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8钛合金管收缩应变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来源 :塑性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TA18钛合金管的收缩应变比CSR进行了测量,同时建立了周向塑性真应变Ec、轴向塑性真应变Ea和收缩应变比CSR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Ec和Ea的不确定来源,合成了Ec和Ea的标准不确定度,并对CSR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合成和扩展.结果 表明,Ec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千分尺示值误差和尺寸测量位置的不一致;Ea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放大后的激光刻线边缘阴影部分造成的测量误差;CSR测试结果为:CSR=1.77±0.25,k=2,换算成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即Urel=14%,k=2.这表明CSR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较大,当管材CSR测试值达到标准规定极限值的86%时,需充分考虑不确定度.
其他文献
采用嵌入原子势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含双空洞单晶镁模型沿[0001]晶向单轴拉伸的过程,研究了双空洞分别沿[0001]、[11 (2)0]和[(1)100]晶向排列的3种单晶镁模型中空洞生长和聚结的塑性变形机制.结果 表明,3种单晶镁模型的杨氏模量相同,说明它们的变形难易程度相同,但是在拉伸过程中屈服强度和强度极限有较大不同,空洞沿[0001]晶向排列单晶镁模型的屈服强度和强度极限大于其他两个单晶镁模型的屈服强度和强度极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3种模型均会产生滑移带和堆垛层错等缺陷.拉伸过程中位错在空洞表面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加载方向对7B52叠层铝合金的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ND方向加载时,易在7A52软层发生变形集中,当应变速率较低时,7A52层中间产生形变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产生形变带和转变带,最终形成裂纹;在RD方向加载时,当应变速率较低时,7A52层和7A62层可协调变形,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塑性相对较差的7A62层先产生裂纹,最终两侧均发生剪切断裂;在相同应变速率下,RD方向的吸能均大于ND方向,原因在于在ND方向加载时,软层产生变形
研究了铝箔厚度对反应合成层板复合材料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70μm厚的纯镍箔材和厚度分别为20、50、80和100 μm的纯铝箔材,在真空条件下通过热压反应合成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层板复合材料.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层板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通过调控Ni和Al的含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层板复合材料.随着Al含量的减少,显微组织由单一NiAl相向Ni+ Ni3Al+ NiAl混合相转变.铝箔厚度为20 μm的复合材料室温拉伸性能较好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一种轴向变厚度新型薄壁圆管在准静态轴向压溃工况下的耐撞特性,并建立了其在此种工况下的平均压溃力计算公式.对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改变实验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建立了6061铝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两种材料模型,并以此建立了轴向变厚度变材料双变属性薄壁圆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发现,双变属性圆管在不提高管体质量的情况下比能量吸收提高了4%.基于已提出的简单薄壁圆管理论压溃模型推导出了双变属性圆管的理论平均压溃力预测公式,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
针对Hill\'48二次屈服准则进行外凸性分析,提出了平面应力条件下判定Hill\'48屈服准则外凸性的表达式,并基于此提出了4种参数求解方法下的外凸性条件,结果表明,常用的Hill\'48屈服准则及其数学表达式并不能保证绝对外凸.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外凸性条件讨论了材料非凸失效的两种情况.针对AA2090-T3铝合金和DP600两种材料,分析了4种求解方法下的屈服轨迹及其外凸性.结果 表明,不同求解方法下的Hill\'48外凸性条件各不相同;不同材料的外凸性条件也有明显差别;4参数求解方法得
采用Gleeble-3500扭转单元对稀土镁合金进行旋转反挤压,并研究了挤压成形杯形件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与织构演化,得到了晶粒细化和力学性能更高的镁合金杯形件.结果 表明,在旋转反挤压变形后,合金的晶粒显著细化,内侧LPSO相呈流线形分布,中部产生了扭折带.不同位置取向图中小角度晶界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少,发生了非连续动态再结晶.变形区域内晶粒为随机取向,沿径向从内到外,合金产生的动态再结晶区域先减小后增大,且内侧的织构强度最小.不同位置的硬度值不同,硬度最大值位于中部,这是动态再结晶织构弱化效应和长程有序相
为建立高精度预测25CrMo4车轴钢材料流动行为的模型,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本构方程,通过Gleeble-3800试验机研究了最大变形量为60%时25CrMo4高速铁路车轴钢在不同应变速率和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 表明,在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1000~ 1150℃温度范围内建立双重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利用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AARE和均方根误差RMSE等标准统计参数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较低的变形温度下的预测曲线和实验曲线
基于响应面法开展了铝合金压印连接工艺试验研究.以冲压力、板材硬度和板材厚度作为影响因素,拉剪失效载荷作为目标值建立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度,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拉剪失效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测铝合金压印接头的拉剪失效载荷,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方差分析表明,板材硬度对失效载荷的影响最为显著,冲压力次之,板材厚度的影响最弱.压印接头的失效载荷与板材硬度呈正相关性;冲压力对失效载荷的影响先增加而减小;失效载荷随板材厚度的增加而平缓递增.
开展了Von Mises、Hill48和Barlat91这3种屈服准则对2195铝锂合金贮箱顶盖蠕变时效成形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回转体顶盖蠕变时效成形后型面呈非对称状态,沿轧制方向的形变略大于垂直轧制方向的形变.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与各向同性Von Mises屈服准则相比,采用各向异性屈服准则能更好地预测2195铝锂合金贮箱顶盖蠕变时效成形过程中的非对称变形行为,其中,Barlat91屈服准则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因此,采用Barlat91塑性各向异性屈服准则能较好地预测2195铝锂合金回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易发生不同形式损伤的实际情况,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模型,分析了低速冲击工况下复合材料板的渐进累积损伤.利用Cohesive界面单元模拟了分层损伤,并调用Hashin失效准则和Vumat子程序对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冲击结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由层合板中心萌生并沿径向扩展,最终率先在层合板中心位置发生失效破坏;层合板相邻铺层角度差值越大,吸能性越好;冲击能量越大,损伤面积越大,但当能量值超过27 J