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爹给娘许诺幸福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娃儿他娘: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呢,真的不知道说啥子好,只是这么多年来,我很愧对你,所以,就学学人家文化人,咱也写写信,用城里人的说法,这是中年人的浪漫。可别笑话我,这是城里人说的,我可没有那脑子。
  你还记得吗?我们成家那年,我用板车把你拉回家的那天。那天,你笑着对我说,我们终于有家了。
  你还记得吗?我扶着犁耙,你拉着黄牛,我们一起到田地干活的那些日子。那些天,你累着,我累着。回到家,我对你说,让你累着了。你回给我的却是嗔笑,笑得很满足,笑得很幸福。
  你还记得吗?那年農忙,你为了心疼我,让我少干些活,自己挺着怀了八个月的大肚子下地干活。你冒着两条生命的危险,为了你的男人,你说,咱不能让顶梁柱累坏了。
  你还记得吗?我们在迎接我们第一个爱情结晶(我租住的房东经常这样说他们的孩子)到来的时候,你说,你还不知道是啥娃儿。我笑着对你说,不管男娃儿女娃儿,都是咱的娃儿,我都喜欢。
  你还记得吗?你在田里对我说,不知道娃儿他一个人在家睡醒了没有。你赶忙丢下锄头跑回家,你把孩子用床单裹在你背上,用毛衫盖着带到地里来。一边干活,一边哄娃儿。你说,这样心里踏实些。
  你还记得吗?娃儿他刚上学没多久,你就在田里念叨着,不知道咱娃儿在学校里学习怎么样,受到欺负没有……
  你还记得吗?我离开你时,你说,娃儿他爹,在城里要多注意身体啊!然后,你转身拉着孩子,一步一步,没有回头。风吹乱了你细黄的头发,吹着娃儿他小小的身体,吹痛了我不舍而又无奈的心。
  你还记得吗?我去城里第二年,回家过年时,娃儿他依偎在我怀里说,爹,我每次问娘,你什么时候回来,娘总说等过年就回来,还有,还有……娃儿他低着头,掰扯着手指小声说,我总是看到娘她做饭时哭鼻子。
  你还记得吗?我在家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要走时,你对我说,娃儿他爹,你走吧,没事的,家里有我呢,娃儿他也大了,明年过年没时间就别回家了,来来回回的,不光花钱还折腾人。
  你还记得吗?那是我离开你们一年多的一天,第一次给你们打电话。放学后,你拉着娃儿,一路笑着,跑到村小卖部,在那等着我电话。
  你还记得吗?孩子考到高中时,我打电话,你笑出声告诉我,娃儿他要上高中了,咱家也出了秀才呢。
  你还记得吗?你说咱娃儿争气;你还记得吗?你说今年包谷卖了七百四十三块四毛钱,娃儿他这几个月饭钱又有了;你还记得吗?你常说家里很好,别担心……
  娃儿他娘,如果有一天,咱娃儿有出息了,咱就带着你和咱娃儿来看咱亲手盖的楼房;如果有一天,你忙完家里的活儿,我一定带着你来闻闻这城市的味道;如果有一天,咱们都轻闲了,我一定带着你,享受我们平民百姓的幸福。
  娃儿他娘,也让我叫你一声“亲爱的”吧,我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你,我得补偿你年轻时没有享受过的幸福,我更得让我们的两个娃儿好好孝敬你。你是她们的好娘亲啊。
  娃儿他娘,已经夜里12点了,明天还要上班,还有好多话,我想对你说,可我这嘴笨,手也笨,想说的话又写不出来,等我回家了,我再当你面说。写这封信比我砌半天墙还费劲儿呢,嘿嘿!
  送你一个
  吻!
  想你的
  娃儿他爹
  后记:
  爹,不要怪我,我替你给娘写了这样的文字。我很想你,我常常伏在桌上,望着窗外。云淡淡的,天蓝蓝的,风甜甜的。我知道你的苦与累,你有腿病,你动过两次手术,你现在还面对着最大的心痛,就是姐姐为了爱情而离家出走。我也知道,你内心特别歉疚。你常对我和姐姐说:“你娘嫁到咱们家来,没有一天让她过得轻松。”你总是说完就低着头,呆呆地看着地下。
  爹,儿子无法写出你的苦与痛,我只想以这些浅薄的文字带着小小的苦难,化作幸福的积淀,留着以后品尝。我不愿写出那些不幸的事,也不想得到别人的怜悯与同情。你常说,人要有志气。对,我要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只要有志气,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爹,我又看了你10月12号发给我的短信:“儿子,别想那么多,你好好学习就行了,你姐姐的事,我会处理好的,我手术现在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工作还有,没掉。一切都好。”爹,不哭,这些困难用你常说的土话——“小屁蛋一个”带过吧,更何况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呢!
  轻轻地躺在这几缕月光中,柔柔的,静静的夜,将这繁华的城市笼罩着。我想驾一叶扁舟,顺着欢快的溪流,一下子飞到你的怀里,细瞧你的容颜,爹,任岁月变迁,我对你的爱不变。
  将这些普通人家的苦难,打磨成幸福的小时光,爹,我希望有一天,我和你倚在幸福的码头,喝着浓香的咖啡,仰着头,看着天,笑对人生,笑对生活,打磨幸福。
  爹,那些“小屁蛋一个”不算什么,而是幸福的标码,需要咱们共同打磨哩!
  (肖燕老师荐)
其他文献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
期刊
她坐在淡金色的阳光里,面前堆着的则是一堆浓金色的柑仔。是那种我最喜欢的圆紧饱甜的“草山桶柑”。而卖柑者向来好像都是些老妇人,老妇人又一向都有张风干橘子似的脸。这样一来,真让人觉得她和柑仔有点什么血缘关系似的,其实卖番薯的老人往往有点像番薯,卖花的小女孩不免有点像花蕾。  那是一条僻静的山径,我停车,蹲在路边,跟她买了十斤柑仔。  找完了钱,看我把柑仔放好,她朝我甜蜜温婉地笑了起来——连她的笑也有蜜
期刊
现在不少公共场所都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连接服务,方便了大众,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群的光顾。不过,有些人为了享受免费的上网服务,长期占用公共场所的位置,也让不少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头痛。  Wi-Fi squatter refers to someone who lingers in a public location to use its Wi-Fi internet connection, or who
期刊
猜猜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牛郎会送织女99朵红玫瑰,还是一大捧香水百合?嗯,认真说起来,这些爱情花朵大多漂洋过海而来,从种苗到它们的传说都是从别人的土壤里冒出来的。在此,我们不妨来讲讲爱情花果们的中国版情事。  相依相偎并蒂莲  “下有同根藕,上生并蒂莲。”相依相偎,天长地久,是中国文化中男女相恋的最高追求。并蒂莲比较罕见,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寓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  实际上,并蒂莲并不是某种特
期刊
保暖、柔软的雪地靴近几年成了年轻女性冬季的“宠儿”,但英国骨科学院发现英国近年患脚趾畸形、脚痛等病症的女性数量急剧上升,罪魁祸首就是雪地靴。  请看相关报道:  UGGs can be ugly to your feet and ankles, causing pain and throwing your walk out of whack so problems extend to the kn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2》今晚播出第一集,没有电视机的我,生生用在线视频直播的方式看完了声音和字幕完全不同步的整一集。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同志,中国吃货界资深彩钻会员,皇冠持有者,虽然已经退居二线多年,但看完视频之后,我怒不可遏,不得不拍案而起,怒斥这部纪录片!  首先,《舌尖上的中国2》是包藏祸心的毒草,在使观众沉迷于影像的同时,公然夹带私货,悍然私自宣布了咸豆花的合法性!众所周知,豆花究
期刊
我国从今年起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质量监控,保证测试质量。  请看相关报道:  China will carry out fitness monitoring for school children nationwide from 2013 in a bid to boost students’ physical
期刊
Dr Who窝在软绵绵的沙发上看电视,哇噻,《哆啦A梦》?好玩啊!他家的狗狗此刻也躺在旁边盯着电视,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它能看得清楚电视里面的东西么?  这取决于Dr Who家的是什么电视。有两个参数很关键:刷新率和分辨率。刷新率之所以关键,是因为眼睛存在着视觉暂留效应,即每个视觉刺激成的像都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很小的时间,当与下一个刺激呈现的间隔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一个连续画面的知觉。所
期刊
人社部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提出,我国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限也将明确换算办法。  请看相关报道:  The draft regulation was released on Monday by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to ensure con
期刊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东方朔,但他却被百姓列为“智圣”。他的一生,在汉武帝看来,是那么的耍奸、市井无赖,但由于他经常劝谏武帝少征用民力,多抚恤百姓,是老百姓中的好官。他聪明绝顶,却老是一副傻傻的样子,他智谋深远,却老是被人嘲笑。他,太概就是老子说的“大智如愚”吧!而史记就是这么记载他的。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著作。东方朔刚到长安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