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分析,以期拓展学习平台,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突出教学应用价值,辅助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一、创设人机交互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吸引学生求索、激励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也是教学活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导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契合不同维度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具体来说,要实现“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目标,就要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借助形象逼真、生动精彩的情境片段进行还原。
以“题组训练”为例,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则可选用“人机交互式”演示,用软件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在笔算后,选择答案即可。若答对了,窗口会即时弹出激励性文字;若答错了,窗口也会弹出文字提醒,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三次解題均错,则会显示解题步骤。这类信息软件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以调整教学方式。
二、推动直观媒体信息交互传输,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概念是公认的教学难点,其教学形式通常是教师以自我理解的形式给学生讲述其中的内涵和关联;而学生学习概念时,则多采用被动记忆的形式,并没有真正理解,也不会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瓶颈。直观、多元化的媒介信息交互机制,为广大学生带来了灵动活现的课堂,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以“代数函数”概念为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有清晰的认识。但课本上的叙述生涩难懂,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特性予以呈现。首先用声音、动画分别显示“解析式y=x+1”“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等,对概念进行诠释;接着再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以此推导出“y与x的函数关系”,进而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化复杂理论为简明操作,拓展数学学习平台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课件,让广大学生的学习平台得到无限拓展,学习领域也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系统的丰富学习资源,指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自主开发和探究课外学习平台,进而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选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方式是先引导学生在数据中找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进行分组并逐个罗列每组中数据的个数,然后计算并绘制频数分布表,最后再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一过程复杂费时。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直接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一键排序。这一操作不仅能够迅速得出最大值、最小值和各组频数,还能快速绘出柱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等。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数学资源,特别是在线视频,以此展开师生或生生面对面的交流,提高辅导效果。
四、灵活设计教学动画,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精深和逻辑推理的精彩。
比如在讲授“立体几何的面积、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设计教学动画,并加入恰当的解说和音乐,让学生加深体验;然后,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挖掘各图形间内在联系的同时,掌握计算公式。
又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先模拟出荡秋千的动画轨迹,从而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再用动画展示画圆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知识。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搜集更多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趣味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进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 2015(8):207.
[2]丁鑫.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2):12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一、创设人机交互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吸引学生求索、激励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也是教学活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导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契合不同维度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具体来说,要实现“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目标,就要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借助形象逼真、生动精彩的情境片段进行还原。
以“题组训练”为例,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则可选用“人机交互式”演示,用软件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在笔算后,选择答案即可。若答对了,窗口会即时弹出激励性文字;若答错了,窗口也会弹出文字提醒,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三次解題均错,则会显示解题步骤。这类信息软件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以调整教学方式。
二、推动直观媒体信息交互传输,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概念是公认的教学难点,其教学形式通常是教师以自我理解的形式给学生讲述其中的内涵和关联;而学生学习概念时,则多采用被动记忆的形式,并没有真正理解,也不会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瓶颈。直观、多元化的媒介信息交互机制,为广大学生带来了灵动活现的课堂,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以“代数函数”概念为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有清晰的认识。但课本上的叙述生涩难懂,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特性予以呈现。首先用声音、动画分别显示“解析式y=x+1”“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等,对概念进行诠释;接着再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以此推导出“y与x的函数关系”,进而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化复杂理论为简明操作,拓展数学学习平台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课件,让广大学生的学习平台得到无限拓展,学习领域也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系统的丰富学习资源,指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自主开发和探究课外学习平台,进而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选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方式是先引导学生在数据中找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进行分组并逐个罗列每组中数据的个数,然后计算并绘制频数分布表,最后再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一过程复杂费时。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直接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一键排序。这一操作不仅能够迅速得出最大值、最小值和各组频数,还能快速绘出柱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等。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数学资源,特别是在线视频,以此展开师生或生生面对面的交流,提高辅导效果。
四、灵活设计教学动画,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精深和逻辑推理的精彩。
比如在讲授“立体几何的面积、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设计教学动画,并加入恰当的解说和音乐,让学生加深体验;然后,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挖掘各图形间内在联系的同时,掌握计算公式。
又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先模拟出荡秋千的动画轨迹,从而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再用动画展示画圆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知识。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搜集更多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趣味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进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 2015(8):207.
[2]丁鑫.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