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贝聿铭

来源 :七彩语文·国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实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他就是著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他周岁时,父亲贝祖贻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他在香港度过了童年。
  1935年,贝聿铭高中毕业了。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可是贝聿铭却想学习建筑。在美国留学期间,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0年,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参与翻修卢浮宫。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普利兹克奖。
  1979年,美国建筑界宣布该年度为“贝聿铭年”。这一年里,贝聿铭被授予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从而奠定了他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21世纪初,贝聿铭回到中国,受故乡苏州的邀请,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1960年,贝聿铭走进柴根道夫的办公室,他决定离开自己工作了12年的柴氏公司,自立门户。从此,贝聿铭开始为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建筑师而努力工作。
  1964年,贝聿铭接到了为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做设计的任务。这座举世瞩目的图书馆刚一落成,就在美国引起轰动,大家纷纷被图书馆新颖大胆的造型设计所震撼。
  1979年,美国建筑学院授予他金质奖章,这一年,也被美国建筑界定为“贝聿铭年”。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等场馆的设计,奠定了贝聿铭“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1980年,功成名就的贝聿铭接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参与翻修卢浮宫的工作。贝聿铭认真地做出了设计方案,可其中的玻璃金字塔,去差点毁了他之前积累的所有名声。
  有一天,贝聿铭父女在街上走路时,女儿贝莲发现路人们朝她父亲的脚上吐唾沫。“我想回敬他们几句话,”她说,“却看到父亲很镇定。他的态度是,咧嘴笑笑,忍着点。”
  “金字塔”带来的争议
  面对非议,巴黎市长对贝聿铭讲:“这个项目几乎是十全十美的。”在法国总统和巴黎市长等人的支持下,1988年7月,卢浮宫全部修复完毕。绝大多数法国人发现,这是令人激动的伟大创作,所有舆论又史无前例地高度赞扬起来。
  日赞三人
  有一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的建筑学院院长理查·古登堡邀请贝聿铭做顾问。古登堡在接贝聿铭的路上,为了活跃气氛,和贝聿铭聊起另外一位建筑师的事情,贝聿铭虽然很累了,但还是很有礼貌地应对古登堡的谈话。
  等到古登堡下一次再见到贝聿铭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贝聿铭对之前在车上聊天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还赞扬那位建筑师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古登堡大为感动,也被贝聿铭的细心和风度所折服。
  贝聿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待人宽厚,尊重他人。他经常赞扬其他年轻的建筑师,并且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品质,成为众多建筑师学习的楷模。
  2002年,贝聿铭已经85岁高龄了。这一年4月,已退休12年的他,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他要接受苏州市政府的委托,亲自操刀,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为家乡做封山之作
  为了设计好苏博新馆,贝聿铭可谓倾注了全部心血。即使是一块石头,一个盆景,他都要亲自挑选。贝夫人说:“他常常半夜想到什么,就起身画出来。工程得快点啊,时间长了,贝老身体吃不消。”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作为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贝老对它情有独钟。在新博物馆的山水园里,我们能见到一座设计得雅致幽静的茶亭,那是贝老童年的记忆,也是他家乡情结的真实写照。
其他文献
什么是“人防”?“人防工程”又是什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人防其实是“人民防空”的简称,是指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危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措施。人防工程就是有防护作用的特殊地下建筑,当战争或者灾害发生时,能够掩蔽人员和物资,防御各种伤害。  人防工程的分类  地道战  说到这里,估计有同学已经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开展的那场轰轰烈烈、灵活机动的地道战。没错,那些弯弯曲曲的地
期刊
“坎儿井”是维吾尔语“karez”的音译,就是“井穴”的意思。坎儿井的历史悠久,汉代时,在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就有了挖掘地下窖井的技术,称为“井渠法”。张骞通西域后,“井渠法”传到了新疆,后经各族人民的改造完善,逐渐发展成适合新疆地理条件的坎儿井。  清代是修建坎儿井最多的时期,有关坎儿井的文献记载比比皆是,其中还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则徐曾在新疆的伊拉里克任地方官,带领百姓垦地开荒,新建坎儿
期刊
很久以前,一位叫拜里米苏拉的王子为摆脱敌人,一路奔波。他在树下休息时,看见一只瘦弱的小鼷鹿被一只大猎狗欺负,小鼷鹿苗起反抗,把大猎狗踢下了河。王子感慨万分,他决心重整旗鼓,并把脚下的土地命名为满刺加,也就是今天的马六甲。  海峡边的历史小城  马六甲小城坐落在马六甲海峡边,这道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之间,是一条狭窄的水上通道,被称为“海上交通咽喉”,既是重要的航运枢纽,也是历史上
期刊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向来注重礼仪,交流时经常会用到一些礼貌用语,以表现对别人的尊重,显示自己的谦逊。很多文明用语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今天,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气,敬词和谦词就是其中的典型。  问题来了——什么是敬词,什么是谦词呢?不急,先读下面的一小段文字。  戴宗问道:“壮士高姓大名?贵乡何处?”那汉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就要去相助,人都称
期刊
阳春三月,百花竞相开放,把我们的城市装点成了多彩的大花园。素雅的杏花、柔美的樱花、艳丽的桃花……令人目不暇接。除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春花,还有一个春日美景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喜爱。苏轼曾为它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种让苏轼为之着迷,挑灯夜赏的花儿就是海棠。  海棠的种类很多,明代的植物栽培著作《群芳谱》中提到“海棠四品”,分别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
期刊
《西游记》大家一定都读过,唐僧师徒四人经历波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古希腊也有一个叫《奥德赛》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回家的过程。今天,同学们就一起来看看奥德修斯回家的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吧……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将士们纷纷回到故乡,只有伊塔卡的国王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未归。他率领自己的船队,漂流到一个海岸上,一些船员吃了“忘忧果”之后,不想回家了。奥德修斯只得把这些船员
期刊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这是元代诗人郑允端的一首诗,描写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豆腐。豆腐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期刊
說到海洋中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鲨鱼占得一席。鲨鱼在地球上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4.2亿年,比恐龙还要早上一两亿年呢!不过,这几亿年来,鲨鱼的模样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在进食结构和培养流线型程度更高的体形上微调,进化出了更快的游泳速度和更高效的捕猎方式。鲨鱼种类繁多,目前海洋中至少有440种鲨鱼,形体各异,大小差距也很大。比如体形最大的鲸鲨,体长可达18米,和一辆客车一样大;而侏儒角鲨只有20厘米长,和
期刊
货币的前世今生(下)
期刊
瞧,下水道每天都会掉进各种各样的东西,失主们十分着急。快来帮他们搜寻一番,找回各自的东西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