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分析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端于次贷问题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并有将世界经济拖入一场深度、长期大调整的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亦难独善其身,从年初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到目前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由于国际化程度较低,中国银行业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的直接损失不大,但间接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立足于地方经济、与中小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商业银行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寒意。就2008年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仍旧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增速有放缓趋势,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所导致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正日益显现。而这些压力和挑战将成为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主基调。
  
  总体发展态势:增长放缓,压力显现
  
  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仍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资产、存款和贷款都实现了快速发展,财务状况持续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受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与2007年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由于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仍然集中在单一城市开展业务,不同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态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下滑趋势已经显现。笔者预测,这一趋势在2009年仍将延续。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速放缓
  


  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超过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末,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3.9万亿元,增长25.8%;负债总额达3.7万亿元,增长25.2%;在全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中的占比均从6.4%提升到6.5%。同期,国有银行资产增长11.1%,负债增长10.9%;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增长21.5%,负债增长20.7%;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增长25.5%,负债增长24.2%。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除了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更大程度上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对当地城商行的支持以及城商行加大重组改革力度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与2007年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2007年末城商行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分别为28.8%、27.5%,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分别下降到25.8%和25.2%。当然,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一城市制经营特征,不同地域的城商行发展态势有所不同。但纵观2008年前三季度仍然延续快速发展势头,一季度达到峰值,随后呈现出明显的回落趋势。经济回落对城商行的影响正逐渐显现。
  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不良率继续下降
  2008年,部分历史问题较重、不良率较高的城商行纷纷加快了重组改造步伐,如广州商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实施增资扩股;万州市商业银行被重组为三峡银行,不良贷款率由30%下降到3.2%;城商行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得益于快速发展势头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实现“双降”。截至2008年9月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0.8亿元,比年初减少10.7亿元,不良贷款率2.54%,比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49%的平均水平。从图中也可看出,2006年以来,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保持逐季下降态势。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城商行不良贷款季度减少额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城商行控制不良贷款的压力正在加大。
  
  主要发展特征及动向:跑马圈地加速,特色定位初显
  
  “跑马圈地”,跨区域发展掀起高潮
  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实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明确,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清晰。而上海银行等银行对跨区域发展的率先探索也为城商行群体实施跨区域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此情况下,2008年城商行迎来跨区域发展高潮,一批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的城商行加快“跑马圈地”步伐,纷纷在省外、省内、县域等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这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的最大亮点。据笔者统计,2008年共有29家城商行设立了47家分行(含正在筹建的分行及香港代表处)。
  


  引入“战投”,目标转向国内
  城市商业银行一直是外资金融机构青睐的入股对象。出于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丰富的金融产品的考虑,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对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2008年,城商行继续延续这一趋势,先后有郑州市商业银行、吉林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烟台市商业银行以及营口银行等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008年城商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出现一个明显变化,即引资对象从以往单纯的境外金融机构转向“境内、外金融机构并重,并优先选择境内金融机构”。当年,九江市商业银行、莱商银行、廊坊市商业银行分别引入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没有选择境外金融机构。笔者认为,经过多年的探索,城商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日渐成熟,城商行更多地从“对等性、适用性、兼容性、有效对接”等方面选择战略投资者。而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会有更多的城商行将目标转向国内,选择国内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
  深化定位,努力培育中小企业服务特色
  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业务。城商行自成立伊始就与中小企业渊源颇深。但近年来随着各类商业银行纷纷进军中小企业市场,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开拓力度,城商行的中小企业业务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既有外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因素,更大程度上则是城商行内部的原因。2008年,城商行明显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业务的投入,努力将“坚持中小”的市场定位做深做透,涌现出不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吉林银行推出的小额商铺抵押贷款,杭州银行合作推出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深圳平安银行推出的“供应链融资W计划”,宁波银行推出的“透易容”,北京银行推出的“现金优管家”等等,更有多家银行推出并实施中小企业战略,努力打造中小企业特色银行。
  差异化竞争,从“市民银行”转向“社区零售银行”
  2008年,城商行业务发展中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从“市民银行”转向“社区零售银行”。城商行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市民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的差异化定位。但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特别是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并纷纷推出服务于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城商行“市民银行”定位的差异化及由此具有的优势不再明显。城商行需要进一步细分市场,特别是发挥在当地城市网点多、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关系密切的优势,寻找新定位。而社区零售银行面向社区居民和小企业,蕴含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城商行的传统优势,并与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正是在此背景下,“社区零售银行”被越来越多的城商行所推崇。吉林银行在对长春市200个社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选择6个社区进行试点,启动“社区银行”和民生金融计划;北京银行在全市推出20家社区银行,全面实施社区银行战略;大庆市商业银行试点的“社区银行”除正常金融业务外,还为社区居民提供理财讲座、代送鲜花等非常规服务。
  发展转型,以理财为突破口
  


  如何改变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收入结构,实施发展转型,是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近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在网络和技术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现有中间业务品种中,更多依靠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合作,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理财业务就成为城商行发展转型的突破口。而城商行在债券业务方面的优势也为其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提供了支撑。2008年,城商行理财业务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在理财业务上取得突破,跻身“全国商业银行理财排行榜”前列。除了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城商行还着力培育理财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如上海银行的“慧通理财”、杭州银行的“幸福理财”、北京银行的“心喜理财”等。
  挺进县域,抢抓农村改革新机遇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农村全面改革的序幕,也为银行业开辟了新的市场。早在前两年,部分外资银行就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的形式布局农村市场,城商行也是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的先行者。截至2007年末,在全国124家城商行中,有72家城商行共设立了347家县域支行。伴随农村改革的春风,2008年,城商行进一步加快挺进县域,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共有15家城商行设立30家县域支行。与此同时,城商行还积极通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途径全面开拓农村金融市场,预计全年由城商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达到14家。
  上市遇阻,增资扩股进行时
  受资本市场低迷和有关政策尚未出台的影响,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最大亮点的上市工作在2008年遇阻搁浅。到本文完成为止,仍未有一家银行的上市申请被审核通过。当然,这并不能阻挡城商行的上市热情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在上市进程遇阻放缓的情况下,城商行必须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资本金以维持快速发展势头。大范围展开增资扩股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28家城商行完成和正在实施增资扩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城商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
  城信社改革提速,城商行“大扩容”
  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商行大范围组建时保留了一批城市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制、重组,截至2007年末仍有42家。这部分城信社,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改制为城商行,要么被收购兼并。当然,城信社转制为城商行必须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随着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资源的日益重视,城信社改制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共有17家城信社转制为城商行,从而使城商行的数量进一步上升。
  
  压力和困境:经营环境恶化,风险压力凸现
  
  2008年,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城商行快速发展势头背后隐藏的压力和困境逐渐显现。特别是城商行固有的特征和劣势与宏观调控效应叠加,使得城商行具有更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济下滑敏感性,更多地感受到压力和困境。而2008年上半年部分中小城商行出现的流动性压力和下半年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则为城商行敲响了警钟。
  “坚持中小市场定位”与“中小企业风险凸现”叠加
  “坚持中小”是城商行成立伊始就确立的市场定位。这一定位充分发挥了城商行的比较优势,使城商行在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实现差异化,从而推动了城商行的快速发展。2008年年初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出口下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少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急剧上升。这使得定位于此且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城商行深受打击。如今年上半年,临沂市商业银行累计形成不良贷款162笔,金额31025万元;其中,中小企业户数占比95%,金额占比74.7%。毫无疑问,经济下行周期中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上升速度要快于大型企业,城商行来自市场定位的压力骤然加大。
  “风控能力不强”与“信用风险加大”叠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济周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次经济调整几乎都伴随不良贷款不同程度的反弹。今年以来的经济下滑已让银行业感受到日益加大的信用风险。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9月末,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6.01%,继续实现双降;但国有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出现上升。虽然,城商行群体继续保持不良双降,但降幅大幅缩小,表明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压力。这种压力远超过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经营地域限制外,还包括城商行较低的风险控制能力。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无论是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技术、还是风险管理人员,都存在不小差距。而城商行近几年持续高于同业的增长速度也为其埋下不少风险隐患。更重要的是改革重组后的城商行虽然财务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但尚未经过一轮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财务状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下滑导致的信用风险上升给城商行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视。而宁波银行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笔者的判断,宁波银行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36%上升到9月末的0.63%,几乎翻一倍;不良贷款也由年初的12.9亿元上升到29.8亿元。
  “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高”与“流动性收紧”叠加
  为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过快上涨势头,自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发行央票和特别国债回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在从紧货币政策多渠道收紧流动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显现。特别是那些中小城商行的流动性压力更大,有的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曾一度逼近25%的警戒线,超额准备金比率也降到1%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资产规模扩张的重视超过对资产负债匹配的安排。这在流动性过剩时期并无太大问题,一旦流动性收紧,由于信贷增长具有一定的惯性,负债的增长更多地具有自发性,加之城商行在资金市场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流动性问题自然显现。经过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后,城商行亟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2009年展望: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远远超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因此,2009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城商行也将面临自成立以来最大的考验——经济周期波动性。虽然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的大手笔扩大内需和投资的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经济的下滑幅度,并为商业银行带来商机,但对定位于中小企业且经营地域受到限制的城商行来说,面临的挑战多过潜在机遇。
  发展转型的挑战
  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爆和2008年因信贷管制催生的信贷理财产品的热销,让急于发展转型的城商行看到了希望。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内银行实施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2009年经济的下滑和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将给城商行发展转型带来巨大挑战。极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利息收入占比回升,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型业务品种的发展陷入困境。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将是影响城商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坚持和深化市场定位的挑战
  从银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2009年既面临困境和问题,又存在机遇和市场。机遇和市场更多地来自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举措。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投资及由此带动的衍生投资和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以及重大产业项目。显然,这与城商行一直以来“坚持中小”的市场定位存在较大差距。当然,这些巨额投资也会带动相关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是挑战。大量投资需要巨额信贷配套资金,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商机。出于业务发展的压力,面对大项目、大客户,城商行如何与其市场定位进行平衡和抉择,这确实是个问题。
  跨区域发展的挑战
  如果没有政策上的调整,2009年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方面仍将保持快速扩张势头。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两年的跨区域布局,城商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并将在2009年更为明显。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跨区域发展布局雷同问题。从目前已拥有三家以上(含三家)异地分行的城商行来看,其跨区域布局高度一致,基本上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无疑,这三大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市场机会最大,但竞争也更为激烈。二是跨区域后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管控问题。长期以来,城商行一直实行总支行管理模式,且管理幅度在同一城市。跨区域发展后,管理幅度加大,从单一城市扩展到多个城市,如何确保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管控,对人才、技术、经验都相对欠缺的城商行是个不小的挑战。三是跨区域后总行对异地分行的支撑问题。这包括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战略研究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如果总行不能为异地分行提供有力、充分的支撑,总行的控制力就会打折扣。
  产品创新的挑战
  2009年中国经济的调整既有全球经济衰退冲击的因素,也有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发展结构必须作相应调整,这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业务结构和发展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更多地是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的。不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是中间业务都需要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境,信贷风险加大,资本市场低迷,理财业务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产品创新是走出业务困境的唯一出路。当然,经济调整时期产品创新同样面临较大困难。这方面,城商行有更为急迫的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大。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
其他文献
2009年3月2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凡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还必须大于50%,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纳入机构当年收入核算,以增强机构经营发展和风险拨备能力。《通知
期刊
自1979年2月国务院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建设,已有三十年历史了。在这三十年中,农村金融体系与中国经济改革、整体金融改革相伴随,尤其是与中国资金的供求形势变化相伴随,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以两种不同的資金供求形势为划分依据,将农村金融改革置身于整体金融改革背景下,来回顾农村金融三十年改革的历史。    资金短缺条件下的储蓄动员机器    在1996年之前,中国的资金
期刊
根据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保证行政效力,政府出台政策应体现公平原则,合理兼顾各方需求。商业银行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主干力量,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当中,都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为使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更大作用,我个人建议今后政府在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刺激经济应避免出现“投资竞争”的问题。中央政府近期宣布了总额为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政策,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对
期刊
2007年3月至今,全球经济受次贷金融危机影响而未能延续增长势头,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体几乎陷入衰退,中国面临的巨大通胀压力亦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逆转。其间,在国际金融市场接连遭受打击之余,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泻千里使世人不得不深刻反思现有机制,探寻资本市场的新动力。纵观现有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动力的大多建议,主要集中于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自主创新、金融混业、金融创新、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经济高增长周期
期刊
在目前经济出现明显滑坡的情况下,“金融30条”究竟会有多大影响,应该怎样落到实处,对未来经济金融走势的影响是什么,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势如何?    为了进一步落实2008年12月初国务院推出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项政策,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九个方面的三十条细化措施。这些措施出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
期刊
2007年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达到十五年来最高的12.6%(年同比),但此后却步入急剧的下行轨道中,连续五个季度下跌,至2008年三季度已跌至9%。最近的月度经济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可能会更低,甚至“保七”都有风险。因此,许多市场人士都大幅度调低了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很多都从9%以上调到8%以下,甚至有的下调至5%~6%。  然而,我依然维持我在2008年上半年时对
期刊
继2008年11月、12月银行信贷激增4770亿元、7220亿元以后,2009年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又创记录地猛增了1.62万亿元。这一数据立刻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近期银行信贷的高增长?信贷高增长表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判断未来银行信贷的走势?如何界定信贷增长可能伴生的风险?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行客观、理性、深入地分析研究。为此本期银行家月度论坛邀请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管理
期刊
  
期刊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迅速扩大,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引发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从而加速了实体经济的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机构虽然受美国次贷冲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由于它们经济增长的引擎主要依赖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因此发达国家目前出现的需求快速萎缩将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而言,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长迅速下滑的迹象,中央政府迅速调整宏观经济
期刊
编者按:全球化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本文概述了美国《社区再投资法案》(CRA),以期对中国银行业合规监管起到借鉴性作用。作者娜达·科贝丝(Nada Kobeissi)博士就职于纽约布鲁克维尔长岛大学管理系,感谢本刊特约编辑詹姆斯·巴茨(James R. Barth)博士的约稿和推荐。    银行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其排他性的货币创造权赋予银行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影响。银行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