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分疆视角下的鸿上关与鸿上关道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鸿上关是太行山东麓北段的一座古关口,史料中对其名称记载有“鸿上塞”“鸿山关”“鸱之塞”“鸿之塞”等,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对比分析,其名称应系“鸿上关”,由于“鸱”与“鸿”二字在释义上相同,且结合《水经注》关于鸿山(葛洪山)、鸿上水的记载,故将其解释为滱水流经鸿山同时鸿上水由东北方向汇入,鸿上关即是其中的关口;除了鸿山与鸿上水,鸿上关名称的来源与远古时代尧帝长子丹朱驻唐、项羽射鸿典故有关;通过对地理志书及《鲜虞中山国事表》《鲜虞中山疆域图说》相关注文的分析,鸿上关最初系古中山国北部要塞,其与倒马关系两座关口,判断鸿上关地望需结合鸿山来判断,结合地方志对于鸿山与采银处的记载,鸿山系今葛洪山(青虚山),在今唐县齐家佐乡西南部,采银处即银洞应是在今唐县齐家佐乡与迷城乡交界处,进一步分析鸿上关地望应在今唐县军城镇、迷城乡、白合镇交界处;中山国在赵国南北联合夹攻下灭国,结合早期赵简子的北进战略及“代道大通”的背景,鸿上关一线系通代之路的支线,鸿上关道在战国后期即已存在,至北朝时期,尤其后燕北魏时期(魏燕战争),围绕鸿上关形成了 一条南北之间的主要通道,该道系太行山东麓诸多南北走廊驿道中的一条,同时也是太行八陉之飞狐陉的下线、北魏通代地的重要通道,该道还系北魏前期重要的南北驿道,起点在今河北省望都县,该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起到了沟通代地与河北的作用,虽然史料记载较模糊,但也可印证鸿上关道系赵国“代道大通”时期的“代道”支线的延续.
其他文献
一、引言rn2018年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以下简称CSE)是首个面向我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旨在加强对学习者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各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评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刘建达,2015).CSE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阶段九等级,其中一、二级对应小学学段.随着CSE颁布时间的推移,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影
期刊
《御制至圣文宣王赞并加号诏碑》保存了宋真宗御制的“至圣文宣王赞”和“加号诏”.“文宣王赞”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御制;“加号诏”为大中祥符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下诏刻于全国文宣王庙的诏书.诏令由中央下发到地方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宋大诏令集》所存具有文献档案性质的中央原始诏令,以临城碑刻为代表进行了不同程度改写的下行诏令.该诏令在全国传播展现的是宋朝崇尚儒学的政治意图,亦是向辽朝更是向天下表明宋朝在儒学上的话语权.
一、问题的提出rn译林出版社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将原来的Task板块整合为Integrated skills板块.该板块以活动为导向,融合听、说、读、看、写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在运用听、读、看等理解性技能的基础上,向说、写等表达性技能过渡,完成半开放性的活动,形成个性化的产出(王守仁、何峰,2019).从教学内容看,综合技能板块的各个部分围绕特定的单元话题展开,让学生借助语篇阅读和看、听、说活动及写作逐步拓展知识视野,锤炼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促进英语学科
期刊
受到正统文学史叙事的影响,学界对当年的“文白之争”往往满足于粗疏笼统的“文言反动”“白话先进”的对立判断.其实,“五四”的思想故事绝不是仅靠一家之言就能撑起的历史叙事,而需要以“群言”的方式对细节进行不断填充.《重撰“五四”:在语义与场域之间》摒弃了单一历史主体的正统叙事,通过呈现“五四”场域中多元主体的思想表达与文化体验,强调文白对抗叙事在中国文人特定生命场域中丰富的语义内涵,并以此打开重撰“五四”的历史空间.作者在语义与场域之间打捞历史记忆,以此重撰“五四”,这既是对学术话语的重塑,也是学科体系再造过
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口部》《中华字海·口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吱(吱)”“以”“(似)”“呮”“(中)(嘍)”“(劍)”“(妳)”“(隂)”“(蔡)”“(漱)”“(粏)”皆佛经文献音译字,无实义,《龙龛》收录此类“口边字”多有脱离佛经文献而援引字书、韵书为之说解,致使《龙龛》收录的佛经文献用字与佛经文献脱节者;“(喬)”当是武周新字“君”所变;“(磬)”当是“(嗸)”字所变;“(咯)”有可能为“跡”字俗讹;“(厢)”“(厢)”有可能为“咂”字俗讹;为“嘋”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rn陈云(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以下简称“陈”):盖尔教授您好,很高兴能够通过这种特殊的网络方式与您进行学术访谈.我们知道,您是澳大利亚的著名环境哲学家,在该领域著作等身,造诣很深.因而,在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正在关注着您的系列论著.我们注意到,目前在一些译介或研究成果中,有人将您称为后现代过程哲学家,也有人将您称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不知您更加认同哪一个称呼?
期刊
华北地区的自然景物造就了李成、郭熙画派的绘画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绘画风格在南移过程中因地域原因而发生了巨大的风格变化.通过大量文献对元代几个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考察了元代绘画的壁画性特征以及因地域性因素而产生的北方绘画的壁画性因素及其风格成因.进一步讨论了元代绘画在风格上的继承和影响,元代绘画介于两宋和明代绘画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邵飘萍rn戈公振曾说:“民国以来之报纸,舍一部分之杂志外,其精神远逊于清末.”中华民国新政权建立之时,即压制言论自由之日,这个名义上的国民政府距离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体制还非常遥远.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像闹剧式的插曲,其身后的北洋军阀们,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替的总统总理,其眼界、人望和手段等而下之.如果说对言论的管控有所放松,乃是军阀间争权夺势而无暇顾及.外国的租界、使馆,甚至医院、酒店等,也为躲避追捕的文人和记者提供了暂栖之所.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起来的.陈独秀出入研究室和监狱的说
期刊
校训校风文化是工科类高校在工程教育实践和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中,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工匠精神,汇聚师生员工和校友大认同、大愿景,凝练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大工程文化的核心.阐述校训校风文化的提出及意义、概念及特征、育人实践及成效,对工科类院校校训校风文化理论探究及其育人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对于明人尹耕(畊)的生平及作品研究者很少.其生年有两三种说法,互异不一,其卒年为何,更是一团迷雾.其生平事迹,现有资料仅有一个概况.然而,他的诗文在数百年间却屡屡被重要典籍所引用、收录或提及.对于《两镇三关通志》作者究竟为何人的研究,几近空白.今考,在尹耕生年数种说法中,以生于1515年为是,而尹耕卒于1552年可能性较大;尹耕为《两镇三关通志》乍者无疑,可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