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色素内镜联合窄带成像对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和窄带成像技术(NBI),对炎症性肠病(IBD)相关的异型增生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在长病程IBD患者结肠镜检查中,先后应用白光、NBI和靛胭脂染色放大观察,对可疑病变实施靶向活检或切除,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该方法对IBD的筛查效果。

结果

共纳入长病程IBD患者45例,其中16例(17处病变)检出异型增生或癌,包括低级别异型增生12例(26.7%),高级别异型增生4例(8.9%),结肠癌1例(2.2%)。靶向活检的阳性率为13.2%(17/129)。NBI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和工藤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81.3%(13/16)和75.0%(12/16),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100%。在合并异型增生和结肠癌的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P=0.027)和病程延长(P=0.013),病变恶性程度有加重的趋势。高级别异型增生和结肠癌的病变直径[(2.5±1.4)cm]大于低级别异型增生[(0.6±0.4)cm](P=0.003)。

结论

对于IBD相关异型增生和结直肠癌,放大色素内镜联合NBI可有效检出病变并判断其性质,为正确治疗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PET)质量控制检测时,检测操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方法对山东省5台PET质量控制检测时,在分装前、制作点源、制作线源1和制作线源2时分别在2名检测操作人员的左眼部左侧、左眼部前方,左右眼中间、右眼部前方、右眼部右侧各佩戴1个热释光眼晶状体个人剂量计。对检测操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其最大年受照剂量。结果检测5台PET,检测时操作人员的眼晶状
目的为精确测量日本福岛县内本地辐射水平,准确评价去污治理效果,开发一套用于辐射巡测仪探头的射线屏蔽装置。方法选用铅合金作为屏蔽装置的主要制作材料。分别在放射监管实验室内和福岛县某受污染地区进行各项实验,测量不同铅板和铅筒对射线的衰减效果。根据测量结果,综合考虑遮蔽效果、制造成本及实用性等因素,设计整套屏蔽装置。结果整套屏蔽装置由一个主遮蔽体、一个探头遮蔽体和一个带盖子的托架组成。主遮蔽体为高10
目的比较埃克替尼单药或联合胸部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83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41例,肺部原发病灶放射治疗60~66 Gy,同步埃克替尼125 mg,3次/d,放疗结束后继续予埃克替尼维持治疗;单纯药物组42例,埃克替尼125 mg,3次/d。两组药物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水平、分子机制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2015年深圳市淋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筛选出阿奇霉素耐药株(AZ-R, MIC≥1 μg/ml),将MIC≥2 μg/ml的耐药菌株以及随机抽取(SPSS17.0软件)的一定数量的敏感(MIC≤0.25 μg/ml)菌株(AZ-S)作为实验菌株进行耐药基因23S rRNA、mtrR
CpG ODN是人工合成非甲基化的CpG寡聚脱氧核苷酸链,可以与B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中内质网膜上的Toll样受体9(TLR9)结合,是TLR9受体激动剂。CpG ODN是一种具有促进Th1免疫应答特点的疫苗佐剂,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感染、肿瘤和过敏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CpG ODN简介、分类及结构特性、免疫机制、安全性和疫
目的探讨PI3K/AKT/Bcl-2/Bax途径在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诱导活化及CD4+T细胞的凋亡。方法C57BL/6小鼠,经鼻腔吸入1×103 IFU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m),诱导小鼠衣原体肺炎。于感染的不同时间点分离小鼠肺组织单个核细胞,RT-PCR检测PI3K p110δ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KT、Bcl-2、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感染
期刊
目的比较注水进镜与空气注气进镜在肠镜操作中对受检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受检者随机分入3组:空气注气进镜组,单纯注水进镜组,注水注气结合进镜组。观察指标:进镜时间、全结肠检查率、腺瘤检出率、体位变换率、腹壁按压率、术中术后腹痛腹胀评分。结果入组病例共计180例,每组60例。单纯注水进镜以及注水注气结合进镜与空气注气进镜相比,进镜时间更长,较少腹壁按压与体位变化,术中腹痛腹胀
期刊
目的评价小肠受累的克罗恩病(C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单抗治疗第14周临床缓解情况,以及采用胶囊内镜联合回结肠镜评估肠道黏膜愈合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IFX治疗的小肠受累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周时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CDAI)、胶囊内镜Lewis评分、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不良反应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