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素养在“问题”中绽放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启动思维:依托挑战性问题
  (一)以残缺问题引发冲突
  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认知的冲突,当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的结构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最活跃状态。教师应该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聚焦他们的学习经验,故意设计一些不够“健全”的残缺性问题或多种答案的问题,激起认知冲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我这样出示:“卫星运行21圈要多少分钟?”这样一道信息残缺的问题,学生满脸疑惑,一时难以解答。这种“零件”不全的数学题,是富于挑战性的,它能充分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自我需求,有效地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以开放问题质疑问难
  所谓质疑问难,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凡事喜欢探究缘由的心理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质疑问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我提问与尝试解决,从而不断产生新问题,接受新挑战,启动新思考,进行新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时,设计的问题不仅要紧扣数学教学目标,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引发数学思考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对比”时,教师逐步呈现以下数学信息:“一个圆柱形的游泳池,底面直径20米,高1.2米”“瓷砖边长0.2分米,每块方砖18元,游泳池水深1米”,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教师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然后激励学生挑战自我,自行选择问题尝试解决。这种开放性问题充满挑战味,通过质疑问难,化直为曲,变给为探,让学生在无疑中生疑,引发主动思维,有层次地推进教学进程,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敢于大胆质疑,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在了实处。
  二、推动思维:依托核心性问题
  (一)由浅入深,以递进式问题串推进思维深度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递进和不断完善中实现自我建构。教学中,把握好核心性问题,以递进式问题为主线,由浅入深,精心设问,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这一核心性问题出发,逐渐深入地提出相关的问题:把孩子们的思维推向更深处。首先教师发问:“圆锥体和哪种立体图形长得最像?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经过猜想,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提炼,接着再问:“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圆柱、圆锥等学具进行尝试操作。当学生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顺势追问:“所有圆锥的体积都是圆柱的1/3吗?”这就再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处。在确认所有圆锥的体积都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后,教师进一步追问:“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这里,学生可以深刻体悟到3倍、1/3、以及1份和3份的关系。这样在圆锥体积“怎样求”这个核心性问题的统领下,以1个大问题延伸出4个子问题,形成讨论、交流的问题串,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探究,走进更深处的思考,思维力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由散到聚,以并列式问题类拓宽思维广度
  思维与问题紧密相连,思维的条理性源于问题的结构化。当学生提出杂乱、模糊甚至无序的数学问题时,教师适时加以组合、提炼、优化,呈现有结构的并列式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合理。
  例如教学北师版三年级“认识分数”时,教师课始鼓励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学生看着课题自由地提出各种与数有关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试着进行归类,教师适时地点拨,把学生课前生成的问题进行提炼。然后帮助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展开探究,学会用这种探究思路进行迁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
  三、拓展思维:依托衍生性问题
  (一)学以致用,以现实性问题拓展思维视野
  数学的来源之一是现实生活,单一性的数学结论在生活中往往有着多样化的现实表达。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现实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会从生活的视角作出不同的思考与表达,进而拓展思维视野。
  例如,在教学北师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应用环节,教师可提出:“在生活中,长方体随处可见,但不是都有6个面,比如游泳池是5个面,烟囱、通风管是4个面等等。”把学生视角引向生活,驱动学生对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的特殊算法作出比较与辨析,让学生的数学表达更加丰富和多元,对表面积的认知也从表层走向深层,知识理解走向知识运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二)转换视角,以破势性问题打破思维定式
  学生初步建立的数学知识结构,往往是顺向的、固定的,缺乏灵活性、动态性。针对学生的认知经验设计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转换思考视角,突破固定思维,另辟解题蹊径,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优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延伸。
  例如,在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时,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114×21)的计算,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把学生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计算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再出示个别孩子用114×20+114,以及用100×20+10×20+4×20这些思路解决问题,然后,教师要让孩子们思考:“黑板上的这些解题方法,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吗?”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明晰算理与算法,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思路,让孩子们的思维品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本文系廣东省外语艺术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立项的2020年度科研课题“山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GDZC005)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融合教育”不仅是特殊人群的教育,更是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因素的综合,这就需要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需要从其内在的联系出发,将融合的理念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而非只从中摘取某个方面反复咀嚼。融合教育本质上作为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探讨其与普通教育关系之时,应当超越当前已经确立的边界性思维,走向更广阔的背景性思维。  一、依托普教变革是融合教育的发展之基  融合教育的推行需要教育体制乃至社
期刊
当前我国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来给汉字注音。但我国古代还没有创制出拼音字母,如果要给汉字注音,不得不采用非拼音字母的注音方式了。例如,譬况法就是这样的注音方式,它是通过文字来描述某个汉字发音时间的长短或发音语速的缓急程度,而读若法也只是相似拟音,两者均无法得到精准读音。至于采用同音字来注音的直音法,弊端也很明显,因为并不是每个汉字都有同音字的,如果用一个同音的生僻字来注音,终究是徒劳无功。声调定音法
期刊
一、新办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建设校园环境文化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品牌学校需要良好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灵魂,优秀的学校文化等于卓越的品牌。学校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理念文化,二是学校制度文化,三是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显环境是学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在形象,是学校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有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学校品
期刊
一、家校共育,养成习惯  (一)家校共创良好读书环境  1.共营良好阅读氛围  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学校开展了 “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等活动,在校园设立了优雅的开放式图书室,班级也设置了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角,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阅读。家庭的学习阅读氛围也不能忽视,我们利用家访、微信群等家校沟通平台倡议构建“书香家庭
期刊
深度学习的概念起源于人工网络神经的研究,国外60年代就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我国在深度学习领域研究起步较晚。董静霞老师在《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围绕着挑战性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进行从具体到抽象、几何直观、运算与推理、数据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数学学习活动,学习主动性随
期刊
一、巧用微课资源,变革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由于线上学习的需要,网络上涌现出五花八门的微课资源。对于如何利用优质的微课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此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教学《温度》一课时,笔者利用学而思轻课,创设有趣而完整的读写温度探索活动。微课通过两个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30℃冷热感受引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写法,也介绍了0℃为何是零上温度
期刊
为提升学生的篮球素养,推动校园篮球特色发展,我校编写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篮球校园读本。  一、读本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一)读本的整体结构  我校篮球校园读本分三个水平段,每个水平段又分为上下两册,每册供一个年级使用。读本的单元主题编排如下表。  (二)课文的构成要素  每课内容分为概述、学一学、练一练、评一评等四部分。“概述”引出本课内容,简要叙述学习本内容的意义。“学一学”详细介绍了动作步骤,有
期刊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力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期刊
学校是小区开发商配套兴建的,由于小区建设的原因,学校与小区被闲置的工地间隔开来,空地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日渐增多,为是否多开一扇连接小区和学校之间的门引发了学校与小区家长之间的矛盾。作为校长,我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把它作为家校沟通和实施德育的契机,借“不能开的门”成功开启了家校良性沟通之门,为家校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一天,我听到值班门卫反映:
期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自我责任,是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优秀品德。当今,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与人交往、交流,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经常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加上学校又缺乏感恩教育,造成他们麻木冷漠,对老师、对同学、甚至对周围的很多事情漠不关心,缺乏感恩之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还要从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