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冬病”可以“夏治”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冬病夏治,多数人的印象仅限于“敷贴”之类。其实,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不少疾病可以通过“夏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呼吸系统疾病
  用中药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是为人熟知的“冬病夏治”之法。
  敷贴治疗是中医最常用的“内病外治”法,除了能治疗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体质虚弱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外,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敷贴的时间一般在三伏天开始,需经6至12次治疗,连续三年为1个疗程。最常见的是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复方中药,通过皮肤渗透,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
  手足癣、冻疮
  在夏季采用中药浸泡的方法来防治手足癣、冻疮等皮肤疾病,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盛夏之际,人体皮肤的温度和湿度最高,毛孔开泄,药液最易透达皮肤深处,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时用恰当的中药进行浸泡,不仅能治疗手足部的皮肤瘙痒、浸渍、水疱、糜烂,还可防治冬季易发的皮肤粗糙、皲裂和出血。中药浸泡液可选用中药鹅掌风浸药等,也可到各大中医院配制。
  中医认为,手足癣是由湿热或血虚风燥所致,在夏季主要是湿热所致。在中药浸泡的同时,配合内服中药,有利于增加和巩固疗效。特别提醒,外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使用复方类的外用药,因为这类药中都含有激素,容易使手足癣加重。
  冻疮是不少女性和儿童每到冬季的烦恼。从中医角度说,是气血凝滞引起的。夏季用中药膏剂敷贴、中药煎熬浸泡等方法治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骨关节疾病
  每到夏季,因吹空调冷气过度而导致关节病发作,尤其是颈椎病、肩周炎加重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原本常在寒冷季节发作的疾病,如今因为空调的普及也在夏季频发。
  采用温灸手法刺激相應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
  胃痛腹泻
  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但近年来,由于在夏季饮用冷饮过多或吃完麻辣食物后立即喝冰镇饮料而导致发病的人群越来越多。这类人群在三伏天里进行针灸、艾灸等治疗,可缓解症状,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一般情况下,1个疗程10次,通过1至2个疗程的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原发性痛经
  不少爱美的女孩热衷穿短裙、热裤,月经前大量吃冷饮,在经期不注意保暖,房间内空调的温度过低,这些生活习惯都很容易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加剧。
  夏季人体阳气旺盛、气血畅通,此时如果接受恰当的针灸治疗,效果远胜其他时间。一般在经期前到医院针灸2至3次,经过两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鸡血浆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方法.以环丙氨嗪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具有高选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5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意象油画展”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作了《关于意象油画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意象油画”一词。然而也有不同的声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数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运算的准则或者规则来培养学生形成自身对外界事物分析的一种数学模式,称之为“数学化”。“数学化”过程对小学生构成数学认知有
期刊
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受到世界文坛的关注,在文学界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对莫言小说的理论研究也是一片众声喧哗。但是多数观点都是散乱的、片断的、局部的,甚至有评论家
法治节目不能仅仅追求感官刺激,光图节目好看;法治节目重在普法,开启民智,为百姓排忧解难。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在传播实践中,从电视生产与管理的角度而言,不论是一个频道,还
中国文学到20世纪九十年代,面临着如何发展的危机。一方面,在文学的自主自足要求已经获得最大限度满足,她本身在欣喜若狂时变得手足无措,因为在挣脱尽可能的束缚以获得自由之际,却
本文以《庄子》内篇为研究对象,考察庄子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特征及内在成因,以此为基础,揭示庄子散文的“诗哲同源”。 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庄子是超然独立的哲学思想家,又是空
冬病夏治并非必须赶在入伏的第一天效果最好,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入伏第一天并非都是各地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一天。  夏季易复发患者要抓紧治疗  专家建议,哮喘、关节炎等冬季病情易加重、夏季易复发的患者,夏至日(今年为6月21日)后即可开始治疗,这样可增加治疗次数,以增强疗效;对于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夏季不易复发的患者,可在入伏(今年为7月14日)以后开始治疗,每次治疗后7~10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