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试金石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oot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基本教学评价观。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要以全新的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观为指导。根据元认知理论、构建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热情的课堂评价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师问生答、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也就是让学生进入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而教师则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适时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如何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在搞活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教师可以突破此层次让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因为“生生互评”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这是以往传统“师评生”中难以达到的效果。当然,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语言一开始会不太合理、不太明确、不太系统,这时,老师要在充分肯定学生参与热情的前提下,对他们的评价思路、评价方法和评价语言等方面要予以及时正确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创造潜能的课堂评价
  
  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上,学生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用再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学生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我认为:有时候,一堂课的好坏并不在于教案上的内容完成与否,而在于学生的个性潜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掘和提升,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这些个性化差异,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在课堂评价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注重教师鲜活语言的运用,构建得体的课堂评价
  
  学生积极的听课状态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而教师评价语言的鲜活得体,则会感染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因此,注重鲜活语言的运用,构建得体的课堂评价模式,让每位学生以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秀反馈信息的激励,二是对“学困生”的激励性评价。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也正是教师的得体的课堂评价,才使学生在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中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加高涨。
  
  四、注重科学的评价导向,创设高效的课堂评价
  
  新课程教学倡导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这就为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就会千差万别,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的教师能灵活进行课堂调控,注重科学的评价导向,进行务实的课堂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例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有位学生提出“愚公其实很愚,打条隧道也可以直通豫南呀,而他却死板地去搬山……”虽然,学生对文本的独创性研读是值得表扬的,但这个问题本身却脱离了文本内涵,游离了对文本时代背景的解读,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走向另—个极端。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必须及时给以正确引导,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从而创设高效的课堂评价机制。
  总之,课堂行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究评价方法,优化评价内容,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科学、合理、创造性的课堂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师生共同提高与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郊农业也在发生显著变化。文章以垫江县城城郊农业发展及其变化为例,围绕研学目的、内容与评价等环节设计研学课程,将城郊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特点、存在问题、进一步发展措施等地理知识渗透其中,在研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提高地理实践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关键词:城郊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优美抒情的诗歌、散文,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小说,一篇篇说理充分透彻的议论文……同样也是形象的反映生活,是生活的再现。作为教师仅限于讲述课本中的语言文学、篇章句段,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想像和创设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课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对课文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综合性学习正是这样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摆在学校学科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中学始终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体系中。就英语教学来说,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从英语学科的角度去探索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 课改 教学 素质 思考    一、新课标解读    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的开场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能直击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人地协调观”是当代地理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也是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素养的最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之间的矛盾,合理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地协调观的主要育人价值。对于长期被文字浸染的高中生而言,掌握具备抽象性与复杂性的人地协调观的实际应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中地理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工作成为必然。此外,旅游地理的有效教学是落实“人地协调观”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步骤之一。对
1.学会读图填图,让学生动手  地理新教材运用大量插图,其中包括“纬度位置和地形”,“人口分布”,“农产、矿产和城市分布”等图,特别是对区域地图或国家地图,各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特征等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熟悉相关地理事物进行黑板绘图、填图,可培养学生的绘图、填图能力,加深对有关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印象,真正认识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特征和区位因素。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图,亲自读图,不但可以让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理想的课堂需要超越预设的教学规程,需要把握真实丰富的现场生成。精彩离不开预设,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在预设之外,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从预设到生成,让美丽与精彩共存。那么,在思品课堂中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呢?现就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摘要]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就反思能力结构不断进行反思,培养反思能力;学校应该建立反思能力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文化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反思,从而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反思能力 能力结构反思机制教师发展  20世纪后20年,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而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
利用经纬网定位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内容,是对前面经线、纬线内容的综合运用,为后续相关知识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甚至终身运用地图知识都非常重要。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并难于理解,边疆傈僳族学生学习条件较欠缺,空间观念建立不足,对经纬网内容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一、经纬网教学的困难分析  经纬网内容的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