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首钢琴作品看当代花鼓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鼓艺术是集音乐、舞蹈以及曲艺等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类,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当代的学术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舞轻乐”的现象,对花鼓音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淮河流域的花鼓艺术为基点,以其他姊妹花鼓艺术为参照来探讨花鼓音乐的发展轨迹,重点围绕着原生态花鼓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衍变与创新,以三首运用原生态花鼓音乐素材创编的次生态钢琴作品为例,从音乐创作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阐释作曲家运用西方创作思维推动原生态花鼓音乐发展的艺术生成过程,进而论述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理念与思路,为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其他文献
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意味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从"选择性个人"走向"整体融合".5G+AI技术群推动文化产业在生产端、运营端、营销端、物理终端以及数据端实现全产业链创新.数据驱动、算力驱动、场景驱动成为5G+AI技术群主导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的内在机理.在5G+AI技术群的影响下,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是新技术驱动下的动态调适,亟需通过文化生产智能化战略、文化运营智能化战略、文化营销精准化战略、文化业态分类跃迁战略以及文化创新扩散战略实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新发展.同时,对于文
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主的新兴通识教育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该文从教学目标、教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界掀起了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又一轮热潮.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资本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对其价值维度的讨论而忽略了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科学性特征.这种解读方式极易导致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误读为一种单纯的革命动员理论,或者是一种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宣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固然不满足于解释世界而是要改变世界,但改变世界的前提是要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理解为一种指导实践的"科学",而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宣言".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提炼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和规律性成果的历史逻辑,也是提升中国特色经济学科解释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内在诉求.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根本方法,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应以学理维度为本、以术语维度为用、以方法维度为基、以时代维度为实和以创新维度为魂,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20年12月18-20日,以“淮河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安徽省阜阳市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120余篇,主要围绕淮河文化基础问题、淮河生态经济带与生态文明建设、淮河流域历史与人物、淮河地域文化等内容进行了研讨°此次会议对传承弘扬淮河文化、推进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马叙伦先生的《老子校诂》和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对《道德经》文本的删改和位置调整.马先生的删调影响很大,往往是其他学者此类做法的重要参考资料.陈先生是当今影响最大的《道德经》研究者之一,在学界和民间都拥有众多读者.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量词是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的难点,常见偏误类型有误用、泛化等六种.汉英量词间有六个对比等级,各偏误类型与对比等级无“一对一”关系,同一类型可出现在不同等级里且难度不一;偏误受到母语干扰、目标语影响及个体学习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有时共同发挥作用,有时互为消长.量词对比等级与难度等级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通过汉英对比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英汉量词之间的差异并总结其对应及转换规律.
控烟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发起,并通过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传递.中国于2003年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进入控烟全球化语境之中.通过"外"与"内"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中国烟草产业既对财政收入有着显著贡献,同时又带来公共卫生危机.这一矛盾使国家内部产生了针对产业的两种力量:一种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的民间控烟行动,与官方的控烟政策和反腐行动共同形成的抑制力;另一种则是由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和地方政策提供的保护力.在两种力量的交织作用下,中国烟草产业采取隐性和显性策略,维护自身发展.透过当代烟草产业景观的再造过程,有
淮河流域传统乐舞事象依时空语境一直在进行着重构之进程,研究工作者应考虑其既定时期、既定地域的内涵、外延和生态机制,从文本时代性、整体系统性、品格多重性、生态民俗性和主体群落性等角度进行学术研究,捕捉其历时动态化演进脉络,深谙其文化区域传播之轨迹,从而为当下的研究、创作与艺术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理念支持。
词在平安时代早期就已经东传至日本,但当时日本宫廷文人的唱和之作并不具备词体意识,仅仅是仿作填词的文字游戏.日本词律学肇始于平安朝中期,历经草创期、发展期、确立期、分化期等发展阶段,对词的认识也经历了从乐曲歌体、词体格式、词谱著作到词律译介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日本词律学既依托于中国词律学,又融合其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梳理日本词律学的演进历程,从词律学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日本词律学,对词律学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