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联系,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学号。
  课前和学生谈话:某某同学,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班级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叫什么名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刚才课间的时候,我通过了解记住了四(3)班一些同学的名字,你叫?菖?菖?菖,我还知道你和某某同学是好朋友,对吧?我还知道你叫?菖?菖?菖,你是好朋友?(学生哄堂大笑),你们笑什么?哦,对了,我应该说你和谁是好朋友,那就对了,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自然数之间的一些朋友关系。(板书:自然数)哪位同学告诉我,你知道的自然数有哪些呢?(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引入,说明“一个人是好朋友”这样的关系不能成立,从而为说清楚“倍数”和“因数”这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而且明确交代了研究“倍数”和“因数”是在自然数的范围之内。】
  二、教学“倍数”及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教学“倍数”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非常熟悉的画面。屏幕出示3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几朵?黄花呢?你能告诉大家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吗?(2倍)
  师:说得真好,再看下一题:屏幕出示3朵红花,12朵蓝花。红花几朵?蓝花呢?你知道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吗?知道的同学一起说。(4倍)
  师:通过刚才的两幅图我们知道了:6是3的()倍;12是3的()倍。
  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6是3的()倍”,在这句话中,“6”“3”这两个数都是自然数,那么6和3之间就有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是“倍数”关系,(板书:倍数)那谁是谁的倍数呢?(6是3的倍数)
  师:说得真好。
  师:再看下面“12是3的()倍”这句话,12和3也是自然数,那么12和3之间也有这种“倍数”关系了,我们也可以说12是3的倍数。好的,你还知道哪个数也是3的倍数?你说,你说,你接着说,你再说!(让学生说清楚谁是3的倍数)
  我能说30是倍数吗?不行,这就像我刚才说?菖?菖?菖一个人是朋友,那就不对了,一定要说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设计意图: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由熟悉的概念“倍”唤醒了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再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了“倍数”的概念,而且着重训练了“哪个数是3的倍数”这样科学、完整的说法,和前面“好朋友”的说法自然而然联系到了一起,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师:哦,真的太多了,那你能不能从小到大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3的倍数呢?
  生:能。
  师:好,那就开始写。
  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师:停!我想如果我不说停的话,大家就会这么一直写下去了,我想找位同学说说,你写的数有哪些?
  生报出写的3的倍数(多请几位学生说说)能够在这儿讨论得出3也是3的倍数。
  师: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找的。
  (从3的1倍数开始找起3×1,然后2倍就是3×2、3倍是3×3、4倍是3×4……)
  师:这样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了3的倍数了,你会了吗?
  师:我看同学们都信心十足,那我们来试一试。
  请你口答: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了,那么你看看屏幕,师读出(3的倍数、2的倍数和5的倍数)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比一比,一个数最小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找一找,一个数最大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数一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讨论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最小本身、最大没有,个数无限个
  三、认识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1.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中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倍数关系,还有和倍数紧密相连的知识。我们先来研究一道题:这里有1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每排摆几个?可以摆几排?
  师:如果请你用一道乘法算式,来把你所要摆的长方形的形状表示出来,行吗?
  生回答出一个算式。
  师:你是这样摆的吗?(课件出示图形)
  师:还可以怎样摆?
  师:还有吗?
  师:用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摆成长方形,可以有三种基本摆法,由此得到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这三道乘法算式,看起来是多么简单,多么熟悉。我们就看这个算式,3×4=12,从3、4、12这三个数中,你可以知道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倍数关系有了,那么12和4之间、12和3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打开课本第70页,自己阅读。学生阅读课本后,问学生:你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知识?(因数)
  师:很好,那什么是因数呢?你能结合这个算式说一说吗?(板书:因数)学生说完后,出示课本一段话:“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师:看来这位同学看书看得很认真。那么请你根据2×6=12也来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指名说)
  那么1×12=12,这个算式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我刚才听到这位同学在说的时候有两句特别有趣,是哪两句啊?(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在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
  师:还有问题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书上有一行小字:“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今天研究的好朋友是不包括0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存在着“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之间还有另外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课本,了解“因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师生的问答之间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更加明确了“倍数”和“因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2.练习倍数和因数
  师:下面有几道算式,请同学们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可以吗?
  屏幕出示:11×4=44 12×5=60
   24÷4=6
  四、探究找因数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现在来学学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屏幕出现请你说出12的所有因数。(不重复、不遗漏)同桌讨论后汇报结果。
  师:你真棒,你能说说是怎么找到的吗?
  师总结:原来你是想()×()=12,那么这两个数就都是12的因数,而且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几个啊?(2个)
  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从1开始想起,有了1就有12;然后看看用2再试试有了2就有6,然后用3试试,有了3就有4。
  师:那为什么不继续往下找呢?
  【设计意图:以找“12的所有因数”为例题,引导学生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这样做,一是结合学生在自学时的已有知识,他们会很容易地找出12的所有因数;二是降低了课本上找“36的所有因数”的难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师:你会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了吗?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话,让我们试一试下面的题目,屏幕出示:
  请你找出16的因数有____36的因数有____
  (师:4为什么不是一对啊?)
  生自己完成在作业纸上
  师提问:我们也能像刚才一样,从最小、最大和个数三个方面来看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最小是谁啊?(1),最大的因数有吗?(是它本身),个数虽然不一样,但是(有限)。
  五、课题小结及巩固练习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下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你今天学得怎么样,好不好?
  1.小侦探,巧填数字
  (1)7的因数有____。
  (2)从小到大写出5个10的倍数____。
  (3)5最小的倍数是____,9最大的因数是____。
  (4)在6,10,14,18这四个数中,____是____的倍数,____是____的因数。
  2.小法官,明辨是非(用手势表示)
  (1)因为2×3=6,所以2是因数,6是倍数。()
  (2)17的最小倍数是34。()
  (3)8是8的倍数,8也是8的因数。()
  (4)因为18÷3=6,所以18是6的倍数。()
  (5)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3.师: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游戏,好吗?大家请听好:
  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40的因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4.头脑风暴
  8是()的倍数 师:()填的其实是8的因数
  8是()的因数 师:()填的其实是8的倍数
  8是()的因数,也是()的倍数。 师:你能填上同样的数吗?
  25的因数的个数一定比15的多!是这样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既巩固了基础,又有所提升。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运用了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头脑风暴的设计,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看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精彩,看什么?不是看课堂中的教师演绎得如何,而是看课堂中的学生表现得如何。多次听黄娇艳老师执教《确定位置》这一课,每次的感觉都是那么的激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竟然如此活跃,很多知识点甚至不用老师讲老师教,学生就能互相启发、相互碰撞出来。这样的课有什么奥秘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黄老师的课堂,一起去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去探寻数学课堂中,是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如此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培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分析了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高职院校向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1-0092-02  0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现
摘要:山飒是活跃在法国当代文壇的中国女作家,《围棋少女》是山飒的第三本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2001年,在同一年摘得了中学生龚古尔文学奖的桂冠。作为一名中国人,山飒的法文小说旨在展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通过对以法语创作的作品《围棋少女》的研究,本文将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和波伏娃的女性理论研究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反映。  关键词:山飒;《围棋少女》;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5
功能性纤维在仔猪日粮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它们自然存在于天然饲料原料中,或以纯合的形式加入日粮中,这两种形态的功能纤维均会对仔猪的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6-0001-03  纤维是仔猪日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动物获得最佳的健康和消化极为重要(图1)。某些类型的纤维具有促进肠道壁的成熟以及影响肠道内微生物
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常规形式,其失效性一直困扰着教学研究的有效性,似乎已经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瓶颈,几近令人窒息。  一个值得反复追问的话题:评课,还有多少水分应该拧干?  现如今的评课,大多成了赞美的同义词——我们在公开的观摩教学活动中所听到的评课,大多一团和气,真正的思考是很难听到的。至于激烈的辩论的声音,那就只有到网络上去寻找了——其实不仅是语文界久违了这种辩论的声音,在我们各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对于课程标准的体现,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以及教育相关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评价指标,能够对教育起到反思、监督、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也能够促进新课改的实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程标准;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 慕课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的教学过程,可以为学习者随时随地提供良好的开放式自主学习资源。目前,公开的在线开放式课程大多以理论较强的课程为主,对于高职理实一体课程,由于其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并且对实践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要实现在线理实一体开放式课程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在线开放式课程资源,促进高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关键词 慕课;理实一体课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学生大都可以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读题不准确,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最终在检查时也不能够发现错误。但是,只有教师把题目着重地再读一遍时,或者带着学生重新做一遍时,他们才能发现错误。于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学生粗心了、马虎了。  到底是不是学生的粗心、马虎导致了这些错误呢?笔者认为,不完全是。特别是对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所著《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佳作。在其众多汉译本中,以张谷若译本最具代表性,但对译本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从文本探讨译者翻译特色与翻译观。而在翻译研究中,副文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拟借鉴副文本理论探讨张谷若先生所秉持的翻译观,进一步提升译者对文学翻译中副文本因素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加注,创造出更高质量的译本。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絲》;副文本;注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中更强调核心素养的渗透,实现学生能够在数学上的深度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课例,通过课例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核心和思想,在更优的基础上理解与掌握初中的数学知识,也有助于教师开展深度的教学研究,实现学生数学上质的飞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