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应长留新闻报道舞台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通讯员 边缘化 三贴近
  
  “通讯员”这个名词,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新闻媒体非常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门的通联部门,办有“编通往来”等读物;定期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并对优秀通讯员进行奖励。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通讯员队伍开始弱化,作用也逐渐淡化,甚至在不少媒体中,“通讯员”已难寻踪影,被“报料人”所替代。不禁有人会问:现在新时代的传媒业规模壮大,通讯手段又十分发达,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广泛,“通讯员”这个“老角色”该退出新闻传媒舞台了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一、通讯员队伍的“边缘化”现象及其原因
  
  时代在变,媒体在变,通讯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也在改变。笔者在报社编辑部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感受到了通讯员队伍在媒体中由供稿的“生力军”逐渐变成“边缘人”的过程。
  新闻通讯员曾是编辑部的常客,常常亲自送来他们精心写就的稿件。他们之中有专业领域或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有背着相机活跃于大街小巷的自由摄影者,更多的是在各个行业基层岗位上的业余新闻爱好者。当时,通讯员为媒体投送了大量的稿件,其稿件采用率在新闻媒体发稿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庞大的通讯投稿网络支撑起了媒体主要的稿件需求。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优秀的通讯员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成长,加入到专业新闻采编的队伍中来,成为我们的同行。
  然而这支队伍近些年来已开始萎缩,稿件投送量明显减少,稿件质量也有所下滑。现在通讯员队伍中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除了企事业单位的专职宣传人员和一些自由撰稿人,新增相当数量的是地市的一些稿件“二传手”,他们多数并非稿件的创作者,传送来的稿件也在当地媒体上刊发过,所以媒体编辑对这些稿件视为“嚼过一遍的甘蔗”,只是稿件较为缺乏时才作为版面填边角之用。
  通讯员队伍弱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说,市场经济下微薄的稿酬已经激不起通讯员的写作热情。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在与通讯员的座谈和沟通中,了解到大多数通讯员并不太在意稿酬,精神上的鼓励排在首位。一个爱好摄影的老通讯员曾这样说,以前投稿光是冲洗一次照片就要花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还不算器材投入、交通费用或一些场所的门票支出,虽然只能被媒体采用一两张,稿酬远远不抵支出,但劳动成果被采用的感觉是喜悦的。近年来媒体改革扩容后,人员队伍壮大,记者采写的稿量也很大,很多新闻媒体出现了“重记者、轻通讯员”的倾向,通讯员的稿件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起来。一些新闻媒体的编辑甚至为了照顾记者的“稿分”,宁可“舍重就轻”,不惜将通讯员采写的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稿件“让路”给记者的“萝卜稿”,而年度的新闻奖项评选更是难得让通讯员分一杯羹。以往通讯员为媒体写稿投稿,是出于志向和兴趣的追求,作品刊发后,他们能找寻到自身的价值。现在通讯员写稿难,投稿命中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上媒体通联工作的缺失,近年来报社在不断改革,机构、人员、版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通讯员对报纸改革情况所知甚微,不知报社的机构设置,不知稿件怎样投递,不知报纸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有的通讯员投出的稿子如同泥牛入海,稿子写得对不对路,能不能用,什么原因,写稿人全然不知,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信心,很多通讯员便渐渐放弃了他们的写作爱好。
  
  二、新闻“三贴近”离不开通讯员
  
  新闻事业所要求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决定了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的通讯员队伍是新闻媒体不可缺少的补充力量。
  众所周知,落实“三贴近”,必须做到“三深入”,而能够真正做到“三深入”的,恰恰是每天都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虽然媒体的力量日益强大,但要充分了解最基层群众的苦乐、心声和要求,掌握第一手的线索和信息资源,仅靠自身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虽然现在媒体的记者队伍十分庞大,但触角不可能触及基层和各个行业方方面面,而且“打分制”对记者稿件数量的考核要求,使记者不可能总是花大量时间“沉”在基层。那么能对新闻媒体形成有益的信息资源补充的,就是基层的通讯员。通讯员中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的人才,他们工作、生活在基层,能及时了解情况,充分观察舆情,反映群众的真实呼声和要求,反馈新闻报道后群众的反应和意见,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而媒体的记者也能腾出时间和精力,集中力量去做主题报道、深度报道,还有足够的精力打造精品,提升新闻媒体的报道质量。
  
  三、建设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
  
  作为媒体,要在新闻竞争中占有优势,不仅要有自身出色的采编队伍,更须拥有一支新闻素质较高的通讯员队伍。通讯员队伍的建设需要新闻媒体长期重视。
  一是组织培训,培育骨干。基层通讯员缺乏专业培训,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较慢。从所刊发的基层来稿看,小稿和简讯多,大稿很少,高质量的稿件和深度报道极少。新闻媒体应着力办好骨干通讯员培训班。选拔出优秀的通讯员,通过定期培训、重点指导、推荐评奖等方式使他们成为骨干通讯员,能够采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对于其中的企事业单位专职宣传工作人员,更要让其发挥酵母作用,回到基层搞好对自己单位的通讯员的培训和传帮带。开展新闻业务培训不但要进行理论教育,更应该重视实际经验的传授,多教具体的采访、写作方法,以便于学员回去“现学现卖”。
  二是加强互动,增加园地。要激发通讯员的积极性,加大通讯员的上稿量,各家媒体可以根据当前的宣传主题,适时给骨干通讯员“命题”,请他们根据宣传主题,从自己熟悉的基层或行业选择材料采写稿件。此做法不但给通讯员提供了用武之地,提高投稿的命中率,而且满足了媒体对“深水活鱼”的需求,也节约了记者的时间精力和采访成本。如安徽工人日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宣传中,请一些行业的骨干通讯员参与采写了“行业代表说变化”系列稿件。通讯员由于对所在行业的熟悉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采写出的稿件丰厚准确,不亚于记者的稿件质量。此外,开展一些适合媒体定位的读者征文活动,也可调动通讯员投稿的积极性。而将“编通往来”等读物,办成通讯员学习、娱乐、交流的园地,也是通讯员队伍建设和培养的好方法。
  三是尊重成果,以情感人。新闻媒体要严格制度管理,杜绝一些采编人员看到通讯员的稿件,改头换面后就成了自己的“果实”,通讯员发现自己的稿件被记者据为己有,劳动成果被记者剽窃,就会对媒体诚信度失去信心。在推荐年度新闻评奖作品时,要公正地以质论稿,不能有“自家”和“外人”之分,给优秀通讯员应有的机会和荣誉。通讯员采写的稿件获了奖项,这不光是因为他个人的才华,还凝聚了媒体的培养,“伯乐”的慧眼和精心的加工,和媒体的劳动是分不开的。对一些经常投稿但很少能被采用的通讯员,应适时与其联系,提出修改意见和投稿方向,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激发出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媒体的采编人员切忌在通讯员面前“牛气哄哄”,要加强与通讯员的沟通、联系,既要关心通讯员的稿件情况,又要关心通讯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使通讯员感受到报社的亲情和“家”的感觉;要展现良好的个人修养,以朋友般的温情对待那些和我们不在同一领域或行业工作,但仍然在为新闻事业奉献和奋斗的通讯员们。
  (作者单位:安徽工人日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
其他文献
焊接是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和安装中重要的工序,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钢制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对压力容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焊
以需求为导向对干部进行精准化教育培训是全面、精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必然选择。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台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干部精准化教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10年标龄5年~10年的602项通信行业标准复审结果近日揭晓,结果显示,《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等414项标准继续有效,《通信用配电设备》等85项标准予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名人博客与名人电子杂志相继出现。名人博客轰动一时后逐渐走向平息,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而名人电子杂志则在平稳中起步。本文将对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
近几年我国推进的省直管县体制对行政体制、行政区划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省直管县"的改革可以尝试市县分治;扩大
介绍兴宁地区超级杂交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经济有效地防治超级杂交稻病虫害提供指导。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战争背景和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它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世界和平友谊的象征。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民与奥运会的情结割舍不断,
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实施ERP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信息化和改造传统行业的必由之路。只有认真分析企业运
西藏拉萨发生的"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暴露了达赖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行径。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挫败达赖集团"藏独"阴谋,需要提高西藏青少年马克思主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逐渐代替维新改良思想而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这一思潮的高涨直接导致1911年辛亥革命的暴发和清朝专制统治的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