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毯博会”上的“编织姐妹”

来源 :布达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j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颜六色的卡垫、传统的民族服饰、精美的挎包和藏被……在第二届西藏藏毯产业交易博览会上,44岁的赤列曲珍和37岁的白玛措姆热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手工编织品。
  “能将自己的编织作品展示给大家,我们非常自豪。”赤列曲珍说。
  赤列曲珍和白玛措姆是曲松县邱多江乡江塘村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代表。此次毯博会上,这对“编织姐妹”专程带来了传统的编织机。看到有客人来到展位参观,白玛措姆大方地展示起自己的编织手艺。
  “我正在编织的是一块卡垫,颜色和图案都是我自己设计的。”白玛措姆说,她有时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根据家中藏柜上的图案构思新的设计。
  曲松县邱多江乡江塘村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最开始仅经营牛羊肉和酥油生意。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赤列曲珍積极带领大家拓宽业务,将传统编织纳入经营范围。
  “编织是我们村的传统手艺,村里会编织的人多,我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编织挣钱。”赤列曲珍说。
  合作社里,这对“编织姐妹”一个管经营,一个教手艺。去年,合作社的销售收入大约有10万元人民币。
  “我现在有10个学生,她们都很好学,进步很快。”白玛措姆说,她1 8岁跟随母亲学习编织以来从未丢下这门手艺。现在,她又把它传授给更多的人。
  在本次毯博会上,像赤列曲珍和白玛措姆这样的手艺人还有许多,藏毯、挂毯、藏靴、氆氇……编织能手们纷纷拿出自己生产的精美产品,引得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极地》表达的不仅是现代文明下传统记忆与自然的回归,更是在讲述一个含义深刻而有意味的民族文化认同的故事。很显然《极地》在各种隐含传统文化复兴的叙事中,它已经超越了宣传片的范畴,而是完成了豐富西藏地域历史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延伸。
期刊
12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德里出席中俄印外长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会见了印度外长斯瓦拉吉。王毅表示,2017年中印关系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双方都为此做出了努力,但并不令人滿意。中印是两大文明古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都肩负发展和振兴的历史使命,对世界大势和国际事务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理应成为天然的合作伙伴。两国领导人曾指出,中印双方应视对方为机遇而不是挑战,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双方要切实将这些重要判断落
期刊
普兰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西南与印度毗邻,南与尼泊尔接壤。该县境内的边贸市场有500多年历史。1954年,普兰口岸正式获批开放,2015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国家级公路口岸。  尼泊尔商人汪杰店铺里的电视正播放着中国电视剧;到普兰县旅游的內地游客正在摆满木碗、佛具铜器、卡垫的货架旁挑选商品。在普兰经商16年,汪杰见证了尼中边贸的发展历程。
期刊
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索松村与南迦巴瓦雪山隔江(雅鲁藏布江)相望。崔颖,昆明人,前几天她参加了林芝市旅发委在昆明举行的旅游推介会后,临时决定到林芝过工布年。虽然意外遭遇地震,却是有惊无险,特别是看见清晨阳光下的南迦巴瓦峰之后,崔颖被完全震撼了!  崔颖和桑丹一家度过了一个質朴而欢乐的藏历新年,而西藏自工布年起,也正式开启了“过年模式”,阿里地区的普兰新年、日喀则后藏新年、拉萨地区的藏历新年接踵而至,西
期刊
马春林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他已经九次进藏,四次去阿里了。他喜欢西藏的风景,偏爱探尋小众旅行路线,热衷藏区人文地理;他喜欢摄影,习惯用镜头记录下对这块土地的喜爱。西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向往,但对他来说,是看不完的风景,走不完的旅程。
期刊
生长在巴拉格宗大山里的格桑,用十年的时间,记录巴拉格宗的变化和岁月积淀的故事。除了记录,格桑还希望在巴拉格宗的老村庄,建一座與之匹配的老房子,能够传袭古老的温度,并且通过民宿的形式,将这种带着厚重岁月的温度,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期刊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和尼泊尔人文交流驶上了快车道。“旅游热”持续升温,出版業和影视业合作不断拓展。交流形式日趋多样化,交流内容不断丰富——两国人文交流逐渐成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滋润着两国人民的心田。
期刊
西藏高原是個节日的高原,拉萨城是座节日的城市。这里从春天到秋天,从年初过年到年底送鬼,大大小小的宗教节日、民间节日不下二三十个。不能说每个节日都在八廓街进行,至少大多数节日都跟八廓街以及这条街上的大昭寺有关系。
期刊
加措活佛畢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菩提本愿会会长,康巴爱心利民协会秘书长。他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交流传播,及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书是他开示人生智慧的感悟随笔,每篇文字不多,但不乏触人心灵的警言,让你与他一起去面对人生、生命,以及由此而悟得的解脱智慧。
期刊
2013年,印度人德福(中文名)在西安的大唐西市创办了一家中印文化交流主题餐厅。随后短短3年间,他的美食版图也从西安延伸到北京、宁波、深圳以及成都等地。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的开通让德福有了更多和成都亲密接触的机会。虽然在成都的事业刚刚起步,但德福已立志要在他心中的中国美食标杆地干出一番成绩。“以后我有更多机会和成都慢慢磨合,这座国际化的城市怎能少了来自印度的风情!”德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