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

方法

试验设计属于前瞻性随访研究,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年龄≥75岁组和年龄<75岁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辅以住院随访、门诊随访。生存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与年龄<75岁组相比,年龄≥75岁组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较高,男性、糖尿病比例和体质指数(BMI)较低。年龄较高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高,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Kaplan-Meier曲线表明,年龄≥75岁组全因死亡率(χ2=4.005,P=0.045)、非心血管死亡率(χ2=4.418,P=0.041)显著高于年龄<75岁组,而心血管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χ2=0.754,P=0.385)。在非心血管死亡的患者中,年龄≥75岁组死于肺部感染者12例(63.2%),年龄<75岁组死于肺部感染者3例(25.0%),2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P=0.038)。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是预测急性心衰患者全死因[HR(95%CI):1.75(1.28~3.13),Waldχ2=2.914,P=0.026]和非心血管死亡[HR(95%CI):2.71(1.50~6.55),Waldχ2=2.266,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75岁是影响急性心衰患者全死因和非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非影响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于建立更合理的老年心衰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晚期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芬太尼贴剂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使用芬太尼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痛有效率为76%(3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6%(28/50)(χ2=4.46,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城区社区居住的老年人,通过问卷、现场测试和血样本采集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贫血的判定标准采用WHO标准,问卷调查健康评价指标包括视力减退、生理失能、健康状况下降、生活自理、疲劳、厌食、独立行走距离、运动频率、近期感冒发生频次、跌倒、智力状况及计算能力等。结果共获得资料完整者1 948例,其中男性790例、女性1
目的探讨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特点。方法收集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分析两组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及特点,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共3 834例患者纳入研究,12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总跌倒发生率为3.1‰,服药组和非服药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2.5‰(8/638)和1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血清尿酸(S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 091例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入组患者是否患有DPN进行诊断并记录,根据患者是否患有DPN分为两组:DPN组517例和非DPN组574例。采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等指标,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计算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
目的研究总RNA起始量、接头稀释比例、聚合酶链反应(PCR)循环数3种不同条件对脑组织miRNA建库测序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摸索脑脊液miRNA微量建库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测序数据量、检测的miRNA数量、定量准确性3个指标,比较总RNA起始量、接头稀释及PCR循环数3种不同条件对建库测序质量的影响。结果常量(1 μg)建库中,进行接头稀释及22个PCR循环数的文库测序质量最好;微量(10 ng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异常的磁共振(MR)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因MR-DWI异常而接受MR引导下前列腺穿刺56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分析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对前列腺癌组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对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连续入选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采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分别采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及心肌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治疗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治疗老年人角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CNV老年患者40例(50只眼),以2015年1—12月的20例患者(22只眼)为观察组,给予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以2014年6—12月的20例患者(28只眼)为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视力、CNV面积、眼压和治疗有效率,治疗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有无复发和并发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前循环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狭窄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脑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于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行头颅MRI或CT平扫,以及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4D 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CTA-CTP)检查的老年患者影像数据,采用MIP及CPR等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