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全麻恢复期应激的防治: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效果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防治效果。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D-L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D-L组和L组于气管导管前1/3和套囊表面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D组涂抹石蜡油;D-L组和D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给药时间10 min,L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监测围气管拔管期HR和MAP,记录气管拔管反应发生情况;于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和气管拔管后5 min(t2)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记录麻醉恢复期呛咳和躁动评分。

结果

与D组和L组比较,D-L组呛咳及气管拔管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分别为27%、37%、6%;23%、27%、3%,P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IL-1β/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在七氟烷诱发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分别接种于96孔板(1×104个/ml,200μl/孔)和6孔板(1×106个/ml,2ml/孔)中,培养7d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IL-1受体拮抗剂组(I组)。C组常规培养,I组加入IL-1受体拮抗剂IL-1ra1μg/μl孵育30min后,将S组和I组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培养5h。收集神经元,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新生大鼠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84只,雌雄不拘,7日龄,体重14~18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2):对照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P组腹腔注射丙泊酚30mg/kg,C组腹腔注射脂肪乳3mg/kg,每20min给予首剂量的1/2,共给药3次,连续注射3d。第1天给药后,取大鼠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丙泊酚最后1次给药后3、7和28d时处死大鼠取双侧海马,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总蛋白和膜蛋白含有Gl
目的评价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时脑电波的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1只,20~22月龄,体重450~5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8)和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组(S组,n=13)。S组大鼠置于麻醉箱中,通入3%七氟烷和30%氧气的混合气体,设置氧气流量3L/min,维持3h,每间隔1周吸入1次,共3次;C组仅吸入70%空气-30%氧气混合气体。2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认知功能,采用多通道生理信号系统采集并分析脑电图,脑电波信号记录时间30min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浓度。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年龄34~68岁,BMI19~24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4):全身麻醉组(G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GE组麻醉诱导前经L1,2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达到T6后进行全身麻醉,方法同G组。术后采用PCIA,维持VAS评分
目的确定瑞马唑仑用于颈内静脉穿刺术镇静时抑制患者通气功能的效力。方法拟在局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减轻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机制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铁死亡的关系。方法择期行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4~8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TI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UTI组将乌司他丁20000U/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于切皮前20min时经15min中心静脉输注50ml,于CPB10min时经15minCPB管路滴注50ml;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