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应落实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学生“发现学习”,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闪光点或易错点做出正确的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发现”中不断“发现”并做出引导,同时又在引导中不断让学生获取新的“发现”。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学习;数学素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77-01
1 问题的提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思维方式、数学关键能力以及通过数学活动进行人格养成的三部分。其中数学关键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达成培养目标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2 解决方案的提出
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構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针对以上理论,笔者在数学课堂上认真落实布鲁纳的“发现”观,学生“发现学习”,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闪光点或易错点做出正确的引导。基于“发现”的引导式教学不局限于“教”与“学”,而是教师在学生的“发现”中不断“发现”并做出引导,同时又在引导中不断让学生获取新的“发现”。“发现学习”理论支撑的数学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3 解决方案的落实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话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有点偏激,但若从两方面来看其实不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一种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而不是朽木不可雕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所起得重要作用。“好的”教师要有双火眼金睛,能挖出教学重难点,也能在茫茫题海中找出适合学生的题目,以便能随时一题多解或变式练习,达到高效。更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养成爱思考的学习品质。
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如果关于s、t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那么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笔者先让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答道:先把s,t的值代入第一个方程组,求出a与b的值,再把a,b代入第二个方程组即可求出x与y的值。笔者首先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该名同学的方法是常规方法,一定要掌握。接着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利用整体思想去解决。学生恍然大悟,并一再要求笔者再出一道题考考他们。可见,“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只要我们引导学生以发现的方式来学习和研究探索,就必然使学生产生自信和兴趣,有助于学生进入好学和乐学的境界。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个人的思维是单一,无力的,教师的讲解是有限的。学生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说:“人天生就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因为他在和人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适时、恰当的引导,不仅能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导向,避免学生认知的盲目性,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学习;数学素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77-01
1 问题的提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思维方式、数学关键能力以及通过数学活动进行人格养成的三部分。其中数学关键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达成培养目标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2 解决方案的提出
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構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针对以上理论,笔者在数学课堂上认真落实布鲁纳的“发现”观,学生“发现学习”,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闪光点或易错点做出正确的引导。基于“发现”的引导式教学不局限于“教”与“学”,而是教师在学生的“发现”中不断“发现”并做出引导,同时又在引导中不断让学生获取新的“发现”。“发现学习”理论支撑的数学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3 解决方案的落实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话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有点偏激,但若从两方面来看其实不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一种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而不是朽木不可雕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所起得重要作用。“好的”教师要有双火眼金睛,能挖出教学重难点,也能在茫茫题海中找出适合学生的题目,以便能随时一题多解或变式练习,达到高效。更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养成爱思考的学习品质。
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如果关于s、t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那么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笔者先让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答道:先把s,t的值代入第一个方程组,求出a与b的值,再把a,b代入第二个方程组即可求出x与y的值。笔者首先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该名同学的方法是常规方法,一定要掌握。接着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利用整体思想去解决。学生恍然大悟,并一再要求笔者再出一道题考考他们。可见,“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只要我们引导学生以发现的方式来学习和研究探索,就必然使学生产生自信和兴趣,有助于学生进入好学和乐学的境界。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个人的思维是单一,无力的,教师的讲解是有限的。学生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说:“人天生就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因为他在和人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适时、恰当的引导,不仅能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导向,避免学生认知的盲目性,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