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差生,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差生之所以称之为“差”,经常地、不断地犯错误是其显著的特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在处理中多少含有宽容之意;对于差生,则是严厉有加,训斥不已。对正在转化的差生,常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这对于转化差生就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应以爱来宽容差生,以情转化差生。 [关键字]师爱差生宽容转化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也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我们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迹更文明。”教师不可能喜欢一切学生。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多一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在处理中多少含有宽容之意;对于差生,则是严厉有加,训斥不已。对正在转化的差生,常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如果把差生转化过程看作是一部机器的运转过程,那么,促使其运转停止的原因,就是缺少了“润滑剂”——宽容。 差生之所以称之为“差”,经常地、不断地犯错误是其显著的特征。正在转化的差生也是如此。为什么教师总不能给予一些宽容呢?由于急躁和失望教师往往认为:还是严厉一点好。教师必须从这种心理定势中走出来,才能化严厉为宽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孩子是不会故意做坏事的,如果教育者硬认为孩子有这种意图,是蓄意于不良行为的,这就是教育上的无知。这样在教师竭力‘砍掉劣根’的同时,把所有的根子都砍掉了。结果使童年时代生机勃勃的幼芽枯萎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真正做到宽容是不容易的。 宽容差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要对差生充满爱心,对其转化具有充分的信心。爱心是信心的基础,信心是爱心的表现。 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差生的性格一般比较独特,他们的思维、观察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缺点、错误也有相对独特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他们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种种错误加以分析,正确对待。要宽容他们由于习惯特点造成的错误,对新出现的情况,也要做出具体分析。 三要学会健忘。差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切不可抓住其不足之处不放,“新账旧账一起算”,这样,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学会“健忘”,不必对差生的“差”耿耿于怀。教师要豁达大度,为宽容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四要善于运用幽默。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但宽容不是回避,也不要是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是要巧妙地运用迂回战术,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幽默。幽默风趣隽永,又能显示智慧的光芒,它能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过失,又能暗示应行之道,幽默导致的宽容,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总之,爱心能融化坚冰,严格能造就良才,宽容能获得信任,理解和尊重才能激发差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教育成果,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转化和教育差生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