段开始,老师就为写作做准备。刚开始让学生画喜欢的人物、景色,说一说自己畫的什么,写在图画的下面,从画到说到写,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三、多鼓励,少批评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程度较差的学生,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要会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作文在同学之间传阅,那是一种幸福。学生有了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四、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
1.上好口语交际课,激发写作兴趣
在小学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写出好文章是不现实的,但要求孩子写清自己的建议、想法还是有可能的。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教学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是在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例如,:小型的辩论会、演讲、竞选班干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写作,而且有内容可写。所以上好口语交际,对孩子们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2.少些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写作
在传统的习作中,多是命题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多数学生感到头疼,不知该说什么。相比较而言,他们大多喜欢周记,因为周记没有题目的限制,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会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有话说就写什么,写自己想说的话。《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孩子们实际,让孩子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习作课,我们多设计半开放命题或开放命题,每次习作,都不只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畅所欲言,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尽情地挥洒。
五、重视作文批改和修改
1.重视作文批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教师单方面参与。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也千篇一律,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写作兴趣不浓的学生更应“放大其优点”,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传统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践训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教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喜欢上习作,从而习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总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学生喜欢上写作,相信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