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切中时弊,“老调”可弹新音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引路
  读书可治“愚病”
  李 亮
  我国西汉时期经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认为读书能够治疗人身上的种种“愚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也认为,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自古未有完人,尤其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感染了一些“病症”:迷茫、浮躁、懒惰、固执,等等。在我看来,读书恰恰是一剂对症良方。
  读书可治迷茫。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经验阅历少,选择诱惑多,难免产生迷惘和彷徨。曾经有一位青年读者写信向杨绛先生讨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迷茫,杨绛先生回信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讀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真是一句简单而精辟的概括。如何在纷繁复杂中保持灵台清明,不至于方寸大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阅读能帮人明黑白、辨是非,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待认知达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拨云见日、披沙拣金。前人书中的经验,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颇有启迪。经验每多一分,迷茫便减一分。
  读书可治浮躁。浮躁就是静不下心,沉不住气。譬如,好些人都有手机依赖症,明明有工作要做,却隔一会儿就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没办法沉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这就是浮躁。读书首先要静下心来,不然就读不下去,而且随着书页的翻动,它又能够培养专注力。阅读短期内无法带来功利的效果,看似一件无用之事,但只要发自内心,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作用必能慢慢体现。我发现周围凡是那些爱读书、读书多的朋友,大都具备沉静和专注的能力,很少浮躁之气,也不会急功近利。
  读书可治懒惰。当下懒病之盛行,甚至催生了“懒癌”这样的流行词。懒的一个表现是拖延,起床要磨蹭半天,工作等到最后期限。凡事都“明日复明日”,再大的雄心壮志和宏伟计划也被拖延消磨殆尽。还有一种懒表现为取巧,比如很多人把浏览代替阅读,看看网页、手机就以为学到知识了,看似孜孜以求,实则是在偷读书的懒。所谓良药苦口,持续深入的阅读也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想想那些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求知者,看看那些日程表密密麻麻的“学霸”,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懈怠和散漫,而是充满自律自强、奋发向上的朝气。
  读书可治固执。固执即过分地相信并坚持己见,鲜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勿固、勿我”,倒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比较常见。固执更大的危害是以“我见”代替“众见”,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强加于人。固执的根源还是见识不够,越浅薄的人越固执,井底之蛙总认为天空就是那么一小块圆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见识和阅历越是增多,心胸反而越是豁达。阅历只能随着时间积累,见识却可以通过读书增长。书籍是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门,能够走过这扇门的人,自然知天地之广大、一己之渺小,愈发懂得谦冲自牧,固执和自以为是也就越来越少。
  拿起书本吧,无论是大家经典还是怡情小品,无论是经管法还是文史哲,都可一读。手不释卷地去体会那种“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读书之乐,种种“愚病”自然也就不药而愈。
  (摘自《人民日报》)
  技法借鉴
  一、引“旧说”快速亮“新论”。开篇引中外“旧说”——读书可“治愚”,可“改善缺陷”。这一命题前人所论甚多,作者引用后立即用副词“尤其”一转,进入“节奏快、压力大”的当代生活,揭示患者的四种主要“病症”,可谓转接快捷,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结构上又有总领全文之妙。
  二、说“症状”结合开“药方”。列举“症状”须有一双“慧眼”,描述要准,要有当代烙印,这是开准“药方”的前提。作者变化着运用多种方法,或以当代真人真事言之,如“一位青年读者”例;或从当代高科技负面影响切入,如说“手机依赖症”;或以网络流行词说事,如列“懒癌”的种种表现;或以一种多见的社会现象说起,如论述“读书可治固执”时,作者如高明的医生,在客观科学地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例如作者先说“病灶”的“更大的危害”,揭示其“病根”——“见识浅薄”,然后运用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法阐述“阅历”“见识”“心胸”“读书”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开出“走过‘书籍’这扇门”这一“药方”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分层论述部分,无论是说“病症”、探“病灶”、找“病因”,还是开“药方”、道“药理”,都能与当代热点挂钩,都在为“懒癌”等“时代病”患者号脉,因此所论句句是“良药”,能“一语惊醒病中人”,让患者“病在腠理”时就得以早治,不致走到“病在骨髓”的地步。如此击中时弊的剖析,使“老调”弹奏出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时代旋律。
  三、下“医嘱”引古说“境界”。结尾处仍然对准“刷刷微博”“浏览代替阅读”一类病症从三方面给出“医嘱”: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手不释卷”“久久为功”;三是疾病“痊愈”标准——进入“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般的乐境。将翁森所作《四时读书乐》引入“医嘱”,平添了几分以“传统秘方”治愈“当代病”和“老调”可以弹奏新音的情趣。
  我仿我秀
  做开在高山之巅的雪莲
  蔡超宇
  想来那背负青天、翱翔于九万里高空的鹏所见的世界,与蓬蒿之间的鸱鴳必然是不同的。
  因为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鹏眼中的世界一定空阔辽远,它知道宇宙的广大无边,知道自身渺小,因此不起狂妄之心。而鸱鴳醉心于蓬蒿之间,穷尽一生也飞不出桎梏。
  为何无数的先贤圣哲都锲而不舍地追寻更高的高度呢?
  因为居高声才远,才能穷尽千里目,才能不畏遮望眼的浮云。他们总是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世界。坚持“文以载道”的陈寅恪,纵使“流落岭南做哑羊”,纵使双目失明,也依旧不辞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一书。他站在远高于我们的高度上,看淡了世间的喜怒哀乐、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的目光透过了遮蔽众人眼睛的文革浮云,望到更远处的碧天白云。无畏被打倒被批斗,只要能坚持自己心爱的事业便好。
  无数人都期盼着理想实现,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望而却步,说:“高处不胜寒,何必去高处?”因此,他们一生注定只能留在温室之中,碌碌无为。没有一朵雪莲花会开在温室当中,它注定盛开在冰雪皑皑的高山之巅。
  然而,我们是有思想的人,开出一朵怎样的花朵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胜寒只是懦弱者的借口。身处批斗的风口浪尖的陈寅恪先生就感受不到寒冷吗?显然,他感受到了。饱受人间疾苦,遍尝人间冷暖,先生经历的寒冷纵使相隔久远也依旧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那他凭什么在这般寒冷中毫不动摇呢?
  因为信仰。正是信仰的力量让雪莲在严寒之中开出高洁的花朵。心怀自由的学术思想,无论怎样动荡的政治时局都不能动摇先生对自由思想的探寻,对理想高度的攀登。他敢于直言,向毛主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在被批斗被打倒之后依旧保持坚毅的治学态度,写下流传后世的文字。正是借助着信仰的力量,先生才能在智慧的高地抵抗着彻骨的寒风,在凛冽的山巅开出一朵雪莲。
  我们需要往高处走,更需要迎接寒冷的勇气与魄力。不妨坚守心中的信仰,无畏风霜,直到智慧的高地。
  我愿做一朵开在高山之巅的雪莲,愿大家亦是。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中学学生】
  点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流传千年的名言,精妙论述者颇多。此文的作者很机智,将这一“旧瓶”装入“新酒”,把当代名人陈寅恪的事例进行“分割”——先论述“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再批驳“高处不胜寒”论,最后论述“信仰的力量”,直抵论述的核心;文章一例三用,逐层深入,富有当代气息,使“老调”弹奏出引人深思的“新音”。
其他文献
解题技巧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受人青睐的一种体裁。它让我们领略了文化经典,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而原因概括题的考查体现了对同学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同学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原因概括题,多以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的形式出现。题干往往会呈现作者的观点或结论,需要同学们结合文本筛选、概括出作者持有该
期刊
黄浦江畔,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拉开帷幕。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非常时期,这届进博会备受瞩目,向世界传递出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合作共赢的强烈信号。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印刻着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实足迹,彰显了中国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在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倡议,宣示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展现了中国智慧
期刊
最近,两个与老人有关的视频牵动人心。一个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一名独自冒着寒风大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手机支付。老人不知所措,满脸无助的神情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另一个在银行,为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老人膝盖弯曲,十分吃力,实在让人不忍看下去。  两起事件在网上发酵后,有关部门和单位作出回应,表达歉意也解决了问题,然而回想起视频中老人窘迫的表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个性使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张扬个性在这个时代已经蔚然成风。  诚然,我们的个性需要释放,我们的个性需要张扬,我们的激情需要燃烧,但人最终是社会的人,只有“个”与“个”相融合,把个性融入社会需要中去,让个性和社会同行,才能让我们拥有健全的社会,也才能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要
期刊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今天,勤洗手、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分餐制等原本并不被人们重视的文明习惯正成为人们日常热议的话题。借此契机,多地出台“禁痰令”。今年6月,《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正式实施,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视具体情形予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
期刊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堂·吉诃德三次出外游侠的故事。堂·吉诃德是住在西班牙拉曼却的一位五十多岁的穷绅士,他读骑士小说走火入魔,满脑子都是“游侠小说里讲的那些打仗呀、魔术呀、冒险呀、恋爱呀、决斗
期刊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被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冈,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冈,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期刊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昨夜凌晨我惊醒,打开客厅的门,却发现有灯亮着。您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放着盛酒的小杯。也许您是享受的,灯光下的您面色格外柔和,仿佛忙碌一天只为了这一刻的享受。  爸爸,我心疼您作为一家之主在外的操劳忙碌,也理解您的一點爱好。但我还是想告诉您,熬夜伤身,喝酒亦是。我们都只是自然界生存法则下的渺小一粟,身体是我们平凡人在宇宙中存在的痕迹,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熬夜喝酒
期刊
从小张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成为热搜第一到“今天是灰太狼大王第36岁生日”的无厘头话题登上热搜;从父亲模仿与孩子互动翻跟头到喝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越来越多网民沉溺于手机屏,不能自拔。娱乐消息此起彼伏、目不暇接。比比皆是的“跟风族”竟然瞬间能在网络上掀起一波又一波无意识“全民狂欢”。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面对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人们可能会感到无尽的压力和焦虑。通过速览娱乐视频、娱乐新闻等方式
期刊
美文引路  说“费事”  ◎王子潇  生活里,“费事”二字,总会不时听到。“真不想费事”“需要费这么多事”……其语一出,往往伴着脑袋一摇,眉头一紧,心中嘀咕几句,面露为难之色。  “费事”释义多种。但概括起来,就是麻烦、费周折。做事总要花时间和体力,但觉得费事,多半是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出差归来,要清理衣物,件件手洗,实在费事。洗衣机一键设定,功能多样,省时省力还洁净彻底。购买火车票,以前要到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