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对学生启迪和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然而实践证明: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而会导致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想象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那么,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呢?
一、对歌名展开“音乐猜想”,未成曲调先有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想象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音乐心理学认为,音乐之所以有表情功能,就在于它能激发听者的联想和想象,如号角音色令人想到战争和狩猎,弦乐音色有柔美温馨的意味,童声音色如天使般纯洁,大管低音似老人的苍然等。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名称常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唱《过新年》的开头导入时,我先出示热闹喜庆的过年图,有欢天喜地的拜年图,有生龙活虎的舞龙图,有五彩缤纷的焰火图。这样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过新年,又能激发学生对过年各种活动的兴趣……当学生陶醉在这一幅幅美丽的喜庆图中时,就适时启发道:“小朋友们,看到这些过年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已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我想放一支大大的烟花。”“我想看精彩的玩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表演。”“我想和家人一起去亲戚家拜年,这样就有压岁钱了!”……就这样,孩子们在抒情的歌声中尽情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二、对歌词展开“音乐妙想”,一枝一叶总关情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肉体。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教师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和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妙象”。
例如,教材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这首歌是歌唱学生放学后生活娱乐的生动场景,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学生在碧波上荡桨划船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都充满向往,仿佛看到自己就在颐和园的湖面上迎风荡舟的欢快情景。
三、对旋律展开“音乐幻想”,自在飞花轻似梦
音色,可以引起轻盈、飞翔、幸福的情绪联想,也可以造成迟钝、沉重、恐怖的印象;某些和弦,仿佛具有色调的意义;某些节奏,可以造成动荡或安静的效果。教师的任务在于,积极引导儿童从远离现实的幻想逐步发展到现实主义的幻想,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儿童的想象向正确的、有益的方向发展。
如在教学《唱得幸福落满坡》时,先简单介绍这首歌表达了山村人民在建设新家园时的幸福的心情。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旋律,感受农村美好的生活,并在悠扬的曲声中引发幻想:“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这一问平静的课堂一下子活了,有个男孩说:“幸福就是能够感受到爱与友谊。比如,妈妈给我一个吻,爸爸送我一张贺卡,跟同学一起玩等。”另一个女孩迫不及待地喊:“我的幸福是假期很长很长,可以跟爸爸妈妈到处去玩。”……看得出来,每个孩子都太渴望幸福了。在这样的情绪引领下,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度的理解,情感上达到了一定的共鸣,再来学习和表现乐曲就驾轻就熟,轻松自然。
总之,教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但学好音乐这门艺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音乐想象”这一重要环节,合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顺利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此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推动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呢?
一、对歌名展开“音乐猜想”,未成曲调先有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想象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音乐心理学认为,音乐之所以有表情功能,就在于它能激发听者的联想和想象,如号角音色令人想到战争和狩猎,弦乐音色有柔美温馨的意味,童声音色如天使般纯洁,大管低音似老人的苍然等。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名称常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唱《过新年》的开头导入时,我先出示热闹喜庆的过年图,有欢天喜地的拜年图,有生龙活虎的舞龙图,有五彩缤纷的焰火图。这样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过新年,又能激发学生对过年各种活动的兴趣……当学生陶醉在这一幅幅美丽的喜庆图中时,就适时启发道:“小朋友们,看到这些过年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已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我想放一支大大的烟花。”“我想看精彩的玩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表演。”“我想和家人一起去亲戚家拜年,这样就有压岁钱了!”……就这样,孩子们在抒情的歌声中尽情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二、对歌词展开“音乐妙想”,一枝一叶总关情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肉体。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教师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和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妙象”。
例如,教材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这首歌是歌唱学生放学后生活娱乐的生动场景,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学生在碧波上荡桨划船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时,都充满向往,仿佛看到自己就在颐和园的湖面上迎风荡舟的欢快情景。
三、对旋律展开“音乐幻想”,自在飞花轻似梦
音色,可以引起轻盈、飞翔、幸福的情绪联想,也可以造成迟钝、沉重、恐怖的印象;某些和弦,仿佛具有色调的意义;某些节奏,可以造成动荡或安静的效果。教师的任务在于,积极引导儿童从远离现实的幻想逐步发展到现实主义的幻想,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儿童的想象向正确的、有益的方向发展。
如在教学《唱得幸福落满坡》时,先简单介绍这首歌表达了山村人民在建设新家园时的幸福的心情。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旋律,感受农村美好的生活,并在悠扬的曲声中引发幻想:“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这一问平静的课堂一下子活了,有个男孩说:“幸福就是能够感受到爱与友谊。比如,妈妈给我一个吻,爸爸送我一张贺卡,跟同学一起玩等。”另一个女孩迫不及待地喊:“我的幸福是假期很长很长,可以跟爸爸妈妈到处去玩。”……看得出来,每个孩子都太渴望幸福了。在这样的情绪引领下,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度的理解,情感上达到了一定的共鸣,再来学习和表现乐曲就驾轻就熟,轻松自然。
总之,教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但学好音乐这门艺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音乐想象”这一重要环节,合理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顺利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此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推动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