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会计信息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并结合现实条件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从而实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1.缺乏规范的会计基础。(1)账簿设置:一些单位在账簿的使用上没有做到统一规范,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使得各明细账的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无法进行。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存在混用现象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被忽视不填;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一旦账簿登记发生错误,其更正方法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等。(2)记账凭证:一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二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三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而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造成“结余”科目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四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不详细,写得过于简单;五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出现不同收入相互混淆的现象,处理业务不及时。(3)原始凭证:一是原始凭证不真实;二是凭证填写不完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最初的原始凭证审核环节上存在着不规范。不少原始凭证存在漏填、少填和不填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原始凭证的填写存在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一旦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在没有经过严格审核的情况下被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将会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一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二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三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四是少数当事人为了侵吞单位公款或对方为了偷漏税款而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
2.缺少统一的开支标准,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1)费用开支定额标准不统一。经费开支标准落后于实际,对单位有些支出很难审核其是否符合规定,致使个别单位巧立名目随意发放福利、补贴和奖金。因此,制定统一的、可行的、合理的经费开支标准在实行集中核算后很重要。(2)部门预算不规范。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政部门对经费管理是事后核算,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3)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一些部门和单位未经正常建设程序,对投资规模擅自进行扩大,超计划、超预算现象严重。有些单位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固定资产明细账长期缺失,新增固定资产并未记账,存在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缺少透明度较高的会计报告。一是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会计信息不便于利用。未能详细提供各类资金的收支余超,不便于进行财务分析。二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情况,不能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缺乏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成绩、问题和风险的揭示。(5)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缺少规范的票据使用与管理。一些单位收入不按规定使用票据,账外设账,甚至私设“小金库”,内部票据领购缴销制度不规范,收入不按时解缴。二是缺少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单位每项费用开支都必须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但一方面单位财务审批人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稽核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经常会出现原始凭证内容不齐全,手续不完备,非法票据甚至是白条报销的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依法理财观念。单位领导作为会计责任第一承担者,应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加强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一些规范行政单位财务行为的规定,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2.会计基础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我国预算会计会计基础应是渐进式转变,先事业单位会计后政府会计,先报告系统后预算系统,先个体后整体,先地方后中央。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政府的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
3.加大管理约束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特别要从严控制招待费、车辆费、会议费支出等;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严控制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各项费用,尤其是还未立项、专项资金未到位就列支各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要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
4.通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要选配具有财务会计专业技能的人员从事报账工作,不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预算管理的实施、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无从谈起;核算中心要加强报账会计的业务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报账会计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
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要把行政事業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要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地区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6.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内控措施。一是建立科学、合理内部牵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并不断的进行完善。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让有财务管理技能、熟悉财政法规、政策的专业人员担任内部稽核岗位,对单位内部开支进行初步审核,加强对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三是建立规范的票据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确保预算外资金按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效率不高,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存在大量会计行为不规范、信息失真严重等问题,易引发会计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体制,优化会计核算方式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参 考 文 献
[1]于鲲.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改革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2]王凤军.试论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8-09
[3]郑小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J].企业导报.2009(11)
[4]刘艳蕾.现行预算会计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0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1.缺乏规范的会计基础。(1)账簿设置:一些单位在账簿的使用上没有做到统一规范,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使得各明细账的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无法进行。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存在混用现象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被忽视不填;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一旦账簿登记发生错误,其更正方法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等。(2)记账凭证:一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二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三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而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造成“结余”科目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四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不详细,写得过于简单;五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出现不同收入相互混淆的现象,处理业务不及时。(3)原始凭证:一是原始凭证不真实;二是凭证填写不完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最初的原始凭证审核环节上存在着不规范。不少原始凭证存在漏填、少填和不填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原始凭证的填写存在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一旦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在没有经过严格审核的情况下被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将会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一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二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三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四是少数当事人为了侵吞单位公款或对方为了偷漏税款而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
2.缺少统一的开支标准,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1)费用开支定额标准不统一。经费开支标准落后于实际,对单位有些支出很难审核其是否符合规定,致使个别单位巧立名目随意发放福利、补贴和奖金。因此,制定统一的、可行的、合理的经费开支标准在实行集中核算后很重要。(2)部门预算不规范。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政部门对经费管理是事后核算,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3)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一些部门和单位未经正常建设程序,对投资规模擅自进行扩大,超计划、超预算现象严重。有些单位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固定资产明细账长期缺失,新增固定资产并未记账,存在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缺少透明度较高的会计报告。一是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会计信息不便于利用。未能详细提供各类资金的收支余超,不便于进行财务分析。二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情况,不能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缺乏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成绩、问题和风险的揭示。(5)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缺少规范的票据使用与管理。一些单位收入不按规定使用票据,账外设账,甚至私设“小金库”,内部票据领购缴销制度不规范,收入不按时解缴。二是缺少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单位每项费用开支都必须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但一方面单位财务审批人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稽核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经常会出现原始凭证内容不齐全,手续不完备,非法票据甚至是白条报销的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依法理财观念。单位领导作为会计责任第一承担者,应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加强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一些规范行政单位财务行为的规定,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2.会计基础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我国预算会计会计基础应是渐进式转变,先事业单位会计后政府会计,先报告系统后预算系统,先个体后整体,先地方后中央。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政府的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
3.加大管理约束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特别要从严控制招待费、车辆费、会议费支出等;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严控制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各项费用,尤其是还未立项、专项资金未到位就列支各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要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
4.通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要选配具有财务会计专业技能的人员从事报账工作,不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预算管理的实施、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无从谈起;核算中心要加强报账会计的业务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报账会计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
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要把行政事業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要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地区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6.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内控措施。一是建立科学、合理内部牵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并不断的进行完善。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让有财务管理技能、熟悉财政法规、政策的专业人员担任内部稽核岗位,对单位内部开支进行初步审核,加强对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三是建立规范的票据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确保预算外资金按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效率不高,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存在大量会计行为不规范、信息失真严重等问题,易引发会计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体制,优化会计核算方式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参 考 文 献
[1]于鲲.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改革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2]王凤军.试论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8-09
[3]郑小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J].企业导报.2009(11)
[4]刘艳蕾.现行预算会计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