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麦中毒研究Ⅲ.赤霉病麦粗毒素的生殖毒理学研究

来源 :真菌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26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霉病麦粗毒素为赤霉病麦的乙醇提取物,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分别为11100 ppm和605ppm。家猫和鸽子的致吐剂量分别为300和400 mg粗毒素/kg体重。成年雌雄大鼠经口LD_(50)分别为8150和10550mg粗毒素/kg体重。1000mg粗毒素/kg体重经口给予未成年雌性大鼠,未见有雌激素亢进反应。将粗毒素含量0.01,0.1和0.5%的饲料喂养断奶Wistar大鼠210—301天,在此期间大鼠繁殖F1a和F1b两代仔鼠,并观察至断奶。在所有剂量组均观察到对生长、发育或生殖的程度不同地损害。本文讨论了赤霉病麦对大鼠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Fusarium graminearum crude toxin is the ethanol extract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with deoxynivalenol and zearalenone contents of 11100 ppm and 605 ppm, respectively. Domestic cats and pigeons emetic doses were 300 and 400 mg crude toxin / kg body weight. Adult male and female rats oral LD_ (50) were 8150 and 10550mg crude toxins / kg body weight. 1000mg crude toxin / kg body weight orally administered to female rats, no estrogen hyperactivity reaction. The Wistar rats were fed with 0.01, 0.1 and 0.5% crude toxins for 210-301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F1a and F1b mice were bred and observed until weaning. The extent of growth, development or reproduction was observed differently in all dose group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on fecundity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
其他文献
黑穗醋栗、红穗醋栗和醋栗在食品和医疗方面有独特的价值,然而,由于这些作物被真菌、病毒严重的侵染,所以栽培它们时受极大的威胁,最危险的病害有下列几种。炭疽病:是广泛分
板栗是木本粮食植物,又是果材两用树种。其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淀粉、蛋白质等,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木材坚硬,耐水防腐性能好,又是建筑工业上的主要原料。我省板
1980~1983年我们对棉田蜘蛛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棉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每年6~11月份在各类型棉田中共采集蜘蛛标本5184头,经鉴定本地棉田蜘蛛计有13科61种
对于一直居高不下的财政补贴,国家财政已不堪承受。逐步减少财政补贴,不仅有利于财政走出困境,而且有利于工资、价格等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改革和完善现行财政补贴政策
三代大螟严重危害双晚(特别是杂交双晚)和迟中稻。但三代大螟成虫又特别喜欢选择在高粱上产卵,卵块量极大。几年调查高粱上三代大螟全代卵量,千株为:1978年157块,1979年878
近年来,启东县夏大豆遭受食心虫危害较严重,豆粒虫食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超过70%。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豆食心虫又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图1)。 一
人类从自身利益出发将自然界的昆虫分为有益和有害两大类别。1964年我国昆虫学界老前辈刘崇乐先生就有益昆虫资源作了分类,其中关于应用范围列举了工业原料、农 According
本研究用拟除虫菊脂(2.5%溴氰菊脂及20%杀灭菊脂)对松林内常见的6种马尾松毛虫天敌进行了室内毒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杀灭菊脂(40,100ppm)对异色瓢虫幼虫、成虫有较高接触毒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lstperans Butler)周期性大发生,与大发生基地(虫源)林分某些条件有密切关系。这些条件是:①13.3ha以上大面积落叶松纯林;②林龄在15年以上,郁闭度大
1983年我们在湖南醴陵县白兔潭乡进行稻瘟病试验时,在水稻叶片上发现一种明显不同于稻瘟病的病斑。3年来我们进行了病菌分离、接种、形态生理、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