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谈心式对话的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话交流,对所提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而目前现行的课堂对话存在着种种不尽科学的现象,教师的“教”大多是从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出发去传“说”给学生,在主动“说”缺失的同时也缺失了学生自主参与建构认知的环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群体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本原要义。
  基于这种现状,新的谈心式对话课堂走进了我们就如何构建谈心式对话的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去思考:
  一、营造和谐气氛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基本前提
  李镇西博士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图景:“面对美味的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美味食物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又平等地交流;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的品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地分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这种“共享式”对话教学情境的精神实质是:教师放下架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实现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师生之间谈心式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课堂上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意见说“我不同意”。这样的谈心式对话的课堂可能是热闹了一点,甚至有点嘈杂,但是仔细一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
  二、零距离交流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保证
  在谈心式对话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蹲下来(心灵上的蹲下)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敝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着师生“心与心”的真情“对话”,赢得心灵的敞亮与沟通,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陶行知说得好:“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虽然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远比学生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绝非不可能,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 师生之间的这种零距离谈心式对话交流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一种互为主体性的关系,大家都是主体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双方共同享有某种和谐、某种一致,双方共同建构起对数学的理解,只有将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零距离了,才能保证数学课堂上实现谈心式的对话课堂。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催化剂
  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是灵动的生成的数学课堂,谈心式对话课堂中的重要特性就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过程中生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谈心式对话”不是看至少不是光看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对话的言语形式,判断数学教学是不是在 “平等对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意向与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真正的谈心式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活力和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时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讨论和谈话应不是浅层次的,而是有自己的程序和要求。正如现代犹太教最著名的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师生要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学应以讨论和谈话为最佳方法。因为讨论和谈话的方法,要求教师不强制学生接受,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更要求师生全心全意地积极合作,成为共同攻克知识堡垒的战友。因而应用谈话和讨论的方法教学才像是两个人的“谈心式对话”。
  四、找准时机谈心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核心
  我们每一节数学课不是从头到尾都在谈心,那样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是拉家常,所以谈心式数学对话课堂一定要捕捉良机、错过良机就会影响对话的效果。课堂谈心式对话的良机和切入点的选择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应针对以下几点进行适时的谈心式对话:
  1、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谈心式对话的研究。
  2、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谈心式对话的研究
  3、针对规律性内容展开对话。
  4、针对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展开对话。
  5、针对开放性的内容展开对话。
  有些知识问题可用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单靠某个学生的力量,很难弄清。如果进行谈心式对话,不同的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很快就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既解决了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五、爱意灌输、及时评价是构建谈心式对话课堂的保鲜剂
  让“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谈心式对话交流,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讨论,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同样,适时的肯定评价可以激活学生的对话意识和勇于质询的品格。对话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评价,应确切适度、应以肯定和赏识为主,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可以增强和调动学生参与谈心式对话教学的意识与信心。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已经为“谈心式”对话的数学课堂文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我们现在的教师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根植课堂教学的民主精神,才能真正领会“谈心式” 对话的数学课堂的真正内涵。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要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落到实处,就需要运用恰当的美育策略。笔者以《荷花》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起”“承”“转”“合”四个层次来谈美育策略的实施。  一、“起”——引人入胜,感受美  对于一堂课来讲,“起”就是导语,通过导语把本堂课要学的内容、要完成的目标导出来,引人入胜,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之美。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委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余音未了,出现“上不完”现象,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探究内容过多过繁、探究材料喧宾夺主、探究方法欠缺指导等。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围绕探究内容、探究材料、探究引领、探究延伸等4方面提出建义,让“上不完”的探究课成为不用“再探究”的探究课,从而真正成为有效的探究课堂。  一、探究现象  “上不完”的探究课,通常有以下这些原因所致。  (一)探究内容过多过繁  探究课的内容不
时间:2012年3月27日、4月10日  地点:四(4)班、四(1)班教室  一、观察缘起  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學生学得很痛苦。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职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学生昏昏欲睡,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广大数学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走进数学课堂,我们真正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理解上还不到位,导致种种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些新的误区,从而出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现象。因此,如何走出这些教学误区,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知道我们的同行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音乐课堂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以下的几个画面:  画面一:老师正在讲着黑板上的乐理知识,学生们有的很认真,可是有的学生却是一片茫然,从他们空洞的的眼神里,其实我们心里最清楚,此刻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出九霄云外……  画面二:老师正在弹奏某首歌曲时,有的学生在听在唱,有的却以音乐书做盾牌,进行着自己的小游戏,上演着“掩耳盗铃”的故事……  画面三:像是搞地下站似的,音乐书下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情感维系着兴趣,没有情感的培养,便没有兴趣的存在,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動性和积极性,教学将难以成功。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进入数学教学创设的情境之中,才能尽心去体味,领悟教学内容,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下面就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浅谈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热爱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做到爱学、想学、会学、乐学?。  一、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爱学”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在教与学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只有关
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2011年版里增加了下面一段话,“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课标增加的这段话,提倡自然朗读重在一个“自然”上,就像说话那样自然
什么是数学,它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数学课堂刻意追求形式之风,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一、华丽情境少一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新《纲要》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大力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的技能和水平。   根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