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清代词人孙麟趾,以其词学理论著作《词径》,为中国词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清代吴中、常州派词人均有密切交往,且工于填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然目前学界困于资料有限,对其研究尚远远不足,古代学者对他的研究亦只是零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使其生平事迹难得彰显。今据清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本《月坡词》一卷本及《月坡词》二卷本、《同治苏州府志》、《词话丛编》等文献,对孙麟趾的生平事迹作了较细致的订补。
【关 键 词】孙麟趾 小传 辑补
清代词人孙麟趾,《清史稿》无传,《清史列传》亦未补之。《全清词钞》曰:“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江苏长洲人,诸生。有《零珠词》、《碎玉词》共二卷。又有《清七家词选》七卷、《词韵指南》一卷、《嘉庆来绝妙近词》六卷、《续选》一卷、《一鱼庵词话》一卷、《词的》、《雅词万选》、《词学正宗》各若干卷。”[1]此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兹辑补其未备者八事:
一、孙麟趾,室名长啸轩、一鱼庵
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云:“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长洲人,诸生。”[2]
又,《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乙编载“孙麟趾,(籍贯)长洲,(字)清瑞,(号、别称、室名等)长啸轩、月坡、一鱼庵。”[3]
又,《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孙丈月坡名麟趾,号清瑞,长洲庠生也。”[2]
按:此明确记载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惟《孙月坡宋浣花合传》言其号清瑞,疑此抄写有误。
二、又有“桃花”、“半夜”之称
孙兆溎《片玉山房词话》“孙桃花”条:“家月坡有‘不网鱼儿,只网桃花片’之句,人因称之为孙桃花。”[4]
又,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孙半夜”条:“叶记:韩诗孙谈幼时及见孙月坡,年七十余矣,孑然一身,居小显子巷中,与韩家相近,每过从,必于夜乃去,阍人憾之,呼为‘孙半夜’。”[5]
三、约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前后
孙麟趾《词径》附录“刘履芬跋”条:“余以丙辰丁巳间,遇诸吴门。君年六十余,虽归里,家无一椽,僦居委巷中。……庚申寇乱,以老病死。”[6]
又,潘钟瑞抄《月坡词》一卷本附潘钟瑞跋曰:“迨庚申四月后遂无音耗。窃念养初、子绣均殉难城中,丈年将七十,贫病交萦,或存或亡,渺不可必。”[7]
按:据“刘履芬跋”,其“遇诸吴门”当为月坡晚年光景,距离“庚申寇乱”不远,所以“丙辰丁巳间”当为1856、1857年间。而“君年六十余”,按最大值计算,假定1856年孙麟趾六十九岁,那么其生年应是1787年,这是上限;按最小值计算,假定他1857年是六十岁,则其生年应是1797年,这是下限。由此,孙麟趾当出生于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至仁宗嘉庆二年(1797)之间,若取其中间值,较合理的推算即他约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前后。“庚申四月”即指1860年“庚申之乱”事,“丈年将七十”亦符合以上推算。
四、中年曾客居白门(今南京)汤贞愍公琴隐园,于秦淮河上同江南名士酬唱甚欢
《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月坡……客白门时居汤贞愍公琴隐园,贞愍提倡风雅,大会上下江诸名士于秦淮河上,花天月地酒赋琴歌,丈跞其侪偶咸惊异之。”“丈少壮时意兴豪甚,迨其中年,江山之观览、友朋之翕集举足以助其才气。”[2]
孙麟趾《词径》附录“刘履芬跋”条:“长洲孙君月坡,以词名道咸间。客金陵西江最久,刻所著词凡十余种。”[6]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今之玉田”条:“余与月坡定交,在寓居白门时。秦淮烟月,锺阜云岚,萧寺访秋,秦楼读曲,素心相乐,无日不偕。”[8]又,“月坡词刻”条:“甲辰秋,初识面,以《秋露》、《绣鸳》二册相质,余以玉田许之,遂成《拜玉词》,与余唱和诸首,皆在此卷。”[8]
按:“甲辰秋”即指道光二十四年(1844),据此可知月坡早年即喜作近游,家居日少,而客居金陵最久。中年与汤贞愍、蒋敦复、刘履芬等江南名士交游酬唱,性情豪迈,而才气更甚。
五、咸丰五年(1855),自江右避兵归隐城东陋巷,穷困潦倒仍与三五丈老往还唱和。后曾入陈心泉观察幕
潘钟瑞抄《月坡詞》二卷本附潘钟瑞后记曰:“月坡孙先生以词名于世,咸丰乙卯岁钟瑞始识先生,时先生自江右避兵归。”[2]
又,《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孙丈月坡名麟趾……抱才不遇,幕游半生,倦而归。与余单三五人往还唱和在丙辰丁巳间丈老矣,犹以词雄于里闬。所居东城小巷湫隘,晴亦积潦,窥门即吟哦。□盖赁屋止一椽,界其半为卧室,室惟一子妇、一女孙侍。纺绩之具、炊爨之所、楎椸杵臼、酱瓿齑瓮□雑其间,而文倚壁伏案几无容砚处,板扉上黏寸许纸,累累半系。诗词丛草或断句未成,或得一佳题识以伫□者,墨迹倾欹,微风吹之如万花飞舞。读其语滔滔清绝,不着一点尘埃,可爱亦可敬也。……丈之境遇一至于此,顾四方之士来吴,闻丈名辄遇访,稍稍得赠遗。”[2]
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八十九:“孙麟趾,字清瑞,诸生。有才不遇,久客于外,晚乃归里居城东陋巷,赁屋一椽,析其半为卧室。麟趾偃仰其间,客至则邀入茶寮酒肆,掀髯谈艺。自言作客数十年,不名一钱,惟以十余卷词付之梓人而已。”[9]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词刻”条:“粤氛炽后,月坡归吴门,陈心泉观察方宰琴川(今江苏常熟),延往署中。”[8]
按:潘钟瑞后记所言“咸丰乙卯岁”即咸丰五年(1855),孙麟趾最终因躲避战乱而结束半生的幕游生活,归隐故乡长洲。他归隐后的生活情况,据《孙月坡宋浣花合传》及《同治苏州府志(三)》中详细记载,亦可见他虽才气不凡,却始终怀才不遇。“作客数十年”后归隐故里,又因战乱而妻离子散,不得不过着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生活,幸赖四方友朋的稍许资助才得以存活。尽管境遇一度凄惨至此,他却仍保持与三五长老往还唱和;仍不忘著述,作出“滔滔清绝,不着一点尘埃,可爱亦可敬”的诗词。 六、咸丰七年(1857),往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入张子和大令幕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词刻”条:“咸丰七年,张子和大令来宰吾邑,偕月坡至,首询余状,因归晤焉。”[8]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余石庄茂才词”条:“子和大令宰兴化时,丁萍绿在其幕中,以词酬唱。子和宰宝山时,孙月坡在其幕中,唱和甚欢,月坡因有《海角词》之编也。……钟瑞注”[10]
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八十九:“孙麟趾……后有宝山令张某嗜词,延之入幕。”[9]
《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张子和大令嗜词,延丈复入幕,因往宝山,续得《海角词》一卷。”[2]
按:蒋敦复即为江苏宝山人,可知其言“吾邑”当指宝山。 又,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张子和大令词”条:“子和名熙,一字耔荷,山阴人。以父祖先后官江苏,侨寓白门……子和以纳粟官江苏,历署溧阳、宝山、兴化、丹徒各邑。”[10]可证月坡此时前往宝山无误。
七、咸丰十年(1860),逢“庚申之难”,苏城陷后,不知所终。当卒于咸丰十年前后
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八十九:“(孙麟趾)归未数月,苏城陷,不知所终。”[9]
孙麟趾《词径》附录“刘履芬跋”条:“长洲孙君月坡……庚申寇乱,以老病死。”[6]
潘钟瑞抄《月坡词》二卷本附潘钟瑞后记云:“庚申髪逆陷吾郡,不复得先生音耗。克复□访先生北蚬子巷故居,则已规为伪府,跨其街而中绝矣。念先生老且病,未必能脱,殆已殉难死矣。”[2]
《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此传拟于苏城未覆时,当不知月坡丈与浣花存亡消息。迨甲子归里始悉浣花被掳受戕事,而丈终无确耗。茫茫至今则以宋之家有人,而丈死无人并无家也。”[2]
按:此“庚申髪逆陷吾郡 ,不复得先生音耗。……殆已殉难死矣”及上文“刘履芬跋”跋中“庚申寇乱,以老病死”等语,皆言孙麟趾卒于庚申乱中,可证其卒年当为咸丰十年(1860)前后。
八、生平最工填词,曾刻小集几种。诗不多作,有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一卷,乃朱酉生、沈闰生所评点者。
孙兆溎《片玉山房词话》“王晴皋闻春雁词”条:“东省填词家,如家湘云、家月坡、严秋槎、戴己山、王晴皋,皆卓著一时,此外无闻矣,可见顾曲之难也。”[4]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词刻”条:“月坡客游,所得囊赀,尽以刻词,有《秋露》、《绣鸳》、《拜玉》、《说梦》、《补篱》、《水榭唱和》、《折柳》、《凤箫》、《叩门》、《倚阑问鹤》、《岚漪》、《听舻》、《琴川》、《采药》等词。”[8]
潘钟瑞抄《月坡词》二卷本附潘钟瑞后记:“月坡先生一十五卷词名,曰《秋露》、曰《绣鸳》、曰《拜玉》、曰《说梦》、曰《补篱》、曰《水榭倡和》、曰《折柳》、曰《凤箫》、曰《敂门》、曰《倚阑》、曰《问鹤》、曰《岚漪》、曰《听舻》,其二则余忘其名,抑或有一名而分二卷者,亦不复记忆也。诗则仅藏其《长啸轩诗钞》一册,有朱酉生、沈闰生诸先生评跋,盖少作耳。”[2]
参考文献:
[1]叶恭绰.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56.
[2]孙麟趾.月坡词[M].潘钟瑞抄二卷本.
[3]杨廷福,杨同甫.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8.
[4]孙兆溎.片玉山房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65,1668.
[5]叶昌炽.缘督庐日记[M].金梁.近世人物志[Z].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名人类(第62册)[Z].台北:明文书局,1985:340.
[6]孙麟趾.词径(附录)[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2558.
[7]孫麟趾.月坡词[M].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本一卷本.
[8]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666.
[9]冯桂芬,李铭皖,谭钧培.中国地方志集成·同治苏州府志(三)[Z].江苏、上海、四川: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343.
[10]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31,2930.
【关 键 词】孙麟趾 小传 辑补
清代词人孙麟趾,《清史稿》无传,《清史列传》亦未补之。《全清词钞》曰:“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江苏长洲人,诸生。有《零珠词》、《碎玉词》共二卷。又有《清七家词选》七卷、《词韵指南》一卷、《嘉庆来绝妙近词》六卷、《续选》一卷、《一鱼庵词话》一卷、《词的》、《雅词万选》、《词学正宗》各若干卷。”[1]此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兹辑补其未备者八事:
一、孙麟趾,室名长啸轩、一鱼庵
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云:“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长洲人,诸生。”[2]
又,《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乙编载“孙麟趾,(籍贯)长洲,(字)清瑞,(号、别称、室名等)长啸轩、月坡、一鱼庵。”[3]
又,《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孙丈月坡名麟趾,号清瑞,长洲庠生也。”[2]
按:此明确记载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惟《孙月坡宋浣花合传》言其号清瑞,疑此抄写有误。
二、又有“桃花”、“半夜”之称
孙兆溎《片玉山房词话》“孙桃花”条:“家月坡有‘不网鱼儿,只网桃花片’之句,人因称之为孙桃花。”[4]
又,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孙半夜”条:“叶记:韩诗孙谈幼时及见孙月坡,年七十余矣,孑然一身,居小显子巷中,与韩家相近,每过从,必于夜乃去,阍人憾之,呼为‘孙半夜’。”[5]
三、约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前后
孙麟趾《词径》附录“刘履芬跋”条:“余以丙辰丁巳间,遇诸吴门。君年六十余,虽归里,家无一椽,僦居委巷中。……庚申寇乱,以老病死。”[6]
又,潘钟瑞抄《月坡词》一卷本附潘钟瑞跋曰:“迨庚申四月后遂无音耗。窃念养初、子绣均殉难城中,丈年将七十,贫病交萦,或存或亡,渺不可必。”[7]
按:据“刘履芬跋”,其“遇诸吴门”当为月坡晚年光景,距离“庚申寇乱”不远,所以“丙辰丁巳间”当为1856、1857年间。而“君年六十余”,按最大值计算,假定1856年孙麟趾六十九岁,那么其生年应是1787年,这是上限;按最小值计算,假定他1857年是六十岁,则其生年应是1797年,这是下限。由此,孙麟趾当出生于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至仁宗嘉庆二年(1797)之间,若取其中间值,较合理的推算即他约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前后。“庚申四月”即指1860年“庚申之乱”事,“丈年将七十”亦符合以上推算。
四、中年曾客居白门(今南京)汤贞愍公琴隐园,于秦淮河上同江南名士酬唱甚欢
《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月坡……客白门时居汤贞愍公琴隐园,贞愍提倡风雅,大会上下江诸名士于秦淮河上,花天月地酒赋琴歌,丈跞其侪偶咸惊异之。”“丈少壮时意兴豪甚,迨其中年,江山之观览、友朋之翕集举足以助其才气。”[2]
孙麟趾《词径》附录“刘履芬跋”条:“长洲孙君月坡,以词名道咸间。客金陵西江最久,刻所著词凡十余种。”[6]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今之玉田”条:“余与月坡定交,在寓居白门时。秦淮烟月,锺阜云岚,萧寺访秋,秦楼读曲,素心相乐,无日不偕。”[8]又,“月坡词刻”条:“甲辰秋,初识面,以《秋露》、《绣鸳》二册相质,余以玉田许之,遂成《拜玉词》,与余唱和诸首,皆在此卷。”[8]
按:“甲辰秋”即指道光二十四年(1844),据此可知月坡早年即喜作近游,家居日少,而客居金陵最久。中年与汤贞愍、蒋敦复、刘履芬等江南名士交游酬唱,性情豪迈,而才气更甚。
五、咸丰五年(1855),自江右避兵归隐城东陋巷,穷困潦倒仍与三五丈老往还唱和。后曾入陈心泉观察幕
潘钟瑞抄《月坡詞》二卷本附潘钟瑞后记曰:“月坡孙先生以词名于世,咸丰乙卯岁钟瑞始识先生,时先生自江右避兵归。”[2]
又,《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孙丈月坡名麟趾……抱才不遇,幕游半生,倦而归。与余单三五人往还唱和在丙辰丁巳间丈老矣,犹以词雄于里闬。所居东城小巷湫隘,晴亦积潦,窥门即吟哦。□盖赁屋止一椽,界其半为卧室,室惟一子妇、一女孙侍。纺绩之具、炊爨之所、楎椸杵臼、酱瓿齑瓮□雑其间,而文倚壁伏案几无容砚处,板扉上黏寸许纸,累累半系。诗词丛草或断句未成,或得一佳题识以伫□者,墨迹倾欹,微风吹之如万花飞舞。读其语滔滔清绝,不着一点尘埃,可爱亦可敬也。……丈之境遇一至于此,顾四方之士来吴,闻丈名辄遇访,稍稍得赠遗。”[2]
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八十九:“孙麟趾,字清瑞,诸生。有才不遇,久客于外,晚乃归里居城东陋巷,赁屋一椽,析其半为卧室。麟趾偃仰其间,客至则邀入茶寮酒肆,掀髯谈艺。自言作客数十年,不名一钱,惟以十余卷词付之梓人而已。”[9]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词刻”条:“粤氛炽后,月坡归吴门,陈心泉观察方宰琴川(今江苏常熟),延往署中。”[8]
按:潘钟瑞后记所言“咸丰乙卯岁”即咸丰五年(1855),孙麟趾最终因躲避战乱而结束半生的幕游生活,归隐故乡长洲。他归隐后的生活情况,据《孙月坡宋浣花合传》及《同治苏州府志(三)》中详细记载,亦可见他虽才气不凡,却始终怀才不遇。“作客数十年”后归隐故里,又因战乱而妻离子散,不得不过着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生活,幸赖四方友朋的稍许资助才得以存活。尽管境遇一度凄惨至此,他却仍保持与三五长老往还唱和;仍不忘著述,作出“滔滔清绝,不着一点尘埃,可爱亦可敬”的诗词。 六、咸丰七年(1857),往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入张子和大令幕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词刻”条:“咸丰七年,张子和大令来宰吾邑,偕月坡至,首询余状,因归晤焉。”[8]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余石庄茂才词”条:“子和大令宰兴化时,丁萍绿在其幕中,以词酬唱。子和宰宝山时,孙月坡在其幕中,唱和甚欢,月坡因有《海角词》之编也。……钟瑞注”[10]
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八十九:“孙麟趾……后有宝山令张某嗜词,延之入幕。”[9]
《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张子和大令嗜词,延丈复入幕,因往宝山,续得《海角词》一卷。”[2]
按:蒋敦复即为江苏宝山人,可知其言“吾邑”当指宝山。 又,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张子和大令词”条:“子和名熙,一字耔荷,山阴人。以父祖先后官江苏,侨寓白门……子和以纳粟官江苏,历署溧阳、宝山、兴化、丹徒各邑。”[10]可证月坡此时前往宝山无误。
七、咸丰十年(1860),逢“庚申之难”,苏城陷后,不知所终。当卒于咸丰十年前后
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三)》卷八十九:“(孙麟趾)归未数月,苏城陷,不知所终。”[9]
孙麟趾《词径》附录“刘履芬跋”条:“长洲孙君月坡……庚申寇乱,以老病死。”[6]
潘钟瑞抄《月坡词》二卷本附潘钟瑞后记云:“庚申髪逆陷吾郡,不复得先生音耗。克复□访先生北蚬子巷故居,则已规为伪府,跨其街而中绝矣。念先生老且病,未必能脱,殆已殉难死矣。”[2]
《孙月坡宋浣花合传》云:“此传拟于苏城未覆时,当不知月坡丈与浣花存亡消息。迨甲子归里始悉浣花被掳受戕事,而丈终无确耗。茫茫至今则以宋之家有人,而丈死无人并无家也。”[2]
按:此“庚申髪逆陷吾郡 ,不复得先生音耗。……殆已殉难死矣”及上文“刘履芬跋”跋中“庚申寇乱,以老病死”等语,皆言孙麟趾卒于庚申乱中,可证其卒年当为咸丰十年(1860)前后。
八、生平最工填词,曾刻小集几种。诗不多作,有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一卷,乃朱酉生、沈闰生所评点者。
孙兆溎《片玉山房词话》“王晴皋闻春雁词”条:“东省填词家,如家湘云、家月坡、严秋槎、戴己山、王晴皋,皆卓著一时,此外无闻矣,可见顾曲之难也。”[4]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月坡词刻”条:“月坡客游,所得囊赀,尽以刻词,有《秋露》、《绣鸳》、《拜玉》、《说梦》、《补篱》、《水榭唱和》、《折柳》、《凤箫》、《叩门》、《倚阑问鹤》、《岚漪》、《听舻》、《琴川》、《采药》等词。”[8]
潘钟瑞抄《月坡词》二卷本附潘钟瑞后记:“月坡先生一十五卷词名,曰《秋露》、曰《绣鸳》、曰《拜玉》、曰《说梦》、曰《补篱》、曰《水榭倡和》、曰《折柳》、曰《凤箫》、曰《敂门》、曰《倚阑》、曰《问鹤》、曰《岚漪》、曰《听舻》,其二则余忘其名,抑或有一名而分二卷者,亦不复记忆也。诗则仅藏其《长啸轩诗钞》一册,有朱酉生、沈闰生诸先生评跋,盖少作耳。”[2]
参考文献:
[1]叶恭绰.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56.
[2]孙麟趾.月坡词[M].潘钟瑞抄二卷本.
[3]杨廷福,杨同甫.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8.
[4]孙兆溎.片玉山房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65,1668.
[5]叶昌炽.缘督庐日记[M].金梁.近世人物志[Z].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名人类(第62册)[Z].台北:明文书局,1985:340.
[6]孙麟趾.词径(附录)[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2558.
[7]孫麟趾.月坡词[M].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本一卷本.
[8]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666.
[9]冯桂芬,李铭皖,谭钧培.中国地方志集成·同治苏州府志(三)[Z].江苏、上海、四川: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343.
[10]杜文澜.憩园词话(卷四)[M].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3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